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二度遊:古蹟巡禮-古羅馬廣場 Roma Forum(Italy)

古羅馬廣場 Roma Forum 本身就是一個大型羅馬古蹟博物館,和旁邊的帕拉丁山丘結合在一起,是羅馬市區重要觀光景點,連同旁邊的羅馬競技場 Colosseo ,是整個古羅馬帝國重要的歷史古蹟和中心焦點。在羅馬帝國時代,古羅馬廣場 Roma Forum 是羅馬城市脈動的心臟,社會各階層的公民聚集此交換意見、做生意、市場購物,城市中最主要的廣場集合地點。

前三張照片是從帕拉丁山丘拍到的畫面,居高臨下,連同古羅馬廣場、羅馬競技場,全部都在鏡頭視角之內。這次是我第二次參觀古羅馬廣場了,前一次到訪因為跟團一日遊,連同羅馬競技場在同一天參觀,加上天氣炙熱以及戶外空曠日曬,幾乎沒有什麼遮蔽物,走到後面又熱又餓又渴,最後我把古羅馬廣場走完,直接放棄旁邊的帕拉丁山丘就離開了。這次二訪義大利羅馬,最大目的就是把這三個景點:羅馬競技場、古羅馬廣場和帕拉丁山(Colosseo, Roma Forum 和 Palatino)好好看夠,完成前次沒能好好參觀的遺憾。

去年參觀這三大羅馬必遊景景,是跟著 GetYourGuide 預訂行程的義大利導遊,她大致解說帶著大家在古羅馬廣場走一圈,但是恰是夏日烈陽午後,其他同團的遊客陸續自行提早離開,最後就是義大利導遊很快結束導覽行程,讓大家自行參觀。當天我完全沒想到三個景點加起來需要耗費時間精力,又是炎熱夏天,加上事先沒有準備飲食,在又累又餓之下也放棄了參觀先行離開。

去年其實也拍了不少古羅馬廣場的照片,但因為參觀時沒有認真聽導遊解說,太熱太累,最後照片就是塵封起來也不想寫遊記。今年再來,我特地把古羅馬廣告和帕拉丁山丘(二者不能拆開參觀),以及羅馬競技場排在二天分開參觀,一天拜訪一個部份,才不會視覺疲勞和體力耗損。

2024.04.17 更新資訊:官網訂票換新網址!

競技場官網訂票換了新網站:https://ticketing.colosseo.it/en/categorie/singoli-1-8-persone/

FULL EXPERIENCE TICKET WITH ENTRY TO THE ARENA OF THE COLOSSEUM:24歐元

FULL EXPERIENCE TICKET WITH ENTRY TO THE ATTIC OF THE COLOSSEUM:24歐元

FULL EXPERIENCE – UNDERGROUND LEVELS AND ARENA:18歐元

24h – COLOSSEUM, ROMAN FORUM, PALATINE:18歐元

SUPER FORUM PASS:18歐元(只參觀古羅馬廣場和帕拉丁山)

據說會限定上線人數,看到網友討論會有等候時間還是號碼,不能重刷網頁才不會重新等待。舊的售票網站只賣票到2024年4月,故以下訂票網址可能不再適用,特此說明。

這次參觀這三個景點,我是自行參觀沒有跟團,優點是自主行動彈性高,缺點是景點資訊沒有事先準備足夠背景知識,參觀時便無法完全了解這些景物的歷史背景或故事由來。好吧,我是那種當場拼命拍照,事後寫遊記再上網去找資料順便了解,可能因為我沒有辦法光從文字圖片去認識了解,而是習慣在參觀後憑著記憶和照片,才有辦法吸收這些歷史古蹟資訊。

古羅馬廣場地圖

首先,先放一張古羅馬廣場的地點,我另外在地圖中加上自製的中文翻譯,因為英文(或義文)的名詞實在太難理解了。地圖是用影像軟體擷取的,若要看清楚的放大尺吋,可以參觀下列網址就有完整尺吋的原圖。另外,我也推薦一個互動式網站,你可以用滑鼠點選地圖中對應的連結,就有直接的景點資訊:https://www.italyguides.it/en/lazio/rome/ancient-rome/roman-forum/roman-forum-map

