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市區景點遊–千年古蹟 Colosseo 羅馬競技場 (Italy)

第三次造訪義大利,終於實現願望親眼看到了千年古蹟——羅馬競技場(Colosseo)。儘管在此之前,從網路資訊與無數圖片中對它已有無數想像,但真正站在它面前的那一刻,才深刻體會到其無法用文字或圖片表達的雄偉壯觀。抵達羅馬的第一天晚上,我參加了一場在地導覽,當夜晚燈光灑落在競技場壯麗的輪廓上,那厚重的歷史感彷彿瞬間與眼前的現實融為一體,帶來一種難以言喻的震撼。在那一刻,所有的期待與憧憬終於化為眼前的真實,我終於親身感受到這座千年古蹟的無窮魅力。

下圖是我參觀羅馬競技場內部時, 拍下來的俯視畫面。

羅馬競技場、古羅馬廣場、帕拉丁山

競技場官網訂票網站:https://ticketing.colosseo.it/en/categorie/singoli-1-8-persone/

  • FULL EXPERIENCE TICKET WITH ENTRY TO THE ARENA OF THE COLOSSEUM:2日遊,24歐元
  • FULL EXPERIENCE – UNDERGROUND LEVELS AND ARENA:2日遊,24歐元
  • FULL EXPERIENCE TICKET WITH ENTRY TO THE ATTIC OF THE COLOSSEUM:2日遊,24歐元
  • 24h – COLOSSEUM, ROMAN FORUM, PALATINE:1日遊,18歐元
  • SUPER FORUM PASS:30日效期,18歐元(只參觀古羅馬廣場和帕拉丁山)

以上只列出幾個最熱門的訂票種類,官網上還有其他的票種選擇。

官網票很難搶,也會限定上線人數,網路有等候時間還是號碼,不能重刷網頁才不會重新等待。

行程安排與選擇

為了確保充足的參觀時間,這次我特意安排了大半天只為好好參觀羅馬競技場(Colosseo)。網路得知的訊息和當時現場的經驗得到,無論何時造訪競技場場外的購票隊伍總是人山人海。因此,我強烈建議想參觀的遊客務必提前上官網購票,否則現場排隊可能會耗去大量時間。

這次行程中,我計劃參加夢寐以求的 Underground Tour 地下層導覽,但這項行程的名額極為有限。為了搞清楚購票流程,我每天都上官網研究,但官網真的讓人哭笑不得,無論何時點進去,地下層的英文導覽行程幾乎永遠顯示秒殺無票,甚至讓我一度懷疑是不是網頁出了問題。

直到某天,我偶然發現有少數空檔時段出現可選的名額,才明白這種票一釋出就會瞬間被搶空。結論是,想成功預訂這種行程,必須精準算好開放時間,並立即搶票。遺憾的是,這次我還是沒能成功,這種搶票經歷竟然讓我想起了2014年去巴黎鐵塔時的情景。算了吧,未能搶到票的情況下,還是得另尋解決辦法。

雖然有些遺憾,但這次的搶票經歷也是旅遊的一部分,讓我更加期待未來有機會可以親身體驗這個傳說中的地下層導覽。

參加當地旅行團

網路上分享的訂票建議方法,改選地下層的義大利文導覽行程,真的,這種票不難買到。但是,我並不想如此做,因為難得來一次,雖然英文導覽不見得能全部了解(對我來說,太多歷史文化專有名詞,有聽沒有懂),但也不想去選擇義文導覽,什麼都聽不懂感覺更沒意思。

最後,我上去 GetYourGuide 旅遊官網,裡面有不少關於羅馬競技場地下層行程的私人團可以選,我當時訂的是 Small-group Ancient Rome & Colosseum Underground Tour,一人費用是 119美金,相當台幣 3600多元。若是直直去 Colosseum 的訂票官網,地下層英文導覽行程一人是 34歐元,好吧,我去的時候是盛夏旅遊旺季,票就是完全訂不到。門票開賣是一個月前,所以若你有想要的時段,還是建議開賣一個月前上去訂票為佳。

羅馬行程安排

這次我在羅馬停留了五天,行程排的很鬆散,因為旅程末尾時段,大概一天一個景點看看就夠了。因為住宿地點並不在熱鬧市中心,距離 Termini 火車站有一大段距離,靠近梵蒂岡區那一帶。所以每天出門觀光選擇就是公車或地鐵,當時買了七日交通卷,大部份以公車為主,因為天氣熱加上羅馬市區走路也不算太輕鬆,就算只有二三站距離,還是選擇搭公車,能省點力氣就省吧。

下面照片是抵達第一天,七月底傍晚七點多拍的,當時準備參加私人導覽行程—徒步認識羅馬,在等待集合之時拍下來的照片,夏天旅行最大優點日照長,就算景點開放時間已結束,日光下視覺享受還是不錯的。

自 2019年開始習慣選擇 Airbnb 公寓住宿,網站也經常提供一些私人導覽行程建議,這一天我就選擇參加了一個行程—夜晚徒步認識羅馬。嗯,真的滿不錯的,跟著當地人的腳步,認識這個城市,用雙腳和雙眼去欣賞這個千年古都。

