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蘭大教堂 Duomo di Milano 之驚艷遊(上)屋頂探訪(Italy)

米蘭是義大利的第二大城市,位於義大利北部的心臟地帶,是倫巴第大區的首府。這個義大利城市以時尚、觀光、與建築景觀聞名於世,是公認的世界時尚之都。著名景點包括:米蘭大教堂、艾曼紐二世迴廊、達文西《最後的晚餐》著名壁畫等。

在我原先的行程計劃中,米蘭並不在名單內,因為除了米蘭大教堂和「最後的晚餐」壁畫,我對米蘭實在沒有太多想法。原本行程規劃是離開西班牙巴塞隆納之後,想搭飛機直飛佛羅倫斯的,結果查了半天,發現航班是有,但是由於價格考慮,我選擇了搭 Ryanair 航空從米蘭進去義大利。

目前為止(2018年),Ryanair 從巴塞隆納飛米蘭的航班一天有三班,不過機場是距離約一小時巴士車程的小機場。我選擇了中午出發的班機,沒想到廉航延誤導致行程整個影響,最後抵達米蘭 Bergamo 機場已經下午三點多。

接著,再搭巴士進到米蘭城市四點多,還要到預訂的 Airbnb 辦理 check-in,最後拖到下午五點才趕上最後一個梯次參觀米蘭大教堂。當時十分慶幸原先網路預訂大教堂登頂時間選了下午五點,因為六點就要截止開放了。

於是,下圖就是傍晚六點多,拍到的米蘭大教堂正面景象,夏日蔚藍的天空映襯的白色大教堂,好棒的一張畫面。

走進一看,教堂正面更是壯觀,這是經歷了五百多年才蓋好的天主教大教堂,來米蘭若是錯過這個世紀之精典建築,實在太可惜了。同行旅伴多年前跟團來義大利一遊時,也是因為航班因天候取消,沒能到訪這個地點,這次再遊義大利剛好補足當時的遺撼。

因為我實在太喜歡這個教堂了,而且之前才剛二度拜訪過西班牙的聖家堂,二種完全不同風格的世紀建築鉅作,有種截然不同的心情感受。說真的,二個是無法比較也不能比較,但是有機會能拜訪二座大教堂,也是此行最大的收獲之一。

寫這篇遊記之時,也看了一些網路分享照片,發現若是天氣很好時到訪,拍出來的畫面就是美啊 ~。不過朋友說夏天來義大利,尤其是參觀廣場或教堂,實在要人命,一個是排隊苦等,一個是豔陽下揮汗如雨,但是我個人覺得參觀過這些壯觀宏偉的歷史建築,拍下燦爛奪目的景點照片,是十分值得回味的一件事。

訂票過程、登上教堂屋頂

出發二個多月前上教堂官網去訂票的,雖然是全英文介面,但是網頁中文翻譯發達的工具幫助,其實不難訂票的。訂票官網:https://ticket.duomomilano.it/en/eventi/duomomuseo/。先選好日期,再決定參觀場次,就可以下訂你所需的場次時間。

因為像 Klook 之類的免排隊代訂票系統,其實也是用中文字幕顯示,幫你去訂官方的門票,代收一點手續費,跟自己上英文購票官網其實差不多,除非你想參加一些有現場人員導覽解說的行程,不然自己上英文網站去訂票就可以了。

因為我們怕爬樓梯太累,所以直接訂了電梯登頂的門票,還好有選擇搭電梯,不然光是爬樓梯的時間就浪費了不少。當天搭機,再去住宿 check-in ,再馬不停蹄趕到米蘭大教堂,登上屋頂那瞬間真的覺得一切都值得了。

說真的,歐洲到訪不少次,教堂也至少上看過不少了,心中的感想是每個教堂都各有特色。曾有朋友說過去日本不喜歡參觀寺廟,因為感覺都一樣,但我的想法是每間寺廟都有它的歷史由來和源起,我就算不懂背景故事,也很珍惜到訪每間寺廟的機會。

同樣的想法也是適用在歐洲各大小教堂,或許有的人比較喜歡觀光購物,有的人喜歡看美術館和博物館,我則是喜歡參觀各地大小不同的教堂。僅管當下尚不清楚教堂的由來典故,但是參觀之時以欣賞的角度去看它的存在意羗,是我喜好的旅遊方式之一。

米蘭大教堂是即少數可以讓人登上屋頂參觀的大教堂,因此當我決定到米蘭過境住宿一晚時,唯一目標就是登上”米蘭大教堂屋頂”去看看。登上了屋頂後,可以就近觀察這個義大利最大的教堂身影,它在世界上排名是第四大的教堂,從屋頂尖塔的石雕人像為側影,拍攝遠處的城市光景,一種特別的視角畫面感覺很不錯。

朋友說夏天正午不要來參觀教堂屋頂,因為太熱太曬了,我們是午後五點多上來,其實也是一樣的熱和曬啊。看過一些網友的分享文章,有的人是冬雨寒冷時到訪米蘭,在教堂屋頂的遊客不多,但是冰泠濕滑,要十分小心,甚至氣候太冷結冰時,教堂屋頂還會暫停開放參觀為了安全考量。