地圖來源:https://www.italyguides.it/images/pdf/Map-of-Roman-Forum.pdf

大部份人參觀都是從古羅馬廣場進入,再走到帕拉丁山,我是相反方向,不過無論哪個方向進入參觀,都要一次把二個景點參觀完,不能中途離開否則票卷就失效了。古羅馬廣場的主要入口是北方的售票處,緊鄰帝國廣場大道 Via dei Fori Imperiali,不過若你有景點聯票(羅馬競技場、古羅馬廣場和帕拉丁山),也可以從東邊入口進來,就是靠近羅馬競技場那一側。

君士坦丁大會堂 Basilica of Maxentius

下圖是從帕拉丁山丘的花園觀景平台往下拍攝,古羅馬廣場位在低處,正前方的三個拱形門的建築就是君士坦丁大會堂 Basilica of Maxentius,它是古羅馬廣場上最高大的建築遺址,也是最後建造的紀念碑之一。同時,Basilica of Maxentius 也是羅馬城最後一座巴西利卡大會堂,由羅馬皇帝 Maxentius 斯始建於西元 308年,西元 312年由君士坦丁一世完成於米爾維安大橋戰役( Battle of the Milvian Bridge )擊敗 Maxentius 之後。

從上面照片可以看出君士坦丁大會堂是整個古羅馬廣場中最顯著的巨大建築遺跡,整個建築由高大的拱門支撐著,並覆蓋著令人難以置信的高度拱形天花板。 君士坦丁征服了 Maxentius 後,用這座紀念碑慶祝他的勝利,Maxentius 的雕像被君士坦丁的巨大雕像所取代,此一目的是當人們進入大教堂時,你會感到幾乎被這種力量壓迫以致自發性的對雕像致敬。

大會堂的南翼和中間部份可能在西元 847年的地震中被摧毀,西元1349年時中殿僅剩的拱頂在另一次地震中倒塌,最後八個 20公尺高的柱子在地震中倖存只剩一個,並於 1614年被教皇保祿五世移置到了聖母大殿前。如今大會堂只剩下北翼和三個混凝土拱頂,拱頂上的八角形天花板顯示出先進的減重結構設計。

在古羅馬時期,此大會堂是一座長方形的建築,有一個大的中央開放空間,通常在入口的遠端有一個凸起的後殿。此時它具有多種功能,包括法院、議會廳和會議廳的組合。在大會堂的外牆上,面向帝國廣場大道,上面有當代地圖,顯示了羅馬帝國崛起的各個階段,這些地圖是在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權時期添加的。

以上資料來源:https://www.italyguides.it/en/lazio/rome/ancient-rome/roman-forum/basilica-of-maxentiushttps://en.wikipedia.org/wiki/Basilica_of_Maxentius

維納斯和羅馬神廟 Temple of Venus and Roma

君士坦丁大會堂右側的是聖方濟加堂 Basilica di Santa Francesca Romana,教堂後方則是 Museo del Foro Romano 考古博物館,再過去則是維納斯和羅馬神廟 Temple of Venus and Roma,神廟修建在尼祿Nero 皇帝金宮(Domus Aurea)的地基上,尼祿巨像也遷往競技場附近。

維納斯和羅馬神廟是已知最大的古羅馬神廟,位於古羅馬廣場的最東端,靠近羅馬競技場,是獻給女神維納斯(帶來好運)和永恆的羅馬女神。神廟本身由兩個主室(cellae)組成,裡面供奉著崇拜的神雕像:愛神維納斯和羅馬女神羅馬,二個女神坐在寶座上背靠背對稱放置,羅馬女神內殿朝西,俯瞰古羅馬廣場,而愛神維納斯的內殿朝東,俯瞰羅馬競技場。

