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 suis Pureing
Je voyage donc je suis
Je suis Pureing
Je voyage donc je suis


德勒斯登,位於易北河畔的城市,以其華麗的巴洛克風格建築和豐富的文化遺產,有個「易北河上的佛羅倫斯」外號。德勒斯登王宮(Dresdner Residenzschloss )作為這座城市的歷史核心,見證了薩克森王朝的輝煌歷程。在二次大戰的炮火強烈轟炸下,整座城市和德勒斯登王宮幾乎夷為平地。二戰過後以及冷戰結束,當地政府經過多年的重建修復工程,這座歷史古都再度重生,重建後的德勒斯登王宮成為歷史文化與藝術的寶庫,代表著城市從廢墟中重新崛起的力量。
這次旅行在德勒斯登停留三天,最後一天因為下雨氣溫驟降,天候不佳的情況下,我就選擇室內景點參觀,最後決定在德勒斯登王宮花半天時間慢慢參觀,各種精美讓人目眩的各類珍寶,感受到當時薩克森王室的富裕和奢華,收獲也是十分豐富。



德勒斯登 Dresden
德勒斯登王宮 Dresdner Residenzschloss 位於德國薩克森邦的首府德勒斯登舊城區,最早建於 13世紀,每位統治者都在德勒斯登王宮留下了自己的痕跡。選帝侯 Kurfürst Moritz 在西元 1548~1556年間,引入了文藝復興風格,並邀請義大利工匠來裝飾宮殿,使用了了精美的「剝畫法」(sgraffito)裝飾,這些裝飾如今依然可以在宮殿庭院的外牆上看到。
1701年,一場大火後,奧古斯特二世(強者奧古斯特)將大部分城堡重建為巴洛克風格,最終成為一座融合巴洛克與文藝復興風格的壯麗建築。德勒斯登王宮主要是當時的薩克森選侯、國王的居所,曾是歐洲藝術與文化的重要中心,擁有著數量龐大的藝術收藏,包括著名的綠穹珍寶館(Grünes Gewölbe)。



不過這座極具歷史意義的宏偉宮殿,在二戰期間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在戰爭的最後階段,成為盟軍戰略轟炸的焦點。在1945年2月的德勒斯登大轟炸中,德勒斯登王宮幾乎完全被摧毀,僅有少數部分倖免於難,包括地下室和珍寶館的一部分。這次轟炸事件由英國皇家空軍和美國空軍聯合執行,目標是摧毀德國的重要城市和交通樞紐–德勒斯登。
德勒斯登大轟炸一共進行了四次,大約投下了3900噸的極具威力的炸彈和燃燒彈,這些炸彈引發了火風暴,摧毀了城市的大部分,其中包括德勒斯登王宮、森柏歌劇院和茨溫格宮(Der Dresdner Zwinger)在內,不少歷史建築被夷為平地,讓這座曾經的文化之都陷入廢墟。這次事件造成約有 25000人喪生,其中許多人因為大火燃燒和引起的濃煙高溫窒息而死亡。


德勒斯登王宮在二戰的大轟炸中幾乎完全摧毀,僅剩少數結構部分倖存下來。隨著戰爭結束,德國被分裂為東德和西德兩個國家,並進入冷戰時期。德勒斯登位於蘇聯控制的東德境內,修復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東德政府在蘇聯影響下的經濟困境,以及政治決策的限制。
由於美蘇冷戰的對立,東德的資源匱乏,文化遺產的重建並非優先事項,加上當時政府主要集中於工業和基礎設施的重建,德勒斯登王宮的修復工作進展十分緩慢。與此同時,西方陣營的美國和西德則對東德的經濟封鎖更進一步削弱了東德的資源,更進一步延誤了文化遺產的修復進程。
直到1985年,東德政府才開始對王宮進行大規模的修復工作。雖然資源依然有限,不過當地學術機構如德勒斯登工業大學、有心志願者和歷史保護機構一同努力,開始了對宮殿的全面修復。由於材料匱乏和技術條件不足,修復工作進展緩慢,重建只能局限於部分區域的修復。
1990年兩德統一後,王宮的重建腳步加快,統一後的德國政府大力投入文化遺產保護,並確立了將王宮打造成文化與藝術中心的目標。1995年,國際專家委員會提出了修復計劃,將其重建為集歷史與現代功能於一體的文化空間。直到21世紀初,德勒斯登王宮的歷史風貌得以恢復,內部成為現代博物館和文化中心,容納了綠穹珍寶館、版畫素描博物館、兵器館等重要展館,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象徵著德勒斯登頓從戰爭廢墟中的重生。


