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之夜(Italy)

我在威尼斯住了五個晚上,結果一直沒有機會去看夜景,現在回想好像是晚上太累了,甚至其中一二天傍晚天氣變差,刮大風下雨,在威尼斯看夜景的行動遲遲未決。直到住宿的最後一晚,從 Verona 搭火車回來時,才決定一定要來看看夜景,欣賞到了聖馬可廣場的夜色。

下圖是聖馬可教堂的夜色,因為有打燈,所以一般微單不用腳架單用夜景手持模式拍,也可以拍的很清楚。此外,不曉得是不是入夜之後,大部份遊客都離開返回住宿,廣場上人潮擁擠的感覺少多了,不像白天幾乎到處都是人。有些旅客不是選擇住島上,而是住在義大利本土的 Mestre 區,傍色夜色就返回住所。

曾在一些網路社團分享過住宿本島的感覺,有人反應住宿本島太貴,人又太多,沒什麼必要,我心想這就是旅遊喜好取捨吧。我一開始決定到威尼斯旅遊,朋友也都建議儘量住 Santa Lucia 火車站旁,才不用拖行李走運河上的橋樑,又或者有人說威尼斯搭水上巴士太貴了,沒必要花這筆錢,全部用走的就好了。

但是我個人的想法是我要住島上,我要搭水上巴士,甚至我一次買了七日卷,雖然只停留五天,我要感受到水都的魅力和吸引力,因為這是我威尼斯之旅一心一意的目標。其實我並未花太多金錢在交通和住宿上,因為我的威尼斯島上一晚的住宿費,至少以前在巴黎便宜太多了。

至於水上巴士的交通費,因為我前後搭了很多趟,不到三天就已值回票價了。因為一天到晚都要搭上好幾趟,雖然貢杜拉我是不會花錢去坐,可是水上巴士可以看一樣的運河景色,又為何不要感受一下運河水都的風情呢?

最近看了一些歐遊社團的討論,覺得很有趣,同樣都是歐遊,但是預算從精簡到奢華都有,看完之後的感想,沒必要人比人,想要精簡預算不想花費太多景點門票的人,就儘情享受都市城鎮的悠遊,想要度假享受高級品質的人,就選擇讓自己舒適的高檔旅遊體驗。

聖馬可教堂

給沒到訪過歐洲的朋友看了一下這些照片,有人問我怎麼感覺好像皇宮,我解釋一下這是威尼斯最著名的聖馬可教堂和最熱鬧的聖馬可廣場。不過連我看了都覺得聖馬可教堂的確很像一座皇宮般的華麗壯觀,雖然當時進去聖馬可教堂參觀時,有時小失望就是了。

可能因為它的名氣太響亮,排隊人潮太多,加上參觀動線規劃很狹窄,進去之後若要再看別的展示,必須另外再付一筆門票費,有點跟想像有極大落差。但是現在站在廣場上一看,聖馬可教堂還是十分壯觀並吸引人。

聖馬可教堂是義大利威尼斯的天主教主教座堂,是世界上知名的教堂之一,並且是拜占庭式建築的著名代表。聖馬可大教堂座落在聖馬可廣場東面,與總督宮相連。最初它是威尼斯公爵的教堂,後來成為天主教威尼斯宗主教區的座堂,同時是威尼斯宗主教駐地。

聖馬可大教堂的前身最初建於西元 828年,當時只是總督府當中一座臨時性的建築,用以存放威尼斯的商人從埃及亞歷山卓偷運出來聖馬可的遺骸。後來於西元 832年被一所新教堂所取代,新教堂在西元 976年的一場叛亂中被焚毀,並於978年重建完成。

現今聖馬可大教堂的基礎於1063年成型,於1094年完工,聖馬可的遺骸同一年在教堂柱子旁邊被第 32任總督重新發現。教堂還附有一座低矮的塔樓,最初被認為是總督府的一部分。教堂圓頂為木製,並融合哥德式的建築架構。

聖馬可大教堂的基本結構與當初已經產生大幅度的改變,它的裝飾隨著時間的推移也發生很大的變化。從外表來看,聖馬可大教堂是哥德式建築的典型範例。

以上參考自維基百科

聖馬可廣場  Piazza San Marco

聖馬可廣場  Piazza San Marco 是威尼斯本島上的重要地標,並且是唯一被稱為「Piazza」的廣場,其他的廣場無論大小皆被稱為「Campi」。聖馬可廣場在歐洲城市的廣場中是獨一無二的,它座落在市中心,卻不像其他廣場那樣受到交通的喧鬧,這歸功於威尼斯寧靜的水路交通。

19世紀法國皇帝拿破崙曾稱讚其為「歐洲最美的客廳」。聖馬可廣場周圍開設有許多咖啡店,桌椅露天擺放在廣場上的新、舊行政官邸大樓前,是旅客用餐、喝咖啡和聽音樂好場所。

以上參考自維基百科

我強烈建議一定要在聖馬可廣場上,找間咖啡館小坐一會兒,感受一下現場的氣氛,雖然這裡的價格實在不低,但是花點錢點一杯花神咖啡 Caffe Florian,搭配一些點心,聆聽咖啡館現場音樂的演奏,或者再點一首指定歌曲,真的棒透了。

當然倘若你沒有太多預算的話,就找廣場旁空閒處坐下,照樣可以聆聽音樂演奏,因為聖馬可廣場是開放的空間,所有人都可以享受到現場樂手演奏的音樂,完全免費的。此外,我也強烈建議若可以的話,找一大清晨來廣場上走走,最好是上午八點以前,遊客尚未大量擁入之時,你會意外外現廣場是這麼的寧靜詳和。