下圖左側白色大理石建築是聖方濟加堂,維納斯和羅馬神廟則在聖方濟加堂後面,面對羅馬競技場那側。去年跟義大利導遊參觀時,有進去看,改天把去年照片找出來貼在文章內。

維納斯和羅馬神廟起初的設計者是皇帝 Hadrian,於西元 121 年開始興建,西元 135 年正式揭幕,最後於 141 年 Antoninus Pius 統治下竣工。九世紀初嚴重的地震再次摧毀了神廟,西元 850年時教宗利奧四世下令在神廟遺址上新建聖母新堂(Santa Maria Nova),1612年大規模重建後改名為聖方濟加堂,納入羅馬主室作為鐘樓。

Hadrian 的另一個巧妙之處是,維納斯也代表愛(拉丁語中的Amor),而“AMOR”是“ROMA”倒過來拼寫的。 因此,將維納斯和羅馬這兩位神像背靠背放置在一座神廟中,這與它們名字的背靠背對稱形成了進一步的對稱。

以上資料來源:https://followinghadrian.com/2013/06/12/picture-of-the-day-the-temple-of-venus-and-roma-upper-via-sacra-rome/https://en.wikipedia.org/wiki/Temple_of_Venus_and_Roma

提圖斯凱旋門 Arch of Titus

前後二張照片中位在羅馬競技場前方的白大理石單拱門即為提圖斯凱旋門 Arch of Titus,此為西元一世紀的敬意拱門,建於西元81年,由圖密善 Domitian 皇帝在兄長 Titus 去世後不久興建,紀念 Titus 在公元70年征服和摧毀耶路撒冷,終止了自公元66年開始的猶太人大起義。拱門上的鑲板描繪了西元71年羅馬勝利後慶祝的凱旋遊行,提圖斯凱旋門是16世紀以後豎立的許多凱旋門所仿效的原型

西元 71 年夏天,羅馬皇帝 Vespasian 和他的長子 Titus 鎮壓了羅馬猶太省的一場危險叛亂,並返回羅馬慶祝這一重大成就 。不僅如此,Flavian 王朝(Vespasian 和他的兩個兒子Titus 和 Domitian)在西元69 年成功贏得了王位,這一年發生了血腥的內亂,被稱為“Year of the Four Emperors”。

一般勝利的儀式或遊行,甚至授予凱旋者的半神聖地位都是短暫的,因而後來建造的永久性紀念碑如凱旋門,對城市景觀以及城市居民的集體記憶產生了影響,其持續時間遠遠超過了當天事件本身。而這座凱旋紀念碑的傳統,將 Flavian 王朝與羅馬共和國的傳統聯繫在一起,由於Flavian 家族是羅馬權力結構中相對較新的成員,他們需要更多的合法化,因此參與勝利及其歷史遺蹟的悠久傳統有其代表意義。

以上資料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Arch_of_Titushttps://smarthistory.org/the-arch-of-titus/

羅慕路斯神廟 Temple of Romulus

下圖照片中間前方的圓形圓頂神廟即為羅慕路斯神廟 Temple of Romulus最大的特點是前方的青銅大門,左側是安托尼努斯和法烏斯提那神廟 Temple of Antoninus and Faustina,以及右側為君士坦丁大會堂之間。這座神廟並不是以傳奇的創始人和羅馬第一位國王 Romulus 的名字命名,有謠傳說 Temple of Romulus 是由 Maxentius 皇帝獻給他的兒子 Valerio Romolo,年僅4 歲死於西元309 年。

神廟特徵是奇特的圓形和混凝土圓頂,完全由磚塊建造,入口處有兩根斑岩柱,這種大理石在古代被認為像黃金一樣珍貴,青銅大門是原始那座門,至今依然完好。

以上資料來源:https://www.romawonder.com/temple-romulus-roman-forum/

安托尼努斯和法烏斯提那神廟 Temple of Antoninus and Faustina

位在羅慕路斯神廟 Temple of Romulus 左側的神廟為安托尼努斯和法烏斯提那神廟 Temple of Antoninus and Faustina,這座神廟由皇帝安托尼努斯於西元 141 年開始建造,原本是獻給當時過世的皇后法烏斯提,她是是第一位在古羅馬廣場神化永存的羅馬皇后。皇帝安托尼努斯於西元 161年去世後被神化,元老院便將這座神廟重新獻給安托尼努斯和法烏斯提那,這座神廟是古羅馬廣場中為數不多的保存完好的建築之一。