因為全英文導覽行程,歷史景點知識加上平時很少接觸的生活英文用詞,對我真的有點難度。當時參加的想法很簡單,只是想先認識一下羅馬,只是沒想到當地導遊十分認真,行程中還要邊聽邊問邊答,我想打混都不行,讓我當時壓力有點大啊。

好吧,那天徒步認識羅馬真的很不錯,後來結束時導遊恰巧和我搭同路線地鐵,導遊也對跟團成員大方分享了不少羅馬在地美食,收獲還是滿滿的,最重要的是我看到了第一眼— Colosseo 羅馬競技場。

競技場的歷史和基本資訊

羅馬競技場(Colosseo)是羅馬現存最宏偉的古代公共建築之一,擁有超過兩千年的歷史。這座巨大的圓形劇場由弗拉維王朝的皇帝維斯帕先(Vespasian)於公元70~72年委託建造,作為獻給羅馬人民的禮物。公元80年,皇帝維斯帕先的兒子提圖斯(Titus)主持競技場的開放典禮,舉行了為期100天的盛大活動,包括角鬥士比賽和猛獸搏鬥,這座劇場正式被命名為弗拉維安圓形劇場(Flavian Amphitheatre)

競技場在其四個世紀的積極使用期間成為娛樂中心,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被忽視。一度,這座建築物被改作工商住宅、工作坊,甚至成為石材的來源。雖然原建築的三分之二已毀於災害與人為破壞,但競技場現存的部分仍然展現出它作為羅馬標誌性建築的宏偉與魅力。

建築設計

羅馬競技場的建築設計以其獨特的橢圓形結構為特色,建築呈西北至東南軸線,主軸長189公尺,短軸長156公尺,佔地面積約六英畝,規模宏大。相較於現代的大型公共場地,競技場的尺寸幾乎是現代足球場的兩倍長、1.5倍寬。它的設計與建造體現了古羅馬在工程和建築領域的卓越成就。

建築主要使用十萬立方米的石灰華石作為結構核心材料,輔以類似於羅馬水泥的材料、磚塊和凝灰岩塊建造而成。為了確保結構的穩定性,建築中還使用了近300噸的鐵夾,將巨大的石塊牢牢固定在一起。然而,隨著幾個世紀的歲月流逝,這些鐵夾被逐漸移除並重複利用,導致如今石塊上可見點點洞痕。

整體建築高度近50公尺,由三至四層組成,在陽光的照射下,白色石灰華石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讓人彷彿置身於現代的帝國大廈腳下,深刻感受到建築的恢弘與壯麗。競技場的牆壁部分由紅色和黑色的石塊建造,而主要結構則為白色石灰華石,形成了強烈的色彩對比,增添了視覺震撼力。這種設計不僅突顯建築物的宏偉,同時也能將場內的活動更清晰地映射到外界。

競技場的前三層共有80個拱門構成外圍結構,形成既美觀又實用的設計。第四層則採用平板牆面,裝飾有精美的雕刻和嵌有藍銅礦與青銅的鑲嵌工藝,使整個建築更加富麗堂皇。

  • 第一層:多立克柱式(Doric),簡單而穩重。
  • 第二層:愛奧尼亞柱式(Ionic),增添了裝飾性的優雅。
  • 第三層: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以華麗的雕刻細節而著稱。

這種層次分明的柱式設計,不僅展現了古羅馬建築的技術與美學成就,也使競技場成為一座不朽的藝術與工程傑作。競技場的建造代表了古羅馬力量與技術的象徵,當它在公元80年落成時,無疑是世界上最複雜且最大的人工建築之一。它的設計與施工展示了古代羅馬人對空間規劃、建築材料運用及結構穩定性的深刻理解。

以上資料來源:https://www.history.com/topics/ancient-history/colosseumhttps://www.thecolosseum.org/architecture/

參觀前準備工作

GetYourGuide 網站上有很多旅行社都有類似行程,你可以依自我需求去選擇,不難找到合適的行程。行程的集合時間和地點,都會在出發前再三跟你提醒和確認,另外也要提醒一下:進去競技場有隨身行李尺吋要求(不能帶食物,可以帶水),會做簡單行李安檢,建議那一天只要帶飲用水(或水瓶可以裝水),還有相機和遮陽裝備就夠了。

還有就是門票查驗要核對護照姓名(有相片的證件或影本),記得要隨身攜帶。原本我預訂時是希望早上第一場入內參觀,結果後來還是被更改到上午十點多,排隊入內和安檢後,真正開始參觀也將近11點了。唉,全程參觀時間幾乎是盛夏日正當中,天氣熱就算了,正午時分拍照也不大理想!