開放時間:週一、週三 10.00—18.00 ,週四 10.00-20.00(新綠穹珍寶館到 18.00),週五、週六 10.00-20.00, 週日 10.00~18.00,週二休息不開放
門票:
行李與安全注意事項:
《個人心得》若你時間有限,建議可以預約網路購票,因為歷史綠穹珍寶館要求參觀時間很嚴格,一定要在時間內才能入場,嚴格管控入場人次,一個入場參觀時間是 15 分鐘一梯,大約有 40人次。最好也不要遲到,加上進出都有 X 光檢驗閘門,身上除了語音解說機器,其他都不能攜帶,我個人經驗是連手機都不可以。
另外,中文語音導覽可以在綠穹珍寶館這裡借用,含在門票裡面,若是王宮其他博物館參觀,只有英文語音導覽可以借用。王宮因為在整修施工,有的動線有點不明,導致我在參觀時一直搞不清楚方向,不過還好該看的展覽區域都看完了。




綠穹珍寶館是由薩克森選侯兼波蘭國王奧古斯都強者(August der Starke),在 1723~1729年間創建的寶庫,專門用來展示他的珍貴收藏品,如黃金、山水晶和鑽石。當時,他的目的是向公眾炫耀自己的財富和權勢。
綠穹珍寶館主要分為兩部分:
當年的建築設計者為著名建築師 Matthäus Daniel Pöppelmann (茨溫格宮的設計者)負責,將八個房間以戲劇性的順序排列展示奧古斯都的珍寶,讓每個參觀者都能感受到這位統治者的富裕與力量。然而,在1945年2月13日的德勒斯登轟炸中,王宮遭受重創,不過綠穹珍寶館未遭受太多影響,僅有三個房間被毀,大部分保存完好。當時,這些珍貴的展品已經被轉移至國王岩堡(Festung Königstein),因此得以倖免。
二戰結束後,這些珍品曾被蘇聯紅軍作為戰利品帶走,直到 1958年才歸還。儘管在東德時期,只有部分收藏品在 Albertinum 展示,綠穹珍寶館依然廣受歡迎。2001年,德勒斯登王宮開始恢復和重建珍寶館的原始展覽廳,這是一項龐大的工程,涉及許多專家與技術團隊的協同合作,最終讓這座歷史瑰寶重現昔日光輝。
2004年,新綠穹珍寶館重新開放,隨後在2006年,歷史綠穹珍寶館也重新對外開放。這兩個展覽區至今仍吸引著源源不斷的遊客,成為歐洲最古老且保存最完好的珍寶收藏之一的象徵。
以上資料來源:https://gruenes-gewoelbe.skd.museum/ueber-uns/