有一個最特別的地方就是神廟正面大門的高度非常高且遠離地面,彷彿懸浮在立面中央的半空中,這個事實證明了當時大門被創建時,古羅馬廣場上沉積地地達到了當時的高度。中世紀時期,這座神廟被變更為羅馬式天主教堂–米蘭達的聖勞倫斯教堂(Chiesa di San Lorenzo in Miranda),紀念碑的不同部分被拆除。今日入口處仍可看到原建築的門廊,有八根科林斯式高大石柱,整個教堂被安置在曾經是神廟內殿的地方。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曾多次修復,多次增建和拆除,在19 和 20 世紀期間對此進行了挖掘,結果發現該教堂僅高出週邊地區幾公尺。

以上資訊來源:https://www.historyhit.com/locations/temple-of-antoninus-and-faustina/https://en.wikipedia.org/wiki/Temple_of_Antoninus_and_Faustina

從下面二張照片近拍,可以明顯看到整座神廟入口高度超過地面數公尺。

聖道 Via Sacra

在君士坦丁大會堂和 羅慕路斯神廟、安托尼努斯和法烏斯提那神廟前面,是聖道(義大利語:Via Sacra)是古羅馬的主街道,意即神聖之路,以卡比托利歐山頂為起點,經過古羅馬廣場的一些最重要的宗教遺蹟後,最終到達羅馬競技場,這條路也是羅馬傳統凱旋儀式路線的一部分。這條道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元前5世紀,穿過神聖之路時,可以真正感受到古羅馬的精神。沿著這條路,有許多重要建築的廢墟和遺跡,如寺廟、凱旋門和行政建築,這些建築曾經是公共和政治生活的中心。

灶神廟和貞女之家 The Temple of the Vesta and The House of the Vestal Virgins

貞女之家 House of the Vestals 是古羅馬時期貞女們居住的地方,位於古羅馬廣場東部邊緣圓形的灶神廟後方,介於 Regia 和帕拉丁山之間。貞女之家是廣場上一座三層樓,有50個房間的建築,環繞著優雅的庭院和兩個水池。這個建築群位於帕拉丁山腳下,西元 64年毀於羅馬大火,之後在羅馬帝國時代曾經數次重建。

貞女之家可以讓人們一睹在古羅馬宗教中重要角色之女祭司的生活,維斯塔 Vesta 是這座城市神聖火焰的受人尊敬的守護者,被大祭司選為任期 30 年的維斯塔,在維斯塔神廟虔誠地執行古典帝國最神聖的儀式。當時有六位女祭司住在貞女之家,雕像仍然俯瞰著他們長期廢棄的住所的中庭,女祭司肩負著崇高的責任,是羅馬古城最有權勢的女性之一,是神聖不可侵犯且受到一般民眾的尊敬。

文章前面和後面照片綠色的長形空地,和水池地區就是貞女之家,現今建築幾乎都只剩廢墟和部份殘留建築,以及旁邊的人物雕像,後面的第二張照可以看到部份人物貞女祭司雕像。

維斯塔貞女是被選來照顧羅馬廣場維斯塔神殿的女祭司,貞女的人選是從羅馬貴族家庭的女孩中選出,由大祭司在 6 到 10 歲之間選出名單,再從入圍名單中抽籤選拔。灶神廟 The Temple of the Vesta 是古羅馬最重要的建築之一,供奉著強大的羅馬爐灶女神,保存著這座城市的神聖火焰,象徵著整個羅馬國家的生命。

在古代帝國的文化想像中,這團火焰具有巨大的意義,羅馬的命運不可避免地與持續燃燒的火焰連結在一起。每年三月時,永恆的火焰都會重新燃起,如果火焰在任何其他時間原因被撲滅,是城市有麻煩的前兆。因此,負責照顧聖火的女祭司的角色極為重要,任何未能履行此職責的行為都被視為嚴重違規。除了確保聖火永遠點燃之外,灶神廟的女祭司們還執行了無數的宗教任務和儀式。