對了,在競技場裡面沒有地方可以買水,建議事先準備好飲用水,附近地鐵出口有免費的礦泉水可以裝,意外的是還有氣泡水可選(我個人的最愛)。在羅馬旅遊真的建議帶個可以裝水的水瓶,一路有飲用水源可以裝,就不怕沒水喝。

上圖照片的十字架,是後來為了慰藉已逝的亡魂(鬥獸場從古代開始就有不少人與獸的生命在此進行中結束,雖然沒有確切數字,但是未經證實的數字仍很驚人),教宗庇護六世在競技場內設置的十字架,以淨化這地方。

進入地下層參加

行程是先從地下層 Underground 導覽開始,一開始大家集合在入口,等待官方人員來親自帶隊覽覽解說,無論你參加哪種私人團行程,Undergourd Tour 照規定一律由官方來指引。地下層入口有票種管制,要持有該票種的遊客才可以進入,管制十分嚴格。參觀的遊客身上都有貼紙識別,一開始有幾位誤闖地下層的遊客,後來被官方人員一一找到帶出去。

Hypogeum 地下層歷史

羅馬競技場的地下結構 Hypogeum,是一座藏於地表之下的複雜設施,也被稱為「競技場的隱藏歷史」(The Colosseum’s hidden history)。這部分結構並未在競技場建造初期完成,而是由弗拉維王朝的皇帝提圖斯(Titus)主持落成典禮約十年後才建造,取代了早期用於舉辦模擬海戰的場地。

Hypogeum 是一個分為兩層的地下結構,包含走廊、通道、升降機以及多個房間,主要用於存放動物、角鬥士與表演裝置。其地面由木板覆蓋並鋪上沙土,與地表隔絕,形成了上層觀眾所見表演場地的隱藏世界。

在羅馬競技場首屆比賽(公元80年)期間,Hypogeum 在運作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據記載,當時競技場內共放出超過9000隻野生動物,包括獅子、豹、熊等猛獸,此外還設置了32個動物圍欄。通過精密設計的升降機和滑輪系統,動物和表演道具被迅速運送到地面,帶給觀眾驚喜與震撼。

Hypogeum 的發掘始於19世紀末,隨後在1930年代進一步展開。這些發掘工作揭示了地下結構的複雜設計與功能,讓人們得以重新認識羅馬競技場的技術與創新。Hypogeum 的存在,不僅為表演活動提供了強大的後勤支持,更成為古羅馬文化與社會結構的一面鏡子。它展示了羅馬帝國對娛樂的極致追求,從動物獵殺到角鬥士對決,每一場表演的背後,都是這座隱藏世界的運作與支撐。

以下資料來源:https://colosseumrometickets.com/hypogeum-colosseum/

地下層主要結構與設計

羅馬競技場的 Hypogeum 地下層是這座古代建築最顯著的象徵,其複雜的設計和多功能性展示了古羅馬工程與娛樂文化的巔峰。這一結構並非競技場初始設計的一部分,而是在公元80年,根據繼任皇帝圖密善(Domitian)的命令落成後添加的。

Hypogeum 由磚石建造,形成一個由隧道與房間組成的兩層網絡。這些空間是角鬥士與動物在表演前的關押場所,也是競技場幕後運作的中樞。地下層內設有80個豎井,連接至地面層,用於快速將動物與角鬥士送入競技場。這些豎井配備移動裝置,將猛獸或道具提升至地面,營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為觀眾帶來極大的視覺衝擊。

此外,Hypogeum 還包括一條皇帝專屬的私人通道,確保皇帝能安全地進出競技場,避開人群。而一個廣泛的活板門網絡則允許在演出中快速佈置或撤換場景,使表演更加多樣化與震撼。因為戰鬥不免有傷亡,若是角鬥士在戰鬥時受傷,視情況在戰鬥後進行治療,並不希望他們每次都受傷死亡。

Hypogeum 的部分房間沒有窗戶,空氣流通極差,這裡每天有數百名奴隸工作。他們的主要職責包括管理飢餓的野生動物,操作升降裝置,並準備戰鬥所需的佈景元素。這一區域的設計充分展示了羅馬對效率與表演效果的極致追求,但也揭示了當時勞動者所面臨的艱苦條件。

雖然角鬥士的戰鬥常伴隨傷亡,但並非所有戰士都會因表演而犧牲。Hypogeum 的設計還考慮到戰鬥後的安排,受傷的角鬥士可在此接受治療,以延續他們的「表演壽命」。這一安排反映了當時對娛樂的實用性考量,角鬥士作為珍貴的資源,不僅是戰士,更是競技場運作的重要部分。

Hypogeum 是羅馬競技場運作的隱藏心臟,它不僅支撐了地面上層的壯觀表演,也承載了古羅馬社會的階級與文化意義。從飢餓的野獸到受傷的角鬥士,從奴隸的勞動到皇帝的專屬通道,這個地下網絡是娛樂與權力的交匯之地。

地下層主要通道與空間

羅馬競技場的地下層 Hypogeum,不僅是古羅馬工程的奇蹟,也是競技場幕後運作的核心。這片隱藏的世界由多條通道和空間構成,每一條通道都肩負著不同的功能,串聯起角鬥士、野獸與整個競技場的運行流程。

  1. The Gate of Life(生命之門):這是角鬥士進入競技場的主入口,也是倖存者離開戰場的出口,象徵著希望與重生。
  2. Saniarium(醫療區):為受傷的角鬥士提供緊急醫療的場所,延續他們作為表演者的壽命,減少不必要的死亡損失。
  3. The Libitinarian Gate(死亡之門):死去的角鬥士從這裡被移出競技場,進入通往外界的隧道,象徵生命的終點與榮耀的結束。
  4. Spoliarium(剝盔處):這是死去角鬥士脫下盔甲的地方,盔甲將被回收整理,為下一場戰鬥做好準備。
  5. Armamentarium(武器庫):存放角鬥士武器的專屬區域,為每場戰鬥提供所需的武器裝備。
  6. Passagio di Commodo(科摩多專屬隧道):為皇帝科摩多(Commodus)設計的私人通道,方便他安全進出競技場。科摩多曾親自在競技場內表演,這條隧道是他的專屬通道。
  7. Summum Choragium(鬥獸準備區):地下層通向這片區域,這裡是猛獸的主要準備區,野獸被訓練並安排登場順序,為觀眾帶來震撼的狩獵場景。