參觀歷史綠穹珍寶館,如同展開一場巴洛克時期的視覺旅程。這一體驗從先進的安檢設施開始,該設施保護著館內約 3000件展品,並維持展廳內穩定的氣候條件。早在1724年,綠穹珍寶館就已對貴族階層開放,但只能以小團體的形式參觀,並且根據當時國王的要求,參觀者需穿著得體方可入內。
2019年11月25日入室盜竊案中被盜的珠寶,經過隨後在德累斯頓地方法院的審理,得以追回,這些珍貴的珠寶現已重新展出於歷史綠穹珍寶館內,並陳列在展示皇后珠寶的牆上展示櫃中,與鑽石玫瑰套裝和鑽石飾品套裝一起,恢復其歷史原貌。
《2019 年竊盜事件》
2019年11月25日凌晨,德勒斯登綠穹珍寶館遭遇了一場精心策劃的盜竊案,盜賊切斷了王宮的電力供應,闖入博物館內,迅速偷走多件無價的珠寶和貴重文物。被竊取的物品包括18世紀的鑽石、珠寶套裝和其他珍貴藝術品,這些都是屬於薩克森選侯奧古斯都強者時期的皇家收藏。這起盜竊案不僅震驚了德國,甚至引起了全球的關注。
竊盜案件發生後,德國警方展開了大規模的調查,數名嫌疑人被逮捕。經過幾年的司法程序和國際協作,部分被盜的珠寶得以追回。在2023年的審理過程中,德勒斯登地方法院確認追回的珠寶包括皇后珠寶套裝中的幾件重要飾品,以及鑽石玫瑰和鑽石飾品套裝的一些關鍵物品。這些珍品現已重新回到歷史綠穹珍寶館的展示櫃中,恢復了其歷史原貌,並重新向公眾開放觀賞。
內部一共有八個房間,搭配語音導覽解說,房間內沒有博物館式的說明標示,使參觀者更能感受到當時房間的實景,使整個場地更加真實。每個房間的名稱本身就顯示了展示物的珍貴價值:從琥珀室開始,接著進入象牙室,再到白銀室和鍍銀室。接下來是面積超過200平方公尺的珍寶廳,這裡展示了除了鑲嵌寶石和精美天然物如鴕鳥蛋和山水晶的鍍金器皿外,還有薩克森選侯的肖像畫,這些珍寶正是他們當年所收藏。
重新設計綠穹珍寶館時,沒有使用一般的博物館展示櫃,而是將展示品直接放在牆邊的架上,讓其自由呈現。鏡子的數量隨著房間的不同而增加,使巴洛克藝術作品顯得更顯華麗感。珍寶館的亮點—珠寶室,珠寶首飾才一直保存在玻璃下,這裡還展示了著名的「黑奴雕像」作品,這尊雕像由 Balthasar Permoser 和宮廷珠寶匠約翰Johann Melchior Dinglinger 共同創作,飾有一塊精美的祖母綠原石。
以上資料來源:https://gruenes-gewoelbe.skd.museum/ausstellungen/historisches-gruenes-gewoelbe/
《個人心得》這裡的中文語音導覽解說十分詳細且清楚,不過可能我先去看了新綠穹珍寶館,再來參觀歷史綠穹珍寶館,加上房間曾遭受戰火轟炸,設計時為了盡量保持原型,只能從解說中去感受當時的華麗感,比較無法有更深的感覺吧。
加上這裡參觀時間管控嚴格,早一點晚一點都不行,隨身什麼都不可以帶,又要過 X 光檢顯,可能是之前竊盗事件加強安全管控,說實在,我個人是比較喜歡新綠穹珍寶館,更華麗有感吧。
另外,因為歷史綠穹珍寶館不能拍照,我就只做文字敘述了。