灶神廟(維斯塔女神廟) The Temple of the Vesta 位在貞女之家西側,目前只剩廢墟遺址。

以上資訊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House_of_the_Vestalshttps://www.througheternity.com/en/blog/history/house-vestal-virgins-roman-forum.html

凱撒神廟 Temple of Divus Julius

凱撒神廟 Temple of Divus Julius 位在聖道旁和貞女之家的西側,建於西元前42年,在羅馬元老院追封凱撒為神之後,奧古斯都為其養父凱撒修建這座愛奧尼柱式的神廟。西元前 44 年3月15日,尤利烏斯·凱撒被刺殺,可以說是古代最著名的事件之一,當時他在龐培劇院遭到陰謀反對他的羅馬元老們的伏擊,被刺了23刀而死,而後被火葬。他死後被加以神化,並在火葬的地方建造了凱撒神廟來容納他的崇拜者,神廟於西元前 29 年竣工。

凱撒是羅馬第一位被神化的居民,凱撒神殿是唯一一座供奉彗星的神殿,這顆彗星在凱撒被謀殺後不久出現,被認為是他的靈魂,象徵奧古斯都作為羅馬統治者和皇帝的「新生」。如今,該處平台僅保留了用於發表演講的部分水泥核心,此處被視為凱撒大帝的墳墓,也是羅馬廣場上唯一每天放置鮮花的地方。神廟結構是用 opus caementicium(也稱為羅馬混凝土)地基建造的,其瓦礫核心(現已暴露)表面覆蓋著石灰華塊,並裝飾有大理石。

以上資料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Temple_of_Caesarhttps://www.historyhit.com/locations/temple-of-caesar/

凱撒神廟是下圖照片中間下方一塊黑灰色屋頂和方形遺址,若不仔細注意,真的會忽略掉這個重要景點。

艾米利亞巴西利卡 Basilica Emilia

艾米利亞巴西利卡 Basilica Emilia ,於西元前 179 年由 Emilius Lepidus 和 Fulvius Nobilior 建造,是古羅馬廣場最輝煌的建築之一。艾米利亞巴西利卡是一座大會堂,原有兩層各16個拱門,通過三個出入口,長100公尺,寬30公尺。於公元前78年由執政官Marcus Aemilius Paulus 擴建,後在奧古斯都統治下在一場火災後進行了翻新。這座現已嚴重損壞的大教堂被普林尼稱為世界上最美麗的三座建築之一,在第三次火災中遭到嚴重破壞。公元 10 世紀時,以舊的形式重建,但最終在公元 5 世紀初被燒毀。

艾米利亞巴西利卡的長度很長,可能用作交易所或法庭,艾米利亞巴西利卡 Basilica Emilia 得名於西元二世紀重建的貴族家族,今天只能看到地基和一些殘存的遺跡。羅馬人從希臘人那裡採用了這種結構–希臘語「Basilica」的意思是“國王的大廳”,它由三個細長的矩形空間組成,具有共同的平坦天花板,並由柱子隔開,一端有一個凹處(後殿),供市場監督員或法官的椅子使用,經過一些修改,帶有中殿和兩個過道的大會堂成為基督教教堂普遍接受的設計。

整個艾米利亞巴西利卡 Basilica Emilia 遺跡大概就下方照片的右側偏中一部份,位在凱撒神廟、安托尼努斯和法烏斯提那神廟,以及羅馬元老院的中間。

以上資料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Basilica_Aemiliahttps://colosseumrometickets.com/basilica-aemilia/

卡斯托爾和波呂克斯神廟 Temple of Castor and Pollux

卡斯托爾和波呂克斯神廟 Temple of Castor and Pollux 讓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就是僅存的三根高大石柱矗立著,代表著羅馬人對拉丁人的第一次傳奇勝利。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候,絕望的羅馬人向眾神求助,朱庇特和勒達的雙胞胎半神後代–卡斯托爾和波呂克斯( Castor and Pollux) 騎著兩匹白馬出現,帶領羅馬人取得了勝利。 同時,他們出現在羅馬宣布戰鬥已經勝利,為了表達感謝,羅馬人在城內為他們建造了一座宏偉的神廟。 不過這是一個例外,因為Castor 和 Pollux 是希臘神,在城牆內建造外來宗教的寺廟是違反羅馬的嚴格宗教法律。

