佛羅倫斯三度漫遊:市區漫遊、烏菲茲美術館,舊宮登頂(Italy)

三次到訪義大利旅遊,佛羅倫斯始終是我無法錯過的城市。每次踏上這片土地,總能感受到這裡的藝術氣息,彷彿時光倒流,回到了文藝復興的鼎盛時期。在眾多的文化瑰寶中,烏菲茲美術館這座世界知名的美術館,收藏了無數經典藝術傑作,總算能親眼目睹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波提切利等大師的真跡。每次來這個文藝復興之都,都彷彿是一場與歷史和藝術的對話,感受無盡的美與悸動。

因為迷上了 Netflix 一部影集 Medici ( 麥地奇家族),讓我把以前看過的景點、寫過的遊記,再拿出來回味一下,也把這個影響佛羅倫斯最重要的義大利家族,還有相關歷史和人物大致的脈絡了解了。前二次來佛羅倫斯對這部影集沒有什麼感覺,直到完整看完後,才發現真的太棒了。這麼戲劇化的歷史發生在佛羅倫斯。直到現在,我都很慶幸到訪三次,而 Medici 家族締造的宗教藝術和城市奇蹟,有幸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感受到,真是太幸福了!

還是要先簡單介紹一下這個橫跨 15 ~ 18世紀最重要的義大利名門家族–Medici(麥地奇家族,或梅迪奇家族、美第奇家族)。

麥地奇家族 Medici

麥地奇家族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一個銀行業和政治王朝的代表,從15世紀開始,該家族成為佛羅倫斯和托斯卡尼最重要的家族,維持了三個世紀時間。麥地奇家族的財富和影響力最初來源於佛羅倫斯羊毛行會的紡織品貿易,然而真正使麥地奇家族發達起來的是金融業務。

麥地奇銀行是歐洲最興旺和最受尊敬的銀行之一,麥地奇家族以此為基礎,開始是銀行家,進而躋身於政治家、教士、貴族,逐步走上了佛羅倫斯,義大利乃至歐洲上流社會的巔峰。然而,麥地奇家族並非貴族出身,而是農民出身近於平民,這個家族在某一段時間之內,管理著歐洲大部份的巨額財產,從商人到皇室成員,甚至掌管著教宗的財產。

與義大利其他統治領主一樣,麥地奇家族控制了他們所在城市的政府,足夠能力將佛羅倫斯置於家族的權力之下,並創造了一個藝術和人文主義蓬勃發展的環境,他們和義大利的其他家族啟發了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的來臨。

麥地奇家族世代中產生了四位教宗、多名佛羅倫斯統治者及托斯卡尼大公,兩位法蘭西王后,和其他一些歐洲王室成員。直到 18世紀,托斯卡納大公國開始衰敗,伴隨者瘟疫、地方主義,以及經濟貿易停滯不前。西元 1737 年,最後一位麥地奇統治者 Gian Gastone 在沒有男性繼承人的情況下去世,將近三個世紀後,麥地奇家族王朝也在此結束。

好吧,我不是要寫歷史,只是寫一下影響佛羅倫斯至深至遠的重要人物家族,我個人感想是看了影集再加上實地拜訪,感受會更強烈。

以上資料:維基百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ouse_of_Medici 和其他網路相關資料整理。

新聖母大殿Basilica di Santa Maria Novella

抵達佛羅倫斯火車站,一路往舊城中心走過來,一定會看到的一棟宗教建築:新聖母大殿
Basilica di Santa Maria Novella,一棟立面大理石外牆加上條紋和幾何圖形裝飾,是佛羅倫斯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例子之一。

這棟與火車站同名的宗教建築,由道明會的修士於十三世紀上半葉建立,成為義大利最重要的宗教和藝術地標之一。新聖母大殿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名聲有利於集中展示喬托 Giotto、布魯內萊斯基 Brunelleschi、馬薩喬 Masaccio、米開朗基羅 Michelangelo、基爾蘭達約 、波提切利 Botticelli 和瓦薩里 Vasari等藝術家的重要作品。

新聖母大殿早期的建築方式十分單調,直到 Alberti 的干預之後有了重要的變化,使用剛性哥德式結構的現代解決方案,將現有元素與新風格巧妙地協調起來。立面反映了當時最近重新發現的應用於自然和藝術的幾何和數學研究的影響,這些研究是柏拉圖哲學復興的一部分,其中心位於當時的佛羅倫薩。 三角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及其附屬的幾何圖形覆蓋了這位才華橫溢的建築師設計的建築景觀,形成了一系列奇妙的和諧關係。