所以,我想夏日到訪也是有奇優點啦,至少不會下雨濕滑要處處小心謹慎,而午後到訪有時也有一些遮蔭避陽的角落,記得要帶足夠的飲水和好走的鞋子就是了。

由於屋頂對外開放收費,這使得許多人可以近距離觀看這些難得一見的壯觀雕塑,大教堂的屋頂以鏤空尖峰和尖頂森林而聞名,坐落在精緻的飛拱上。下圖雖然沒辦法把整個屋頂飛拱拍在畫面裡,但是已經可以感受到它的偉大不平凡。

教堂基本資訊

資料上指出,米蘭大教堂上方是哥德式的尖塔,據統計共135座,最高的尖塔高達108.5公尺,頂端有一尊4.2公尺的聖母瑪利亞像,上鍍黃金。最高的尖塔待會在後面可以看到,可惜的是當時屋頂正在進行維修工程,有搭建一些鷹架結構,影響了畫面的完美性,有點小可惜。

這個角度可看到幾座哥德式尖塔屋頂造型,而中央的小小人像就是黃金雕塑的聖母像,下方有搭建的一些維修鷹架就是了。午後西射的陽光從鷹架夾縫中露出光芒,完全感覺不到已經下午五點多的光景,彷彿是太陽初昇的錯覺。

這張照片也是以黃金聖母像為主,下方還有一尊大理石人像,義大利神像的力與美在其中可以看到。由於這座米蘭大教堂是前後歷經數百年而阵成,時間差異形成的風格各異,建築工藝質感差異很大。而一般當時的人們也是有各程不同評價,喜惡都有。

據說早期的浪漫主義者傾向於讚美它對哥德式的第一次強烈的熱情,而隨著哥德式復興帶來更純粹的品味,不喜歡的人譴責往往是同樣地激烈。

但是對後世的人們,無論各個時代評論者如何評價,我們則是很慶幸有機會一睹這樣精彩的建築工藝的大型宗教建築物,得以有機會有一訪究竟。站在屋簷旁的欄桿處,為了安全的理由,搭建了方格的鐵絲網,前方是教堂廣場,幾乎從早到晚聚集了不少遊客,拍照留影此一歷史景點的畫面。

文藝復興時期具代表性之建築

資料上介紹一共有 135座哥德式尖塔,或許會覺得不可思議,但是看了下面這張照片,便覺得不意外了,光是照片中應該就至少超過十座尖塔數量了。整座教堂佔地面積廣大,可以容量人數約四萬人。它的建築年代從西元 1386年至 1965年,近六百年的時間,結合了哥德式、新古典式和新哥德式,還有巴洛克式的風格,是文藝復興時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築物之一。

不過,也有評論者對米蘭大教堂有負面的批評。拉斯金認為米蘭大教堂是各種建築風格的拼湊,毫無章法,而且過於華麗和笨拙。

  • 大教堂的建築風格融合了多種元素,但沒有任何一種風格得到完整體現,因此顯得雜亂無章
  • 大教堂的整體結構過於垂直,而且裝飾過於繁複,顯得笨拙而野蠻。
  • 大教堂的雕像做工粗糙,毫無美感。
  • 大教堂的內部天花板是用石膏模仿雕刻而成的,顯得十分低劣。

拉斯金唯一欣賞的是大教堂的尖塔,他認為尖塔的設計使得大教堂整體看起來更加輕盈。總體而言,拉斯金對米蘭大教堂的評價非常負面。他認為這座教堂是建築史上的一大敗筆。

由於米蘭大教堂結合了各種風格,加上建築年代拖了很久。它不像聖家堂是有後世建築師努力維持高第獨特風格而募款興建,所以夾雜各種風格的設計,對某些理論派的專家,就很難接受了。但是對我這個十分沒有藝術細胞的門外漢,它是歷史精美的鉅作啊。

這張照片大概是我覺得最棒的一張照片,陽光從屋簷花雕石刻縫隙顯現,有點亮眼但又不刺眼,雖然有點眩光的折射影響,但是整體感是最棒的一個組合了。我大概花了半小時以上在屋簷四處取照拍照,沒有急著往上衝,因為我喜歡這樣慢慢地仔細地,好好欣賞這座教堂屋頂,感受不一樣的藝術工藝之美。

登上中央屋脊

最後總算到了大教堂中央屋脊的上面,這樣的畫面十分壯觀,從沒有過這樣的經驗可以站在屋頂欣賞教堂的了。黃金聖母雕像在屋脊正中央,二側是各式人物雕像的哥德式尖塔,它們通過向上天堂的優雅外觀,傳達了一種迷人的外觀與靈性。

米蘭大教堂的尖塔高聳入雲,是哥德式建築的經典之作。除了外觀精美之外,其結構也十分巧妙。尖塔的重量並非均勻分布,而是集中在位於周邊支柱上方的尖頂上。這樣一來,尖塔的重量就巧妙地抵消了交叉拱頂所產生的側向推力,使整個結構更加穩定。