新綠穹珍寶館展示了超過 1000 件來自文藝復興和巴洛克時期、跨越三個世紀的無價珍寶藝術品,部分收藏甚至是在奧古斯特強者去世後才加入的,這些迷人的展品包括用金、銀、琺瑯、寶石、象牙、椰子殼和鴕鳥蛋製成的藝術品,放在無反光玻璃展示櫃中,並藉由現代光影技術完美呈現。整體而言,這些展示品代表了珍寶藝術的巔峰,充分展現了當時工藝與藝術的卓越成就。
下面就簡單把一些當時拍的珍寶照片,上網找到的資料做簡單介紹。
此作是 Johann Melchior Dinglinger 與其工坊在 18 世紀初的代表傑作之一,也是珍寶館中最具象徵性的宮廷藝術品之一。作品以無比精細的金工技術與奢華材質,呈現 蒙兀兒皇帝奧朗則布(Aurangzeb) 華麗壯觀的生日宴會場景。
整件微縮雕塑以 5120 顆鑽石、160 顆紅寶石、164 顆祖母綠、一顆藍寶石、16 顆珍珠 及多種珍貴材料打造而成。皇帝端坐於寶座之上,周圍環繞著臣屬與賓客,場景中充滿金碧輝煌的細節與動態描繪,展現了 Dinglinger 工坊在設計與鑲嵌上的非凡造詣。
這件作品不僅是 巴洛克時期歐洲珠寶藝術的巔峰之作,亦象徵了薩克森選侯兼波蘭國王 奧古斯都特強者(August der Starke) 對東方奢華文化的嚮往。透過這座作品,他以藝術語彙展現出自身的權勢、財富與對世界的統御想像,使「東方的壯麗」成為歐洲宮廷文化的一部分。

《阿皮斯祭壇》(Apis-Altar) 是 18 世紀初由 Johann Melchior Dinglinger 創作的珍稀藝術傑作。作品以 古埃及的神話與宗教 為主題,呈現出法老王國神祇的象徵形象。對於當時的歐洲而言,埃及文化仍充滿神秘與未知,Dinglinger 以非凡的想像力與學識,將異域古文明轉化為充滿巴洛克精神的華麗造形。
藝術家靈感來源於法國考古學家 Bernard de Montfaucon 所著的十卷本巨作《L’antiquité expliquée et représentée en figures》(《古代的解釋與圖像表現》),他以此為基礎,將古埃及的圖像語彙融入巴洛克的繁複裝飾與象徵語言之中。
祭壇底座刻有拉丁文銘文,意指:「為再現古埃及的偉大紀念碑,忠實於古代遺跡,無懼費用與精力。」此作於 1731 年 完成,象徵 Dinglinger 對古代藝術的再創作與學術性重構,同時也體現出巴洛克宮廷藝術的奢華與精神深度,是珍寶館中極具代表性的經典之作。

這件藝術品將 希臘神話中的達芙妮(Daphne) 形象與自然界珍貴的 紅珊瑚 相結合,展現出巴洛克時期貴族對於 自然與神話意象的極致追求。
作品主題取自達芙妮化為月桂樹的神話。原本象徵勝利與不朽的 月桂枝,在此被轉化為鮮紅的 珊瑚樹枝,既呼應自然生命的力量,也增添了異國情調。珊瑚的艷紅與金屬材質的細膩雕刻交織出豐富的視覺層次,形成一件兼具 自然奇觀與神話象徵 的華麗工藝品,寓意 力量、永恆與勝利。

1698 年,珠寶匠 Johann Melchior Dinglinger 受薩克森選侯兼波蘭國王奧古都二世(奧古都特強者,August der Starke)任命為宮廷珠寶匠。1701 年,他為宮廷創作了價值高達五萬塔勒銀幣的黃金咖啡組(CoffeZeug)。
這套咖啡具以超過 5600 顆鑽石與彩色寶石 精心裝飾,採取華麗的 巴洛克式金字塔構圖,象徵當時歐洲貴族對熱飲文化的講究與奢華。其設計靈感源於 四大元素(水、地、風、火),並以 象牙雕像 呈現各元素的擬人化形象。雖然這組咖啡具可能從未真正被使用,但它象徵了 瓷器、琺瑯工藝與中國風(Chinoiserie) 在 18 世紀宮廷藝術中的萌芽與發展,也成為巴洛克宴會裝飾藝術的經典代表作之一。
註:5 萬塔勒銀幣,在現代歐元計算下,其「大致」換算範圍大致在 約 1 百萬~5 百萬 的量級。