以上資料來源:https://www.smn.it/en/artworks/the-facade/

聖母百花聖殿 Cattedrale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

再來也是不可錯過的聖母百花聖殿 Cattedrale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常稱為”百花大教堂”,之前遊記有分享如何網路購票和登上圓頂,十分值得好好認識這個麥地奇家族歷史中最重要也最偉大的宗教藝術建築。

遊記:情迷翡冷翠 Firenze:聖母百花聖殿、老城漫遊(Italy)

大教堂旁邊的喬托鐘樓是義大利哥德式的傑作之一,由一個每邊約 15公尺長的正方形底座,一直向上延伸到 85公尺高的塔樓。要爬到塔頂只能靠雙腳,整個有 414階的階梯,費䀆力氣攀爬上去後,就可以看到百花大教堂的全景,尤其是圓頂可以看得更清楚。

夏天來義大利旅遊雖然天氣很熱,不過優點就是日照長,你可以盡情享受日光並欣賞這些建築的美麗壯觀。傍晚六點半以後,光線柔不會太強烈,可以把整個百花大教堂的細節,仔細慢慢欣賞。

圓頂設計建築

百花大教堂經典畫面就是下圖,圖頂加上長形的教堂建築主體。整個麥地奇家族影集最重要的一個部份,就是這座教堂圓頂的設計建築了。早期的古羅馬建築工藝不像現代,當時沒有足夠的木材結構可以支撐起這麼大的拱頂結構,所以重要的技術問題一直無法解決。

直到最後由一位雕塑家和建築師 Brunelleschi 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從 1420年至 1436年為止,完成了這麼巨大的建築物結構。他的設計是把圓頂做二層結構,內外二層圓頂,彼此之間互相扶持之下,沒有用模板的情況下建造的,並且始終維持圓形輪廓的曲率。

圓頂的結構氣勢磅礴,距離地面 52公尺高,全長 44公尺,圓頂的重量估計為 37,000 噸,據計算其建造過程中使用了超過四百萬塊磚,這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圓頂,沒有使用居中支撐的建築主體。

以上資料來源:https://brunelleschi.imss.fi.it/itineraries/place/thedomeofsantamariafiore.html

若是去登高爬過圓頂,就會發現其實二個內外圓頂之間,形成了一個通道走廊,你就是行走在這裡的建築物夾層之間,由旁邊的窗戶射外戶外的光線,提供了通道的光源。內部圓頂看起來非常厚(底部有兩公尺半),而外部圓頂更薄(不到一公尺),其唯一功能是保護內部圓頂免受雨水侵襲並使其看起來像,根據建築師的話,在外面更加宏偉和膨脹,圓頂的建造被認為是文藝復興時期建築的第一個偉大成就。

把鏡頭拉近仔細看大教堂的精緻細膩的彩繪設計,以及繁複的雕塑裝飾,不由得讚歎這個文藝復興時代下最經典也最壯觀的宗教藝術建築物。

立面外觀的爭議

關於百花大教堂的立面當時也是引起一番爭論,最後才是今日看到新哥德式外觀。16 世紀末,大公弗朗切斯科一世·德·麥迪奇 (Francesco I dei Medici) 決定拆除大教堂正面的裝飾,而 Arnolfo di Cambio 在 13 世紀末開始並一直持續到 15 世紀,並未完成。

當時的領主意圖是為最大的佛羅倫斯教堂配備一個新的立面,在風格上進行更新以適應現代品味,但在摧毀古老的立面之後,他們再也沒有創造出新的立面。圍繞這一重要作品的爭論一直持續到 17 世紀末,當時大公科西莫三世在他兒子的婚禮上最終決定對這座紀念碑及其前面的空間進行適當的裝飾,並委託描繪建築正面的大型壁畫。

在 1820 年代初期,教堂正面裝飾的問題再次引起了廣泛關注,建築師 Giovanni Battista Silvestri 首先提出了一個新哥德式風格的項目,但僅停留在紙上討論。此後經歷不少的爭論和設計想法提出,直到西元 1864 年舉行了一場競賽,審查了 40 多個項目,其中一些受到法國大教堂的哥德式外牆的啟發。