地下層是羅馬競技場幕後運作的心臟,也是一片充滿生死交錯的地方。對於角鬥士,這裡是希望與恐懼的交匯點,是生存的機會,也是迎接死亡的終點。對野獸來說,這裡則是無情的囚禁與處決之地,它們被安排進入舞台,為人類的娛樂付出生命。

競技場的地下層不僅體現了古羅馬人對於壯觀與血腥娛樂的極致追求,也展示了角鬥士制度的殘酷與複雜。這片地下迷宮,交織著生死、權力與娛樂,是古羅馬文明的一面鏡子,反映出他們對榮耀與暴力的特殊理解。

競技場的野獸

在參觀羅馬競技場地下層(Hypogeum)時,官方解說人員特別指出野獸的圈養區域。這些空間設有水池供動物飲水,並在石牆上留下了用於綁繫猛獸的麻繩釘孔。這些設施不僅展現了羅馬人對猛獸管理的細緻規劃,也揭示了猛獸在古羅馬社會中的象徵意義。

在古代羅馬,野獸的種類與數量直接代表了貴族的富有與地位。例如,老虎、獅子或豹等稀有猛獸,成為羅馬貴族炫耀財富與權勢的象徵。據記載,一頭頭等獅子的價格可高達 150,000 denarii(銀幣)或 600,000 sesterces,折合現今價值約為 60萬歐元或美元。按照公元4 世紀的貨幣價值計算,僅供應500頭獅子所需的成本就高達 3億 sesterces。由此可見,能擁有這些野獸的人必定是極為尊貴的貴族或皇室成員。

羅馬競技場的動物狩獵(Venatio)是當時最受歡迎的娛樂活動之一,人與猛獸或動物之間的戰鬥成為觀眾熱衷的比賽場面。人們常聯想到咆哮的獅子在競技場內追逐撕裂人或其他動物的驚險場景,然而實際上,參與表演的動物種類非常豐富,不僅有來自印度的老虎與非洲的獅子、豹,還包括埃及的鱷魚、犀牛、河馬,北非的瞪羚、豺、大象,甚至摩洛哥阿特拉斯山脈的熊。

  • 非洲:北非地區提供了大量猛獸,包括鬣狗、鴕鳥和大象,這些動物透過地中海貿易輸送到羅馬。
  • 埃及南部與印度:珍稀動物如鱷魚與老虎也成為競技場的主要來源。
  • 中東與摩洛哥:阿特拉斯熊與其他大型動物在公元前一世紀開始輸往羅馬,為競技場的盛大表演提供物種支持。

由於這些猛獸的高昂成本,狩獵比賽通常由皇帝出資舉辦。皇帝作為唯一擁有足夠財力的人,不僅將這些比賽作為公共娛樂,更藉此彰顯其權威與恩惠。這些表演不僅是單純的屠殺,更是一場炫耀財富與權勢的盛會。

羅馬競技場的地下層是古羅馬娛樂文化的核心,它連結了猛獸的圈養、表演的準備,以及角鬥士與觀眾之間的舞台轉換。猛獸的使用不僅體現了古羅馬貴族的財力與地位,也為後世揭開了古代社會對暴力娛樂的熱衷與皇帝權威的象徵性展示。

以上參考來源:https://www.newromefreetour.com/not-just-lions-in-the-colosseum/

地面層參觀

參觀完地下層後,我們進入一般地面上層的參觀,這部份就由我報名的 GetYourGuide 私人團導遊負責解說介紹,由上下二張照片可以看出,地下層和地面層以上的界限,地下層幾乎都是不見天日的黑暗場所,所有的觀眾都位在地面層上方觀賞整個鬥獸競賽的進行。

在古代,羅馬競技場的地面由木板構成,上覆泥沙,掩蓋了地下層迷宮般的房間與隧道。角鬥士與猛獸便在這地下世界中等待,隨著升降機或豎井被送至地面。然而,隨著時間流逝,1800年代晚期的考古發掘拆除了原地板,讓地下層的隧道與牆體裸露在外。如今,遊客所見的地板是後期架設的臨時結構。

2021年的新聞中,義大利政府宣佈了一項耗資 1850萬歐元 的修復計畫,目的是打造一塊全新的高科技 伸縮地板,重現競技場昔日的輝煌。這塊地板面積約 3000平方公尺,由數百條橫木組成,具備快速開合的能力。橫木間的縫隙設計確保地下層的通風,同時保護建築免於日曬雨淋的侵蝕。

這項工程預計耗時兩年,最早可在2023年完工。屆時,遊客將能走到競技場的中央舞台,從全新的視角欣賞這座千年建築,感受它在古代的壯觀場景。這不僅是一項保育與修復的突破性舉措,也將競技場的文化與歷史內涵重新呈現在世人面前。