這座極為古老的神廟非常重要,元老院的會議場所,且它是度量衡辦公室和製定匯率的各種銀行家所在地。 此外,它對羅馬人來說具有更重要的功能,因為在這裡是父親正式為孩子取名字的地方。

卡斯托爾和波呂克斯神廟採用白色大理石和凝灰岩建造,是一座尺寸為 32 x 50 公尺的大型建築,高度接近 19 公尺,正面有 8 根科林斯石柱,側面各有 11 根,原來的正門由雙樓梯和演講台組成,在公元 3 世紀改為單樓梯。寺廟的內部結構相當複雜,由大約25個小房間組成。從西元四世紀開始,這座神廟逐漸衰落,現在只剩下三根柱子,默默地見證著這座曾經宏偉的建築當時的輝煌時期。

以上資料來源:https://www.italyguides.it/en/lazio/rome/ancient-rome/roman-forum/temple-of-castor-and-polluxhttps://www.worldhistory.org/article/632/temple-of-castor–pollux/

朱里亞巴西利卡 Basilica Giulia

朱里亞巴西利卡 Basilica Giulia 是一座裝飾華麗的巨大公共建築,在羅馬帝國早期用於會議和其他公共事務。公元前46年凱撒為這座建築揭幕,其花費用高盧戰爭的戰利品支付,後來奧古斯都完成了這座建築,用其養父凱撒命名。但是完成後不久即遭焚毀,公元12年加以修復,西元 283年在大火之後皇帝戴克里先再次重建。朱里亞巴西利卡設有公共集會場所和商店,是民事法院百餘名法官開會審理案件的地方。艾米利亞巴西利卡 Basilica Emilia 和朱里亞巴西利卡 Basilica Giulia之間的開放空間是廣場的核心——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廣場的原型,也是古羅馬公民和社會活動的中心

西元 410 年,當西哥德人洗劫羅馬時,朱里亞巴西利卡被部分毀壞,隨著時間的推移,朱里亞巴西利卡遭受了破壞性挖掘的後果。在 15 世紀末和 16 世紀,進行發掘的主要目的是回收有價值的石灰華和大理石以供再利用。儘管存在這些破壞性的結果,但殘存的地基、地板、帶有幾個拱門的角牆,以及朱里亞巴西利卡第一階段建築的一根柱子,後人得以一睹其過去的輝煌。

以上資料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Basilica_Juliahttps://www.italyguides.it/en/lazio/rome/ancient-rome/roman-forum/basilica-julia

照片中左側中空曠的地方就是朱里亞巴西利卡 Basilica Giulia ,位在卡斯托爾和波呂克斯神廟後方。

右側的石柱就是以及朱里亞巴西利卡第一階段建築的一根柱子。

佛卡斯圓柱 Colonna di Foca

佛卡斯圓柱 Colonna di Foca 是位於古羅馬廣場的一座紀念碑,修建於西 608年8月1日,用以紀念拜占庭帝國皇帝佛卡斯。它是羅馬廣場最後建造的一塊紀念碑,可能是公元2世紀建成的,高 13.6 公尺的科林斯式神柱矗立在其正方體乳白色大理石基座上。立在其正方體乳白色大理石基座上。磚製的正方形地基本來是看不到的,直到19世紀時,古羅馬廣場的地表才開鑿到早先奧古斯都時代的路面水平。

下圖走道左側即為佛斯卡圓柱。

上面帶有凹槽的大理石柱和科林斯柱頭是從其他紀念碑中挪用的,它們所在的高基座最初用於支撐戴克里先的榮譽柱,最初頂部上有一座鍍金雕像是由義大利總督 Smaragdus ,於西元 608 年獻給拜占庭皇帝佛卡斯 Focas,後來被教宗博尼法斯四世說服,將萬神廟交給教會。西元 602 年,福卡斯謀殺了他的前任以篡奪王位,不過在在這座柱子豎立兩年後,佛斯卡本人也被殘酷謀殺。