另一些受到義大利大教堂的啟發,在 15 個脫穎而出的項目中,佛羅倫斯建築師 Emilio De Fabris 贏得了冠軍,他設想了一個新哥德式立面,其靈感來自 Siena 和 Orvieto 大教堂立面。

之後,因為在各家意見分歧之下,又辦了一場新比賽,邀請了上屆比賽的十名參賽者,並接納了二十九名新參賽者。發送給委員會的所有 45 幅畫作均受到中世紀建築的啟發,但分為兩組:尖頭或聖殿。結果,Emilio De Fabris 再次獲勝,並於 1870 年最終被任命為建築師,負責建造新立面。

不管最後爭論如何,這些歷史上的建築師和藝術工作者,留給後世一個十分寶貴的宗教藝術建築物,可以欣賞並瞻仰這些精緻的建築設計藝術。

以上資料來源:教堂官網 https://duomo.firenze.it/en/opera-magazine/post/6558/the-neo-gothic-facade-of-florence-cathedral_

穿插在遊記文中幾張老橋和阿諾河照片,是早上快八點前拍的,因為買到了一早第一批入場參觀烏菲茲美術館的門票,利用入場前的時刻,沿著阿諾河拍了很幾張照片。一早陽光不強,二岸房屋的水中倒影十分清楚,格外漂亮。

烏菲茲博物館 Galleria degli Uffizi

官網購票

一向習慣著名景點參觀買早鳥票,烏菲茲博物館的門票不算難買,只是現場買票要排很久的隊,我是直接去官網訂票,事先查好場次準備好就開始下訂。其實,我覺得最難訂的門票就是羅馬競技場的地下層導覽了,一直以來我還沒訂過那個景點門票,是幾乎搶不到的。

訂票網址:https://www.uffizi.it/en/tickets#museum-tickets

全票 29歐元(原價 25歐元,線上訂票是 25+4歐訂位費),上網訂完票後收到官網寄的 email,然後再去現場換成正式票卷取票。另外,購票都要規定要打名字上去了,從2022年開始的規定,不過換票時印象中也沒有核對你的證件什麼,這次旅行購票唯一有核對身份證件的就是羅馬競技場的地下層參觀了。

早上第一批入場的優點,就是可以好好拍照,慢慢參觀。其實我對美術館的興趣一向不濃,因為本身對繪畫藝術實在沒概念。建議可以租借語音導覽(6歐元)慢慢聽解說(可惜沒有中文語音),所以後來放棄租借語音導覽,而是買了一本中文的導覽介紹小冊,簡單認識這裡的藝術作品。

The Birth of Venus《維納斯的誕生》

第一個先去拍的就是經典畫作《維納斯的誕生》,在 A12,離入口不算遠。記得,要先來拍這個,早場最大優點就是沒有路人甲乙丙丁影響,不過真的來太早了,博物館內部的燈光還沒打開,結果我拍了一張光線不足的。後來,等了一會兒又繞回來,燈光開了,趕緊再拍一張正常的照片。

作者是:桑德羅·波提切利 Sandro Botticelli,西元 1485年所作。這幅畫的主題是慶祝維納斯作為愛與美的象徵。

這幅作品實際上展示了愛與美的女神抵達陸地,塞浦路斯島,從海浪中誕生,並被風吹到那裡,和風,也許還有靈氣。 女神站在巨大的貝殼上,如珍珠般純淨完美。 她遇到了一位年輕女子,她有時被認為是 Graces 之一或春天的 Hora,她拿著一件覆蓋著鮮花的斗篷。“維納斯的誕生”畫在畫布上,這種支撐在整個 15 世紀被廣泛用於貴族住宅的裝飾作品。

這幅畫很可能是受麥地奇家族成員的委託,儘管在 1550 年之前沒有任何關於這幅畫的記載,當時喬治·瓦薩里 (Giorgio Vasari) 在麥地奇的卡斯特羅別墅中描述了這幅畫,該別墅自那以後由麥地奇家族的學員分支擁有 15世紀中葉。 畫中的橘子樹似乎證實了這一假設,由於姓氏與橘子樹的名字在當時是“mala”,因此被認為是麥地奇王朝的象徵

資料介紹:官網 https://www.uffizi.it/en/artworks/birth-of-venus

Primavera (春天)