競技場建造過程

羅馬競技場(Colosseo)是古羅馬時期工程技術的巔峰之作,由石灰華石灰岩、凝灰岩(火山岩)與磚面混凝土建造而成。這座巨大的圓形劇場在不同歷史時期可容納五萬至八萬名觀眾,平均人數約為 65,000 人,成為古羅馬市民觀賞娛樂活動的主要場地。建築的主要用途包括角鬥比賽、猛獸狩獵、處決囚犯、重現著名戰役、羅馬神話戲劇表演,甚至是短暫的模擬海戰。

羅馬競技場的建造始於公元72年,由弗拉維王朝的皇帝維斯帕先(Vespasian)下令興建,作為獻給羅馬人民的禮物。然而,他在建築完工之前去世,最終由他的兒子提圖斯(Titus)與圖密善(Domitian)完成。公元80年,競技場舉行了為期100天的開幕典禮,期間有數千名角鬥士與野獸參與,場面盛大壯觀。

羅馬競技場的建造依賴於大量的猶太奴隸勞動力。這些奴隸多數是來自第一次猶太-羅馬戰爭後的俘虜。公元70年,羅馬軍隊攻陷耶路撒冷,掠奪了猶太聖殿的財富,並將成千上萬的猶太居民作為奴隸運回羅馬。據估計,約有六萬至十萬名奴隸參與了競技場的建造工作。

自公元80年建成至今,羅馬競技場已歷經近兩千年,其壯麗的結構見證了羅馬帝國的興盛與衰落。作為古代工程的奇蹟之一,它展示了羅馬人在建築材料應用與結構設計方面的卓越能力。競技場不僅是羅馬最具代表性的地標之一,也是一個活生生的歷史見證,記錄了古羅馬社會的文化、娛樂與政治體系。

競技場名字由來

羅馬競技場(Colosseo,英文 Colosseum)的最初名字為 弗拉維安圓形劇場(Flavian Amphitheater),以建造它的弗拉維王朝皇帝維斯帕先(Vespasian)、提圖斯(Titus)和圖密善(Domitian)命名。然而,後來的「Colosseo」這個名字來源於曾經矗立在競技場旁的巨大青銅雕像——尼祿皇帝的雕像。這座雕像以羅得島太陽神銅像(Colossus of Rhodes)為藍本,因其龐大的體積,競技場逐漸被稱為「Colosseo」。

公元64年,羅馬發生了一場毀滅性的城市大火,燒毀了大部分市區。當時的皇帝尼祿(Nero)下令在災區建造一座奢華的宮殿—Domus Aurea(金宮),包括一個巨大的人工湖和園林。然而,尼祿的這一舉動引發了羅馬市民的強烈不滿,認為皇帝過於自私,將公共土地據為己有,最終導致尼祿被罷免。

弗拉維王朝的第一任皇帝維斯帕先即位後,為修復民心,他決定拆除尼祿的金宮建築群,填平人工湖,並在其原址上建造一座宏偉的圓形劇場,作為獻給全體羅馬人民的禮物。這座劇場旨在成為一個公共娛樂場所,所有市民無論貴賤都可以在此享受角鬥比賽、狩獵表演和其他盛大活動。

羅馬競技場的建造是羅馬帝國從尼祿的專制統治向公共文化傾斜的一個重要象徵。通過拆除象徵皇室私利的金宮,並建立一個為人民服務的娛樂場所,維斯帕先成功地重塑了皇帝的形象,鞏固了弗拉維王朝的統治基礎。

建材組成

羅馬競技場的建造是一項令人嘆為觀止的工程,其材料主要來自距羅馬約 20 英里的 蒂沃利(Tivoli)採石場,使用了約 十萬立方公尺的石灰華石。這些石頭經過精心切割和加工,通過數千個鐵夾固定在一起,形成了穩固而龐大的建築結構。

競技場的外牆分為三層,每層由 80 個拱門組成,並採用不同的柱式設計:

  • 第一層:多立克柱式(Doric),穩重大方。
  • 第二層:愛奧尼克柱式(Ionic),優雅流暢。
  • 第三層: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華麗精緻。

這些拱門與柱式不僅為建築提供了美學上的層次感,也提高了整體結構的穩定性與耐久性。拱門上方的羅馬數字編號,作為市民進場的指引,讓他們能快速找到指定座位區。今日仍然可以在部分拱門的上方清楚地看到這些編號,這些古老的標記是競技場對觀眾服務的直觀體現。

在底層外牆的 80 個拱門中,只有 31 個完整保存,其餘部分因地震、掠奪或時間侵蝕而損毀。如今,遊客參訪時所見的外牆景象,正是這些保存下來的拱門遺跡的真實呈現。拱門上的羅馬數字與內部座位區相對應,競技場內座位的安排也遵循著當時嚴格的社會階級制度,這種系統化的分區設計,反映了古羅馬社會的秩序與規律。

  • 上層座位:為女性與低階層公民所設。
  • 底層座位:為貴族與高階層人士保留,提供更好的觀賞視角。

羅馬競技場的建築不僅體現了當時的工程技術與美學成就,也展示了古羅馬人對細節與功能性的高度重視。從採石場的運輸,到鐵夾的固定,再到外牆的拱門與柱式,這座建築的每一部分都展現了人類對結構與秩序的追求。