以上資料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lumn_of_Phocashttps://www.thebyzantinelegacy.com/phocas-column

元老院 Curia Iulia

元老院 Curia 是羅馬帝國共和制時代的最高政治機關,這是古羅馬城市的第三座元它院,由凱撒開始建造取代舊的元老院,於西元前 29年由奧古斯都建成。後來陸續在西元 64 年尼祿大火、西元 69 年卡比托利歐山火災,以西元 80 年提多統治期間的火災,無論遭受多少損壞,之後在西元 94年由圖密善修復。而後,西元 283年發生一場災難性火災後,由戴克里先將其完全重建為相同的尺寸。

西元 630 年被改建為教堂,保留了原來的斑岩和蛇紋石地板,以及容納參議員座位的低矮寬台階,和三扇大窗戶。十七世紀中葉,巨大的青銅門被拆除,作為拉特蘭聖喬瓦尼大教堂(聖約翰拉特蘭)的大門。1938年,為了慶祝羅馬第一位皇帝奧古斯都誕辰兩千週年,墨索里尼完成了元老院的修復工作,拆除了周圍的巴洛克式教堂。整體而言,元老院 Curia 是全羅馬保存最完好的晚期古董建築之一。

以上資料來源:https://it.wikipedia.org/wiki/Curia_Iuliahttps://penelope.uchicago.edu/~grout/encyclopaedia_romana/romanforum/curiajulia.html

元老院是下面照片中中心部份的一棟建築物,也是整個古羅馬廣場保存完整的古蹟之一。

參觀古羅馬廣場真的需要有好穿好走的鞋子,因為面積約有二萬平方公尺大小,因為是古蹟不少路面都是石板路,加上是當時是羅馬脈動的中心地帶,羅馬市區的主要廣場,各社會層面的公民在這裡交換意見,做生意買賣交易商品。以時代背景來想像,每天有聚集大量人群,你走過廣場的街道時,可能會遇到穿著珍貴衣著服飾的富有商人,又或者赤腳為衣著簡陋的平民百姓,也可能有各式貴族和低下奴隸。整個古羅馬廣場可以說是古羅羅馬的生活中心,當時人民處理各項事務的所在地。

用這個想法來參觀這個歷史寶貴古蹟,真的格外有意義。不過就是大熱天來參觀,頂著大太陽,還真需要極大的體力和耐力,加上對歷史還有古蹟的興趣支撐著,不然只看到一些殘破的遺址,很難理解當時在古羅馬時代又是如何的景象和故事由來。

農神廟 Temple of Saturn

農神廟 Temple of Saturn 是一座愛奧尼亞風格的神廟,供奉著農業和豐收之神土星, 羅馬人為紀念他而舉辦節日,稱為農神節。Saturn 在羅馬宗教中是一個神秘的人物,據描繪是戴著面紗、揮舞著鐮刀,在每年 12 月 17 日舉行的農神節受到特別崇拜,持續數天。這是一個重要節日,人們互相贈送禮物,奴隸享有普通公民所享有的自由,普遍的聚會和狂歡成為羅馬最歡樂的節日。

農神廟 位於古羅馬廣場西端的卡比托利歐山腳下,最初的落成可追溯到公元前 497 年。目前可見的是倖存廢墟矗立在石灰華塊的山形山牆上,山形牆和八根倖存的柱子代表了羅馬古代建築遺產的標誌性形象之一。除了愛奧尼亞柱柱頭雕刻成晚期仿古風格外,其餘所有材料均取自其他建築。

以上資料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Temple_of_Saturnhttps://www.worldhistory.org/article/636/temple-of-saturn-rome/