另一幅畫作所繪《春天》,位置在A11,也是同位作者桑德羅·波提切利 Sandro Botticelli,西元 1485年所作。這幅畫和《維納斯的誕生》一起,成為 Sandro Botticelli 一生中最著名的兩幅畫作。

這幅畫通常被稱為 Primavera (春天),描繪了經典神話中的九個人物在橘子樹和月桂樹叢中的鮮花草坪上前進。在畫面最右邊,西風神 Zephyrus 正在綁架仙女 Chloris。在希臘神話中,Chloris 最終嫁給了 Zephyrus 成為了 Flora -春天與花朵的女神。她在羅馬神話中對應的角色是 Flora,也就是畫中 Chloris 左邊的人物。

這幅畫的中心是愛與美的女神維納斯,衣著端莊,與其他人略微靠後,還有一個蒙著眼睛的丘比特,正在射出他的愛之箭。維納斯的左邊是美德三女神 Graces,她們身著白色的長裙翩翩起舞。在畫面的最左邊是信使 Mercurius,佩戴著頭盔和長劍。

儘管構圖的複雜含義仍然是個謎,但這幅畫是對愛、和平與繁榮的慶祝。 植被的深色部分是由於原始色素的老化過程,但由於豐富的水果和花朵而變淺。 至少已鑑定出 138 種不同的植物,所有這些植物都由波提切利準確描繪,也許使用植物標本室。 對細節的關注證實了藝術家對這件作品的承諾,這也體現在繪畫的純粹技巧上。

資料介紹:官網 https://www.uffizi.it/en/artworks/botticelli-spring

《個人心得》二幅畫是我最喜歡也最有感受的畫作,儘管故事內容不見得一開始就知道,但是第一眼看到被畫作深深吸引。

Pallas and the Centaur》帕拉斯和半人馬

也是同一作畫家作品《帕拉斯和半人馬》,同一個年代作品。

這幅作品展示了這位手持戰斧的年輕女子,打算拖著半人馬的頭髮,這個迷人、驕傲的女性形象被認為是知識女神帕拉斯·雅典娜(Minerva)或卡米拉(處女和戰士卡米拉,她在保衛國家中犧牲,也是貞潔的典範。半人馬,一種神話般的生物,結合了人和野獸,象徵著人類的野生本能,因此,這部作品應被理解為美德的寓言,作為壞脾氣、熱情的氣質的剎車。

帕拉斯緊身禮服的精美布料上裝飾著麥地奇家族的三環徽章,證實這幅畫是為麥地奇家族製作的。她頭戴橄欖枝(帕拉斯之樹)或月桂枝,纏繞在她的頭、手臂、胸部和臀部,類似於麥地奇標誌的鑽石環固定在一起。

資料介紹:官網 https://www.uffizi.it/en/artworks/pallas-and-the-centaur

《The Tribune 》論壇報

《The Tribune 論壇報》,Bernardo Buontalenti 所作,西元 1581-1583 年。《論壇報》是麥地奇家族在烏菲茲收藏的核心。我個人感覺是一個貴族世家的收集品中心。由建築師 Bernardo Buontalenti 在 1581~1583年之間實現,以保留大公弗朗切斯科一世麥地奇的珠寶和裝飾品。

根據那個時期博物館的概念,《論壇報》不僅展示了雕塑和繪畫等藝術作品,還展示了包括寶石在內的非凡自然物品。結構是八角形的,因為根據基督教傳統,八是接近天堂的數字。弗朗切斯科一世將《論壇報》的裝飾和傢俱的圖示構想為以四種元素為特色的完整宇宙,建築師 Buontalenti 實現了地板,以一朵寬闊的花鑲嵌著彩色大理石的代表。

沿著牆壁底部的房間周邊,Jacopo Ligozzi 還畫了植物和動物。在穹頂上,以 5780 顆來自印度洋的珍珠母為代表,巧妙地鑲嵌在塗有猩紅色清漆的背景上。 在清漆下,130 平方公尺的天花板上覆蓋著一層層黃金,牆上的珍貴的紅色天鵝絨代表了火焰,上面有金色流蘇。