以上資料來源:https://www.thecolosseum.org/facts/

生死格鬥之地

羅馬競技場雖然是古羅馬市民的娛樂場所,但它的本質卻是一個充滿死亡與殘酷的格鬥場。350年的使用歷史中,無數角鬥士、奴隸、囚犯以及其他表演者在此迎接命運的終結。據傳,有多達 40萬人 在競技場上喪命,而這一數字至今無法被完全證實,但即使如此,仍能窺見其血腥程度。

競技場上的表演並非只有人與人之間的對決,大量野生動物也被捲入這場人類的娛樂狂潮。據記載,許多猛獸與其他動物被用於狩獵表演或處決囚犯,包括:

  • 猛獸:獅子、老虎、狼、熊、豹。
  • 大型動物:野豬、大象、水牛、河馬。
  • 特異動物:鱷魚、長頸鹿、鬣狗。

這些動物來自羅馬帝國的各個殖民地,通過漫長的運輸被帶到羅馬。其中,有些動物被訓練有素的武裝人員逐一擊殺,另一些則成為囚犯處刑表演的道具。在這些殘酷的表演中,動物被視為用來炫耀羅馬帝國對自然和世界的掌控能力。

根據現存的狩獵記錄與活動估算,競技場內死亡的動物數量可能達到數百萬。其中,尤以皇帝提圖斯(Titus)在公元80年競技場落成慶典中的記錄最為驚人-據傳,100天內有5000多隻動物被屠殺。此外,一些未經證實的說法甚至認為,競技場的濫捕濫殺可能是導致部分動物物種在地中海地區滅絕的主要原因。

許多來自北非和中東的珍稀動物,如阿特拉斯獅(Atlas Lion)與某些野生瞪羚,因為被大量捕捉運至競技場進行表演,最終在這些地區消失。一些生態學家認為,羅馬競技場的需求可能是導致這些物種滅絕的罪魁禍首,這場動物界的浩劫與帝國的擴張和人類的貪婪密不可分。

角鬥士的傳奇與命運

在古羅馬社會中,角鬥士(Gladiators)大多是奴隸,他們不享有任何公民權利,生活在暴力與危險之中。雖然少數角鬥士以勇氣和技巧獲得了自由或名聲,但更多的是無名的生命,永遠埋沒在競技場的沙土中。角鬥士的命運通常掌握在奴隸主或教練的手中,他們為滿足上層階級和公眾的娛樂需求而參與血腥的比賽。儘管如此,這些角鬥士中的少數人憑藉非凡的勇氣和命運的眷顧,改寫了自己的命運,成為羅馬歷史上不朽的名字。

著名角鬥士的故事

  • Priscus 和 Verus
    這對角鬥士在羅馬競技場的落成典禮上進行了一場史詩般的對決。兩人在激戰數小時後,選擇了平局結束比賽。皇帝提圖斯(Titus)深受感動,破例授予他們 Rudis(象徵自由的木劍),使他們成為自由人。這一故事成為角鬥士榮耀與尊嚴的典範。
  • Crixus
    作為高盧奴隸和角鬥士,Crixus不僅在競技場上展現勇猛,更成為反抗羅馬共和國的象徵。他逃脫囚禁,加入了斯巴達克斯(Spartacus)領導的反叛軍,並在第三次奴隸戰爭中成為一名重要領袖,抗爭的精神至今令人敬仰。
  • Spiculus
    這位角鬥士在嗜血的皇帝尼祿(Nero)統治下如搖滾明星般崛起。尼祿對他寵愛有加,慷慨贈予財富與榮耀。然而,當尼祿被推翻時,他希望死在 Spiculus 的手中,但 Spiculus 拒絕響應皇帝的請求,最終尼祿被迫自殺,這成為歷史上一個諷刺的轉折。

貴族中的角鬥士

皇帝 Commodus 是羅馬帝國中最著名的「貴族角鬥士」。他對角鬥場上的戰鬥極為癡迷,經常親自參加比賽,甚至將自己視為羅馬的角鬥之王。儘管他力圖通過角鬥來展示自己的力量,但這種行為卻削弱了他的統治權威。最終,Commodus 在公元192年被暗殺,這一事件也被視為他的殘暴與瘋狂所招致的報應。

  • 利用職權操控比賽:Commodus 借助自己的皇帝身份,只選擇那些無法反擊的對手,例如殘障者或身陷囹圄的奴隸,讓比賽變成一場單方面的屠殺。
  • 虐待狂的表演:他設計殘酷的場景虐殺對手,追求令人震驚的視覺效果,這種嗜血的行為引發了廣泛的反感。

奴隸中的英雄:起義領袖 Spartacus

Spartacus 是羅馬帝國最著名的角鬥士之一,他的故事是反抗與自由的象徵。他原是一名色雷斯(Thracian)士兵或傭兵,因某種原因被賣為奴隸,後來被送往 Capua 的角鬥士學校。然而,他的命運在一次史詩般的起義中徹底改變。