此件作品由 Jacob Zeller 於 1620 年 製作,以 象牙 為主要材質,是 17 世紀歐洲雕刻工藝的傑出代表。雕塑描繪羅馬神話中的 海神尼普頓(Neptun) 托舉著一艘精雕細琢的 大型帆船,象徵對海洋的力量與掌控。
帆船上的結構、桅桿與細部裝飾皆以驚人的工藝完成,呈現出當時對 航海與探險精神的嚮往。
作品融合了 神話意象與世俗主題,以華麗而充滿動態的構圖展現 巴洛克時期的藝術特質——精緻、繁複且寓意深遠。這艘由海神托舉的象牙帆船,不僅象徵人類對自然的征服與敬畏,也體現了宮廷收藏中對奇珍異寶與精密技藝的追求,成為 17 世紀貴族收藏文化中的經典之作。


此件精巧的機械藝術品由 Hans Schlottheim 製作,他是文藝復興時期最著名的 自動機械與鐘錶工匠 之一。Schlottheim 的作品以結合 科學技術與藝術美學 聞名,展現了16世紀末歐洲宮廷對機械奇觀的迷戀。
滾動球形鐘(Rollende Kogelklok) 是他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外觀呈球形結構,內部機械設計極為複雜,能夠在桌面上 自動滾動並報時,結合了時間計量與運動機構的創新概念。這件作品不僅是一座時計工具,更是一件充滿文藝復興精神的 技藝與想像的結晶。
滾動球形鐘象徵著人類對 科技、秩序與宇宙運行 的探索,也體現了當時貴族與學者對「機械奇蹟」的熱愛,是歐洲鐘錶史與自動機械藝術中的經典之作。

這件華麗的鐘錶藝術品由 Johann Heinrich Köhler 於 1720 至 1727 年間 製作,機械部分則由 Johann Gottlieb Graupner 設計並製造。作品結合了 精湛的金工技術 與 複雜的機械結構,以「狩獵」為主題,因此得名為 胡伯特鐘(Hubertusuhr)。其名取自 聖胡伯特(Hubertus) —— 狩獵者的守護神,象徵 力量、勇氣與貴族身份。
Köhler 的金工技巧在作品中展露無遺,從細膩的雕刻到繁麗的裝飾,每一處皆彰顯宮廷金匠的藝術巔峰。Graupner 所設計的精密機械,則賦予這座鐘錶精準的報時功能,展現了當時德累斯頓宮廷對 機械藝術與技術美學 的極致追求。
胡伯特鐘不僅是一件 時間測量工具,更是一座 象徵榮耀與信仰的藝術品。它融合了宗教意涵、貴族精神與工藝創造力,成為 18 世紀薩克森宮廷金工與鐘錶藝術的經典代表。


此件珍貴的家具藝術品由德國著名工匠 Matthäus Wallbaum 製作,是一座兼具 奢華與精緻工藝 的藝術收藏櫥櫃(Kunstschrank)。這類櫥櫃在 16 ~ 17 世紀的歐洲貴族間 極為流行,專門用來 存放與展示珍奇收藏——包括藝術品、自然標本、寶石、地圖以及科學儀器等。
Wallbaum 以卓越的 木工技藝與雕刻細節 聞名,他所打造的櫥櫃結合了 藝術性與功能性。作品結構嚴謹,擁有多層抽屜與隱藏式隔間,外部則以象徵地位與學識的精美裝飾點綴。其設計展現出 巴洛克時期對奢華、秩序與工藝精緻度的極致追求。
這類珍藏櫥櫃不僅是收藏與分類世界奇珍的容器,更是貴族身份與知識品味的象徵。Wallbaum 的作品以其完美比例與華麗細節,體現了宮廷時代「藝術、科學與權力融合的世界觀」,是早期現代收藏文化的經典代表之一。