資料介紹:官網 https://www.uffizi.it/en/artworks/the-tribune

以上三個藝術展示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因為沒做功課就去參觀烏菲茲美術館,順著感覺去欣賞裡面的珍貴藝術精品。剩下的照片只是當時隨意拍攝的,不打算放太多文字介紹,就簡單記錄一下就好了。

《Cabinet of Miniatures》縮影櫃

《縮影櫃》(Cabinet of Miniatures)是一個專門收藏微型繪畫的展示空間,這種藝術形式在文藝復興和巴洛克時期非常流行,通常用來展示肖像和精緻的場景。縮影櫃往往是精心設計的收藏櫃,內部陳列著尺寸微小但技藝精湛的藝術品,展示出藝術家在細緻入微的描繪中所展現的高超技巧。

這裡展示了來自不同時期和流派的非凡微型畫集,主要代表麥地奇家族收藏的肖像和人物。

《Adoration of the Magi》賢士的崇拜

Filippino Lippi 作品,西元 1496年,《賢士的崇拜》(Adoration of the Magi)是文藝復興時期常見的宗教題材,描繪的是三位賢士(或稱東方三博士)來到伯利恆,向剛出生的耶穌基督獻上禮物並崇拜祂的場景。這一主題在西方基督教藝術中十分受歡迎,象徵著基督降生的普世意義以及祂在人類歷史中的重要性。

資料介紹:官網 https://www.uffizi.it/en/artworks/adoration-of-the-magi-filippino-lippi

《Adoration of the Magi (San Donato in Scopeto)》賢士的崇拜

Leonardo da Vinci 未完成的《賢士的崇拜》:這幅畫作於1481年開始創作,是達文西早期的重要作品,現藏於烏菲茲美術館。畫面未完成,但展示了達芬奇在人物動作、表情以及透視上的非凡技巧,生動呈現了賢士們朝拜耶穌的場景。

資料介紹:官網 https://www.uffizi.it/en/artworks/leonardo-adoration-of-the-magi

《Seven (Traditional) Virtues》 七大美德

這幅畫最初是佛羅倫薩商會下訂單要畫的,放在他們商會的樓梯作裝飾。後來又請畫家 Pollaiolo(補了另外六個女神,分別代表七種傳統美德。

七大傳統美德,分為兩類:三大神學美德四大樞德,這些美德在基督教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常常作為宗教藝術中的象徵性題材。

  • 三大神學美德
    • 信仰(Faith):象徵對上帝的信仰與忠誠。
    • 希望(Hope):象徵對永生的期望以及對上帝恩典的盼望。
    • 慈善(Charity):代表對上帝及他人的無私之愛,是最高的美德。
  • 四大基本美德
    • 勇氣(Fortitude):面對困難和危險時的堅強意志。
    • 節制(Temperance):控制自己的欲望與行為,以達到自律。
    • 正義(Justice):在對他人行事時,公平對待並履行責任。
    • 智慧(Prudence):有判斷力與慎重,能夠明辨是非。

    這些美德在宗教藝術中經常被擬人化,表現為穿著象徵性服飾的女性形象,並且通常會手持特定的象徵物。這樣的主題在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中相當常見,尤其是在祭壇畫和大型宗教組合畫中。畫作中的每個人物形象都有其代表的美德,象徵著基督教對美德的強調和推崇。

    Hercules and the Centaur Nessus》赫拉克勒斯與半人馬涅索斯

    《赫拉克勒斯與半人馬涅索斯》(Hercules and the Centaur Nessus)是希臘神話中的一個著名故事,代表了Giovanni Caccini (1565-1613 年)將古代碎片整合的最顯著例子之一。講述了半人馬涅索斯試圖綁架赫拉克勒斯的妻子狄阿妮拉,最終被赫拉克勒斯用毒箭射殺的情節。這一題材常出現在古典與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作品中,象徵背叛、復仇與正義。

    《Laocoön and His Sons》拉奧孔與他的兒子們

    《拉奧孔與他的兒子們》(Laocoön and His Sons)是 Baccio Bandinelli 於1520~1525年間創作的雕塑作品,靈感來自古羅馬著名的同名雕像。這一題材描繪了特洛伊神話中的祭司拉奧孔和他的兩個兒子被巨蛇纏繞、最終被殺害的場景。拉奧孔因試圖警告特洛伊人不要相信希臘人送來的木馬,而遭到神祇的懲罰,巨蛇是奉命來處死他的。