Spartacus 領導的奴隸軍隊對羅馬帝國構成了巨大的威脅,被視為第三次奴隸戰爭(公元前73-71年)的主角。公元前73年,Spartacus 和約70名角鬥士成功逃脫角鬥士學校,並在隨後的小規模衝突中擊敗了羅馬軍隊。隨著勝利的消息傳開,許多奴隸和窮苦農民加入了起義隊伍,最終形成了一支數萬人的軍隊。

儘管 Spartacus 展現了非凡的軍事才能,但最終仍未能改變奴隸的命運。他的軍隊在公元前71年被羅馬將軍克拉蘇(Crassus)擊敗,Spartacus 本人據傳戰死沙場。雖然他的起義以失敗告終,但其對自由與尊嚴的追求,至今仍被視為英雄主義的象徵。

角鬥士的戰鬥

在羅馬競技場的血腥傳奇中,角鬥士的戰鬥常被誤解為單純的生死搏鬥,甚至與猛獸對決。然而,實際情況更為複雜且高度組織化,展現了羅馬人在娛樂與經濟層面的精密考量。

大多數角鬥士的比賽是一對一進行,並且根據其裝備、風格進行巧妙搭配。例如:輕裝快速的 Retiarus(網鬥士) 通常與重裝笨重的 Secutor(追擊者) 配對,形成風格對比。這種配對不僅增加了比賽的趣味性,也平衡了戰鬥的公平性。

角鬥士的比賽受到裁判的嚴格監督,並不總是以死亡告終。事實上,隨著時間推移,比賽的致死率有所下降,原因包括:經濟考量下,訓練角鬥士是昂貴的投資,角鬥士的主人更希望延長其「使用壽命」; 以及娛樂需求方面,相比單純的殘酷殺戮,技巧與策略的對決更能吸引觀眾。

關於角鬥士與猛獸搏鬥的傳說,其實是一種常見的誤解。角鬥士的對手是其他人類戰士,而猛獸則更多出現在競技場的另一種用途中——「damnatio ad bestias」(猛獸刑)。這是一種針對罪犯的公開處決方式,罪犯或奴隸被迫與猛獸對決,或直接被猛獸撕咬致死。這種處決不僅是司法懲罰,更是平民娛樂的一部分,吸引大量觀眾圍觀。

首屆比賽中的猛獸表演在公元80年,羅馬競技場的落成慶典上,猛獸狩獵成為亮點之一。數以千計的猛獸被運至競技場,包括巴巴里獅子、老虎和熊等,它們成為羅馬統治者展示權威與財力的工具。在西元一至三世紀之間,這種懲罰也適用於最惡劣的罪犯、逃跑的奴隸和基督徒。

以上資料來源:https://www.thecolosseum.org/gladiators/https://en.wikipedia.org/wiki/Damnatio_ad_bestias

海戰 Naumachia

Naumachia,意為「海戰」,是羅馬帝國時期最壯觀且最血腥的娛樂活動之一。與角鬥士的對決不同,Naumachia 通常是為特殊場合設計的表演,並非競技場日常活動的一部分。它的規模龐大、死亡率極高,被視為羅馬人對暴力與壯觀追求的極致體現。

Naumachia 通常在專門建造的場地中進行:

  • 人工湖或大河道:例如凱撒大帝在公元前46年於台伯河附近挖掘的巨大盆地。
  • 圓形競技場:例如羅馬競技場(Colosseo),在其落成典禮期間進行過兩次海戰比賽。

在羅馬競技場的海戰表演中,地面被灌滿水,參與者駕駛小型船隻進行模擬戰爭。這些船隻仿造歷史或當時的海戰情景,並由戰俘、罪犯或奴隸充當「水手」和「士兵」。然而,當地下層與地面地板建造完成後,競技場不再具備灌水能力,海戰便不再在此舉行。

著名的 Naumachia 表演有:

  • 羅馬競技場的海戰(公元80年)
    羅馬競技場的開幕式中,海戰成為表演的亮點之一。這次比賽的詳細記錄雖已佚失,但其恢宏場面與高死亡率,成為古羅馬人難以忘懷的盛事。
  • 凱撒的勝利紀念(公元前46年)
    為慶祝凱撒在高盧戰爭中的勝利,台伯河旁挖掘了一個巨大的人工湖,用於模擬海戰。據記載,這場比賽動用了:
    • 2000名戰鬥人員,全為戰俘或罪犯。
    • 4000名划船手,同樣來自奴隸與俘虜。 這場表演以血腥的殘殺為特色,最終參賽者幾乎無一生還。

Naumachia 之所以受到羅馬人的青睞,不僅因為它的壯觀場面,更因為它象徵了帝國的強大與統治。這些參賽者被視為帝國權力的犧牲品,戰俘的屠殺是羅馬對敵人最赤裸裸的蔑視。模擬海戰需要龐大的資金與人力投入,是皇帝彰顯財力與國力的方式。

隨著羅馬帝國財政的衰退與競技場地下層建設的完成,Naumachia 漸漸淡出了娛樂活動的主流。圓形競技場轉向角鬥士對決與猛獸表演,而海戰這類耗資巨大的活動,則成為古羅馬歷史過去的一部分。Naumachia 是古羅馬娛樂文化中最極端的形式之一,集殘酷與壯觀於一體。僅管場面無法再現,但從歷史記錄中依然能感受到羅馬帝國對權力、控制與盛大儀式的無窮欲望。