羅馬國家檔案館 Tabularium

羅馬國家檔案館 Tabularium 是位於古羅馬廣場西邊,保管法律和政府公文,修建於西元前78年,12世紀改建,用作羅馬市政廳至今。16世紀由米開朗基羅設計立面,將背面改為正面並加建鐘塔。建築物內有維奧維斯神廟的遺跡。它前面是維斯帕薌神廟和康科德神廟,以及羅斯特拉和廣場的其他部分。目前,Tabularium 只能從卡比托利歐博物館內部進入,但是它在位置剛好好提供古羅馬馬廣場的全景視角。

以上資料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Tabularium

塞維魯凱旋門 The Via Sacra and the Arch of Septimius Severus

塞維魯凱旋門 The Via Sacra and the Arch of Septimius Seve 建於聖道開始向卡比托利歐山延伸的地方,慶祝帝國征服新領土以及皇帝 Septimius Severus 和他的兩個兒子 Caracalla 和 Geta 對抗帕提亞人的勝利。塞維魯凱旋門於西元 203 年,矗立在羅馬,紀念西元 2 世紀最後十年羅馬對帕提亞人的勝利,三重凱旋門是同類中裝飾最華麗的凱旋門之一,儘管遭到嚴重損壞,它仍然矗立在古羅馬廣場上,成為羅馬持久而雄偉的紀念碑。

拱門完全由大理石覆蓋,並裝飾有雕刻面板,描繪了軍事行動中最重要的時刻。中央是戰神 Mars,兩側是兩座有翅膀的勝利雕像。當皇帝 Septimius Severus 去世後,Caracalla 不想與他的兄弟分享皇權,因此決定用經典的「殺人」手段來奪取王位,Geta 的名字從拱門的銘文中被刪除,從雕像上刪除名字並毀掉他們的臉被認為是一種詛咒記憶,這是一種告訴人某位特定的人應該被遺忘的方式。後來,Geta 再也沒有被人們記住,而 Caracalla則作為羅馬最殘酷的皇帝之一載入史冊。

以上資料來源:https://www.italyguides.it/en/lazio/rome/ancient-rome/roman-forum/arch-of-septimius-severus

照片是旁邊的帕拉丁山丘,也很值得一遊,仔細看看,可以參考另一篇遊記:羅馬二度遊:古蹟巡禮-帕拉丁山 Palatino (Italy)

下面照片是帕拉丁山丘的觀景台 Terrazza Belvedere del Palatino,大概在地圖上:https://maps.app.goo.gl/X2x4xahEjU5LrVXw7

若你要拍到古羅馬廣場的全景畫面,就要登高到觀景台拍攝,才能有比較寬廣的畫面效果。

另外,在古羅馬廣場內也有一個簡單登高觀景台,如下圖。

還可以看到周圍住宅房屋的景象,不過想必都是極為昂貴的地區,就在羅馬市區最重要古蹟的旁邊。

走在古羅馬廣場,唯一最大問題,很難找到一個可以遮蔽太陽的地方。

不過,有時可以看到不錯的畫面,彷彿穿越遙遠歷史歲月的感覺。

古羅馬廣場位於威尼斯廣場和羅馬競技場之間的地區,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考古遺址之一。 三千年前,坎Campidoglio 和 Quirinal 之間的這個山谷,後來成為古代最偉大帝國之一的未來社會和政治中心,被沼澤地淹沒。由最後兩位伊特魯裡亞國王委託建造的一項令人難以置信的工程發明,被稱為“Cloaca Maxima”的運河,至今仍在發揮作用,可以對土地進行排水。這個地區很快就開始發展,早在公元前 7 世紀末,這裡就已成為許多市場和社會活動的聚集地。

Foro(Forum) 是羅馬人對城市居住區中心廣場的稱呼,繁忙、擁擠的相當於現代城市的脈動中心。在這裡,群眾會聚集在一起觀看演說家會議,參加刑事審判並討論內部政治或最新的軍事行動,或者只是簡單地評論比賽或賽跑。

最後,我想若有機會到羅馬一遊,又對古羅馬歷史有興趣的話,不䢍到古羅馬廣場來走走看看,絕對不虛此行。

Pureing
Pureing

Je voyage donc je suis. 因為喜歡旅遊,所以分享喜歡的風景

文章: 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