    《Ara Pacis Augustae》和平祭壇

    和平祭壇古羅馬藝術浮雕複製品,和平祭壇是古羅馬時期的著名紀念碑,建於西元前13年至前9年,旨在紀念奧古斯都皇帝在結束西班牙和高盧的戰爭後,帶來的和平與繁榮。祭壇的浮雕藝術展示了古羅馬社會的繁榮與宗教儀式,精緻的雕刻作品展現了當時高度成熟的藝術技巧和政治宣傳意圖。

    浮雕的主題涵蓋了奧古斯都家族、神祇和宗教儀式的場景,特別是描繪奧古斯都皇帝與羅馬元老院成員和皇室家族一同參與宗教儀式的畫面。這些浮雕表現出豐富的細節,尤其是在人物的表情、服飾以及場景中的神話和歷史元素。

    《Niobe room》

    《Niobe room》是新古典主義建築的珍貴例子,西元 1583年在羅馬聖喬瓦尼門附近發現了這些雕像,被當時的麥地奇家族買下來,之後帶到了佛羅倫斯收藏。古代神話中最悲慘的故事之一:Niobe 的孩子被謀殺。

    希臘神話中,Niobe是 Tantalus 的女兒,也是底比斯國王Amphion 的妻子,她有十四個孩子,七女七男。 她為自己的後代感到驕傲,以至於她敢於嘲笑只有兩個孩子的女神 Latona,Apollo 和 Artemis。為了懲罰 Niobe 的驕傲,Latona 派出自己的兩個兒子,被控殺害 Niobe 的孩子。 他們殺死了所有人,儘管被變成了一塊石頭,但被悲傷撕裂的 Niobe 還是忍不住哭泣,她的眼淚變成了永恆的噴泉。

    資料介紹:官網 https://www.uffizi.it/en/artworks/niobe-room

    不同版本的亞當和夏娃畫作。

    長廊

    烏菲茲美術館頂樓的東、南、西三個走廊是其標誌性特徵,展示了世界頂級的藝術收藏品。這些長廊不僅擁有精美的天花板壁畫,還展示了大量古代雕像、文藝復興繪畫等珍貴作品。1580年代,創始人烏菲茲美術館的創始人—科西莫一世的兒子,開始將這些長廊用作藝術展示空間,使烏菲茲從政府辦公場所轉變為藝術博物館。

    這些走廊由建築師瓦薩里設計,成為麥地其家族藝術珍藏的展示場地,藝術品包括羅馬雕像和世界著名畫作。走廊的藝術與建築美學交相輝映,成為世界最早的公共藝術博物館之一,至今仍吸引無數遊客前來欣賞。

    烏菲茲美術館的另一個景點是大走廊窗戶的景色,可以俯瞰城市的紀念碑,以及舊宮,另一邊是河流、老橋和綠色的山坡。

    運氣不錯,在烏菲茲美術館裡,還拍到了老橋和倒影。

    舊宮登頂 :領主宮 Palazzo Vecchio

    參觀完烏菲茲美術館後,我又把握時間去了舊宮(領主宮)登頂,領主宮 Palazzo Vecchio 是當時的主要統治者麥地奇家族的住所及辦公所在地,後來他們將住宿遷移到碧提宮(新宮)Palazzo Pitti,為了有別於後來的”新宮”,所以領主宮 Palazzo Vecchio 又被稱為”舊宮”。之前已經參觀過這個領主宮,這次只作高塔登頂欣賞市區景色。

    遊記:佛羅倫斯漫遊(二):舊宮 Palazzo Vecchio https://pureing.tw/xuite-588646104/

    訂票官網資訊:https://bigliettimusei.comune.fi.it/1_museo-di-palazzo-vecchio/#info

    基本上,像我這樣只爬高塔登頂不參觀其實很不划算,光是登頂的門票現場買就要 12.5 歐元了,之前有含領主宮參觀的優惠組合票,現在寫文一查好像沒有了。我之前參觀過領主宮,這次只想看看登頂景色,就只選了高塔登頂票。

    強調一下,高塔登頂沒有電梯,只有樓梯,行動不便的人不適合。

    畫面就是這樣動人,百花大教堂在整個市區高聳明顯突出,巨大的圓頂和喬托鐘樓都在畫面中。

    幾年前拍過類似的畫面,因為十分喜愛,所以這次再訪佛羅倫斯才決定再花錢登頂。其實我前一天才從住宿地點樓梯摔下去,腳踝扭傷的滿嚴重的,但是當下緊急處理過,想了半天還是想看看這個登頂畫面,就慢慢地一階階往上爬,果然還是很值得。