以上資料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Naumachia

羅馬競技場的沒落

羅馬競技場的輝煌時期伴隨著帝國的興盛而逐漸淡去。雖然有些人認為基督教的崛起終結了角鬥士的戰鬥,但實際上,經濟因素才是決定其命運的關鍵。到了 公元五世紀,隨著帝國的衰落,維護競技場所需的資金變得捉襟見肘,而支付角鬥士的高昂費用與提供野生動物的成本也讓帝國無力支撐。

關於角鬥士戰鬥的最終結束日期,歷史並無明確記載。然而,根據記錄,最後一次正式的角鬥士戰鬥出現在 公元435年。角鬥士表演停止後,競技場的用途轉向狩獵活動,這些活動大約持續了一個世紀,直到公元六世紀才完全停止。

隨著羅馬帝國的分裂與人口減少,競技場逐漸被棄置,開始扮演多種角色:

  • 墓地與禮拜場所:在基督教勢力崛起後,競技場的部分空間被改建為墓地和禮拜場所,用於紀念被認為在此殉道的基督徒。
  • 住宅與作坊:中世紀時期,競技場內出現了住房、工匠作坊和商人的攤位,成為普通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 防禦工事與城堡:在亂世之中,競技場的巨大建築結構被改造成防禦工事,用於保護地方勢力。
  • 石材採集場:從文藝復興開始,競技場成為石材的來源,其大理石與石灰華被用於建造聖彼得大教堂、巴貝里尼宮等地標性建築。

公元217年,一場大火徹底燒毀了競技場的木質上層,使建築結構遭受重創。儘管之後進行了部分修復,但競技場的輝煌已不復從前。六世紀晚期,競技場不再用作娛樂羅馬市民的圓形劇場,約在此時,教堂被固定在建築物上,競技場地板被用作墓地,構成建築物座位下方牆壁的拱形空間被用作房屋和車間(Workshop)。

12 世紀時,由當時強大的羅馬貴族家族 Frangipani 家族接管了這座建築並將其改建成一座堅固的城堡,西元1349年一場地震造成建築物嚴重受損,外牆的整個部分倒塌,至今仍然可以看到結構缺失部分的損壞。

在 14 ~18 世紀時期,競技場功能逐漸退化,其建築材料被拿走用於羅馬其他地方,當時將石頭固定在一起的鐵夾被熔化並重複使用,其結構的石頭被清除並用於建造整個城市的其他建築物,其包括聖彼得和聖約翰拉特蘭大教堂、威尼斯宮和台伯河沿岸的防禦工事。

近代的修復和保護

西元1749年,教皇本篤十四世祝聖了羅馬競技場,將這座曾經充滿血腥與暴力的建築宣布為基督教聖地。他堅信,基督教烈士的鮮血灑滿了這片土地,使它成為應當保護的神聖場所。儘管這一說法缺乏確切的歷史證據支持,但競技場得以避免進一步的破壞,開始進入保護與修復的階段。

在19至20世紀期間,羅馬競技場的修復工作不斷進行。無論是在教皇的倡議下,還是由政府和羅馬市的支持推動,這座古老的建築逐漸從衰敗中重現往日的榮耀。結構的加固、廢墟的清理與重建,讓這座曾經被當作石材來源的建築,重新成為歷史的見證與文化的象徵。

如今,羅馬競技場每年吸引超過400萬遊客,成為義大利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也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建築之一。從公元80年竣工至今,這座建築已經屹立了一千九百多年,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且保存完好的人工建築之一。它見證了羅馬帝國的興衰與轉變,成為現代城市與古代文明聯結的標誌。

作為羅馬城市的象徵,競技場以其宏偉的規模和悠久的歷史吸引著無數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無論是從歷史、文化還是建築角度來看,它都是一座無與倫比的奇蹟,也是人類文明的珍貴遺產。羅馬競技場的每一塊石頭都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無論時間如何流轉,都將以其莊嚴的姿態,繼續傳承歷史與文化的榮光。

以上資料來源:https://www.thecolosseum.org/history/

下圖是我們當時進入,看到鐵鑄大型十字架所在點,羅馬競技場總共有二個主要入口:西北邊的 Porta Triumphalis 凱旋門,角鬥士通過該門進入競技場,和東南邊的 Porta Libitinaria,以羅馬葬禮女神 Libitina 的名字命名,這扇門是用來運走那些死在格鬥場上的人。

羅馬競技場(或鬥獸場 Colosseo)在其歷史上至少經歷過三次大火,並遭受過至少四次地震,這些事件嚴重損壞了這座建築,在它存在的兩千年裡,它曾被修復和重建了很多次。不管從何種角度來看,歷史或建築上,都是極為重要的古蹟和奇蹟。

遊記文字都是從外面網站找到英文資料,再翻譯過來的,不過真的可以多方面的認識這個跨越千年之久的古代宏偉建築物—Colosseo 羅馬競技場。雖然它的過程和故事極為殘忍,但是從人類歷史和建築美學上,仍是極為推薦值得一遊的義大利重要景點。

Pureing
Pureing

Je voyage donc je suis. 因為喜歡旅遊,所以分享喜歡的風景

文章: 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