甚至還可以遇到一二對新人在廣場上拍攝婚紗照,或是沙龍照,很不一樣的聖馬可廣場清晨。前一陣子威尼斯又糟遇了嚴重的水患,當我和旅伴看到新聞網路傳播的照片,我們都嚇了一大跳,因為完全無法想像水都變成汪洋一大片,聖馬可廣場整個浸泡在大水中就算了,甚至還有大風大雨,真的好恐怖。

事實上,威尼斯真的很吸引人,雖然遊客每年爆增,人多相對來說,總是會有些物價炒作,但是它的景色還有歷史建築,真的太棒了。我選擇住宿本島上的目的,就是為了刻意避開過多人潮聚集時段,加上住宿地點在偏住宅區域中,比較感受不到遊客如織的擁擠感受。因為不少網友都曾說威尼斯人多到爆,加上消費指數高,有的人不太喜歡由於感受不到旅遊的悠閒而是擁擠的不適。

所以我們的做法是,清早出門搭船去四處看看,比如玻璃島 Murano 和彩色島 Burano,我們幾乎都搭早上六點多的船,不到八點就到了這二個小島,大概把島上走一糟,吃個早餐或喝個咖啡,大概快十點時遊客變多時,就搭船回本島住宿休息睡覺。

因為夏日炎炎在冷氣房內休息最適合,等到午後三四點再出去走走,或是參加預定的景點參觀。除了其中一天是離開威尼斯搭火車去 Verona,其他四天幾乎都是這樣模式,大熱天在住宿地點休息,清晨和黃昏再出動,自然不容易被擁擠的遊客影響到旅遊心情。

就像此時此刻,夜晚的聖馬可廣場,遊客人數不算太多,因為一般的團體遊客大都離開,只剩下自由行的散客,整個氣氛就悠閒許多了。

寫到這裡,我明年夏天的旅遊行程也規定好了,同樣的在歐遊行程最後一個地點,選擇了水都威尼斯,並且早早預訂了同一間住宿地點,因為我真的太喜歡這一間 Airbnb。它的地點好,環境佳,價格實惠,交通方便,還有房東也很 nice,退房之時還讓我們寄放行李,這是一般住宿 Airbnb 很少會有的服務。

當然這麼好的住宿名單,也是超級熱門的,我竟然差點一年前就訂不到了這間公寓了,瀏覽了一下它的住宿行事曆,竟然有八九成的訂房日期,我心想就是它吸引大家搶訂的最佳說明了。

總督宮

在聖馬可廣場上還有另一棟著名建築物,就是總督宮。不過總督府我只有從門口經過,這次威尼斯五日遊,實在是太多地方想去看,所以大部份的室內景點,我幾乎全部略過,除了聖馬可教堂和鐘樓。總督宮是一座哥德式建築,昔日為政府機關與法院,也是威尼斯總督的住處。這座宮殿在10世紀因火災而被部分摧毀,因此這座9世紀的建築物沒有遺跡。

儘管該宮殿只剩下很少的痕跡,但仍然可以在一樓看到一些拜占庭式的威尼斯建築特色,伊斯特拉石的牆基和一些鯡魚骨紋磚鋪砌。13世紀中葉的政治變化導致需要重新考慮宮殿的結構,新哥德式宮殿的建築始於1340年左右,主要集中在建築物面向潟湖的一側。

西元 1547年的另一場大火摧毀了二樓的一些房間,但幸運的是沒有破壞整個建築,但是卻在西元 1577年第三次大火摧毀了大議會大廳和大部份建築。儘管當時設計師提交了新古典主義風格的設計,然而重建工作延續了原來的哥德式風格。16世紀以來,總督宮通過嘆息橋連接到監獄,而如今,該建築、嘆息橋與監獄組成一座博物館。

雖然沒有機會進入總督宮內部參觀,但是光從它的外觀設計,就已經很吸晴了。隔年的行程計劃中決定,一定要一訪總督宮瞧瞧。

威尼斯雙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

威尼斯雙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是一個擁有上百年歷史的藝術節,是歐洲最重要的藝術活動之一,被人喻為藝術界的嘉年華盛會。 威尼斯雙年展在奇數年(如2013、2015)為藝術雙年展,在偶數年(如2014、2016)為建築雙年展,展覽一般分為國家館與主題館兩部分。主要展覽的是當代藝術和建築藝術,威尼斯電影節也是威尼斯雙年展的一部份。

2018「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活在宜蘭:連結山海水土」(Living with Sky, Water & Mountain: Making Place in Yilan)在威尼斯普里奇歐尼宮(Palazzo delle Prigioni)展出,台灣館為深耕宜蘭20多年的黃聲遠建築師暨田中央工作群負責設計。其實我在那裡有看到台灣館展覽的海報,可惜是沒有時間去看看。

今年錯過了建築雙年展,明年則是藝術雙年展,台北市立美術館也已經宣布 2019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由鄭淑麗出線為參展代表,為台灣館推舉單一藝術家參展以來首位女性藝術家。此次參展機會會在普里奇歐尼宮邸,在這個十六世紀監獄場景中探討罪與罰的議題。嗯,明年再去威尼斯瞧瞧吧。

最後,放上歎息橋的照片,白天的時候,在這裡要拍照的人可是都要排隊的。這是位在總督府側面的一座巴洛克風格的石橋,嘆息橋是密封式拱橋建築,由內向外望只能通過橋上的小窗子。嘆息橋的兩端連接法院與監獄兩處,死囚通過此橋之時,常是行刑前的一刻,因感嘆即將結束的人生而得名;是威尼斯最著名的橋樑之一。最後,明年再見威尼斯吧!

Pureing
Pureing

Je voyage donc je suis. 因為喜歡旅遊,所以分享喜歡的風景

文章: 671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