    麥地奇家族影集其實拍攝的場景不是真的在佛羅倫斯拍攝的,我記得沒錯的話,劇集中的場景我去過的有二個地點:托斯卡尼小鎮 Pienza 和 Montepulciano,因為前後去了二三次,對影集中的廣場還有建築,實在太有印象了。

    在影集中拍攝的領主宮有一部份是在 Montepulcian 的大廣場 Piazza Grande 照的,宮殿造型是典型的托斯卡尼和佛羅倫斯的建築風格,佛羅倫斯的領主宮十分相似。另一個場景就是 Pienza 主教座堂廣場拍攝的,尤其是第一部和第三部影集畫面經常出現。

    Hercules and Cacus

    這尊雕像位在領主宮入口右側:Hercules and Cacus,它的左邊是著名的大衛像的複製品,米開朗基羅的原作保存在藝術學院畫廊。這個雕像主要是從 1525 ~ 1534 年由佛羅倫薩雕塑家 Baccio Bandinelli 完成,半神 Hercules 在他第十次偷牛的工作中殺死了噴火的怪物 Cacus,這是體力的象徵,與大衛作為精神力量的象徵並列,這兩個像徵都是麥地奇家族想要的。

    這組大理石像展示了勝利者(麥地奇家族)和戰敗者的基本主題,表明麥地奇家族對那些願意服從他們的統治的人寬大處理,並作為對那些不服從他們統治的人的警告,因為這種暫停可以是無限期的,也可以只是暫時的。

    資料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Hercules_and_Cacus

    海神噴泉 Fontana del Nettuno

    這是領主廣場上的海神噴泉 Fontana del Nettuno,雕像豎立在八角形噴泉中間高高的底座上,底座裝飾著被鐵鏈鎖住的神話人物 Scylla 和 Charybdis。廣場上的海神塑像是19世紀的複製品,原作保存在國家博物館。海神 Nettuno 的面孔很像麥地奇・科西莫一世,暗喻佛羅倫斯的海上統治權,在 Bologna 也有一座海神雕像,我也去過二次,搭火車只要 40分鐘左右,也建議有機會順便拜訪。

    美食藝術大學城 Bologna 上篇:https://pureing.tw/xuite-589597025/

    傭兵涼廊

    若沒有時間或機會去參觀烏菲茲美術館,距離不遠的傭兵涼廊也很值得看看,完全免費的雕像展示,見證義大利在藝術歷史上的演變和過程。傭兵涼廊Loggia dei Lanzi),位於佛羅倫斯的領主廣場(Piazza della Signoria),是一座開放式的拱廊建築,建於14世紀晚期。這座涼廊原本作為佛羅倫斯共和國舉行官方典禮和集會的場所,後來逐漸成為展示藝術作品的空間。涼廊的建築風格屬於哥德式與早期文藝復興風格的結合,擁有三個優雅的拱形結構。

    涼廊內展示了多座經典雕塑作品,其中包括 Giambologna 的《擄掠薩賓婦女》和 Baccio Bandinelli 的《赫拉克勒斯與卡庫斯》。這些雕塑充滿了戲劇性的動感,象徵著力量、英雄主義和歷史。傭兵涼廊不僅是藝術展示的空間,也成為佛羅倫斯公共生活和文化的重要象徵。

    之前我有遊記簡單介紹:佛羅倫斯 Florence 漫遊 https://pureing.tw/xuite-587408344/

    這張照片就是領主宮的正面,這裡是麥地奇家族最主要的權力中心和居住地點,同時也是二位當時藝術大師:李奧納多達文西和米開朗基羅在藝術領域上彼此的爭鬥不斷的地點,有興趣的人可以上網查查這二位大師的故事傳奇。這裡有一個簡短介紹,可以參考:https://chewpeople.com.tw/leonardo-de-vinci/

    最後,我的三遊佛羅倫斯翡冷翠就簡單的結束,我想還會有下一次!

    Pureing
    Pureing

    Je voyage donc je suis. 因為喜歡旅遊,所以分享喜歡的風景

    文章: 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