這件融合 藝術與哲學意象 的精緻珠寶盒,以金、銀、象牙與寶石等 貴重材質 製成,是17至18世紀歐洲貴族珍藏品中的典型代表。
盒蓋中央描繪一位 天使手持頭骨與沙漏,並舉著寫有「Memento Mori」(銘記死亡)的牌匾,象徵生命的短暫與世俗財富的無常。這一主題源自文藝復興與巴洛克時期流行的「警世寓言(Vanitas)」思想,提醒人們在追求美與享樂之餘,亦須反思生命的意義與時間的流逝。
珠寶盒的華麗裝飾與深刻寓意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 巴洛克藝術在奢華與道德省思間的張力。它不僅是工藝品,更是一件充滿哲思的象徵性作品,展現出宮廷藝術中對「生命有限、榮耀易逝」的細膩詮釋。

這件華麗的珠寶盒是薩克森選侯克里斯蒂安一世(Christian I.) 於 1588 年聖誕節 贈予其妻子 選侯夫人蘇菲亞(Kurfürstin Sophia) 的珍貴禮物。作品通體以 絲綢、金線刺繡、珍珠與彩石 裝飾,展現出 16 世紀末宮廷工藝的精緻與奢華。
雖然盒中原本配置的 縫紉與書寫工具 已經遺失,但內部的 絢麗裝潢與織物襯裡 仍保存完好,透露出當時貴族生活中對精緻日常器具的講究與美感追求。珠寶盒上可見源自藝術家 Peter Flötner 設計的 古代國王浮雕像,並刻有 紐倫堡金匠 Nicolaus Schmidt 的工坊印記,象徵此作結合了 文藝復興風格的古典主題與德意志金工藝術的精湛手藝。
這座大型珠寶盒不僅是一份愛的象徵,更是權力與藝術品味的結晶,體現了薩克森宮廷對華麗工藝與歐洲人文風格的完美融合。

這件華麗的棋盤盒是薩克森選侯約翰‧喬治一世(Johann Georg I) 在 1655 年名字日 時,從其子——選侯王子——所獲得的珍貴禮物。盒內設有一組 雙陸棋(Backgammon) 遊戲,附有 30 枚棋子,其中 15 枚淺色棋子 鑄刻著德意志國王與皇帝的肖像,15 枚深色棋子 則呈現羅馬帝王的形象。
每枚棋子的背面皆以 細緻的鑲嵌工藝 標註統治者姓名與在位期間,反映出 17 世紀宮廷對歷史與權力象徵的崇敬。當盒子闔上時,底部棋盤以 鑲嵌技術 精繪 植物、蔬菜與水果圖案,展現自然主題的細膩裝飾之美
棋盒正面描繪著 扎馬戰役(Battle of Zama) 的壯烈場景,象徵智慧與策略的勝利,也彰顯當時德勒斯登宮廷 金銀細工與木嵌工藝的高峰。這件作品兼具遊戲功能與藝術價值,是結合娛樂、歷史與象徵意涵的巴洛克時期珍寶之一。

最後,關於王宮其他展示區其實我都有去參觀,不過因為我對兵器還有錢幣等博物館興趣不大,沒有做太深入的了解和拍照。至於土耳其館 Türckische Cammer 已成為土耳其以外世界上最重要的藝術收藏館之一,薩克森選侯對鄂圖曼帝國文化的迷戀在17~18世紀達到頂峰,特別是奧古斯特強者,他對東方文化的興趣使他收集了大量土耳其藝術品。
土耳其館裡面還有電腦可以操作,讓遊客親自去了解更多的展示活動和內容。這一天是我在德勒斯登停留的最後一天,也是氣溫最低的一天,加上下雨陰冷,於是選擇了較靜態的博物館參觀活動。我大概花了半天時間在裡面慢慢看,由於博物館內部不能飲水,不過可以重覆進出,你就可以去地下室上廁所,還有回儲物櫃拿水喝或休息。
真的很建議有機會到訪德勒斯登時,也到德勒斯登王宮(Dresdner Residenzschloss )內部的博物館參觀看看,認識一下薩克森王國時代的珍寶和歷史,有不同的德國旅遊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