尖塔的表面佈滿了精美的裝飾元素,包括超過1800個雕像、壁龕和雕刻。這些藝術品在不同光影條件下的呈現各不相同,為尖塔增添了無限的魅力。除了美學價值之外,這些雕像也具有重要的宗教意義,代表了聖徒、聖經故事和神話人物。

可惜的是屋脊正中央在進行維修工事,讓畫面帶了一點點小小不完美的遺撼,但是天空的那一朵白雲又似乎將這點遺撼給沖淡了,黃金聖母雕像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這樣近六百年興建完成的米蘭大教堂,前後經歷了近百位建築師的精心傑作,完成這樣一個橫跨了五個世紀的宗教建築鉅作。

資料參考:https://www.duomomilano.it/en/infopage/architects-of-the-veneranda-fabbrica-del-duomo/3888dc6f-e11f-4fde-8a68-80d9587585cd/

現場的實際決策是建築工程師和專家共同達成,其中包含了相當多的人,因此大教堂成為人與文化的交匯點:交換最廣泛的不同想法的生動場所,來自從庇里牛斯山脈到喀爾巴阡山脈的地區的工人所表達的經驗和手工技能,使大教堂成為哥特式大教堂最歐洲的典範。

登上屋頂的感受格外不同,不少遊客都隔著欄桿遠眺米蘭城市景色,因為漫長歲月的風吹日曬雨淋,有的白色石塊建築色澤已經變成灰黑色,而經過後面的整修清洗又有一些白色石塊原色,畫面中可以明顯看到二種色澤交錯呈現。

屋脊中央已經架設圍籬,而遠處靠近黃金聖母像處也是搭設鷹架無法靠近,只能在開放通行的地方拍照取景。然後在二次世界大戰時期,黃金聖母像被一塊灰綠色的布覆蓋了五年,以避免為戰鬥轟炸機提供輕鬆的目標,而西元1945年5月6日再次被米蘭大主教莊嚴儀式揭開。

之後期間仍有陸續的維修建築工事,包括完全拆除銅板和媒染劑,以及更換原有的內部鐵結構,由於鐵的原料是會被腐蝕,因此改換成新的不銹鋼結構,以確保它的安全和持久性。

時間已經午後六點了,遊客也差不多漸漸離開,我們把握最好時間,多感受一下走在教堂屋頂的奇特經驗。離開之前再度透過哥德式尖塔遠眺這個全球時尚大都市–米蘭。

在米蘭大教堂上的官網資料介紹到,大教堂的屋頂以鏤空尖峰和尖頂森林而聞名,坐落在精緻的飛拱上。果真現場看到的景像,猶如一片尖頂森林般,極具特色的教堂工藝建築。

雕像理念

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尖塔上的人物雕像全是從教堂面向四面八方,在中世紀之時,大教堂一直被視為天主教耶路撒冷的象徵,而這些人像雕塑則是呈現了這種理念。

在教堂官網中的資料顯示,總共有 3400座雕像和 700多個大理浮雕,加上了拱頂,尖塔,立面,和裝飾等等,提供了天堂的形象–永恆的命運,就像十字架的犧牲所贖回的人一樣,被聖母瑪利亞引向天堂,聖母瑪利亞的雕像矗立在大教堂的最高點。

事實上,六個世紀以來這些雕像一直沒有中斷,它是大教堂建築工地雕刻作品的唯一持續證明,這些作品年復一年地繼續製作,與每個歷史文化氣候一致時刻。

資料來源:https://www.duomomilano.it/en/infopage/sculpture/cd479ca7-3571-48f4-b8f7-31ce72d45b67/

僅管時間不多了,還是有人把握時刻,在教堂屋頂上方,感受一下接近天堂的洗禮,澄靜一下身心。

最後十分可惜的是,我們來不及進入米蘭大教堂內部參觀,由於內部開放時間只到午後六點,參觀完屋頂後時間也差不多結束了。

只好利用機會在教堂前方廣場之處,多拍攝幾張米蘭大教堂全景畫面。

雖然現場遊客真的很多,但是大教堂真的十分宏偉壯觀,人們在它前面變得唯不足道,絲毫不會影響到畫面的完整度。

除了精緻繁複裝飾屋頂之後,教堂正向立面也是吸引人目光的重要聚焦點。主要分為五個部分的柱子,主門和側門,以及上方四個窗口,賦予了典型的倫巴第風格,山形牆的頂部對應於內部拱頂的減少線。

我很喜歡這張照片的感覺,整個大教堂立面的精緻工藝在眼前呈現。

接著再放二張側拍畫面,再次欣賞這座跨越世紀建築的米蘭大教堂。

前面那張是手機拍的畫面,色澤偏暖色調,這張是相機拍攝的,色澤比較自然一點。

這張是米蘭大教堂的背面,而我的米蘭大教堂第一日的驚豔之行就暫告段落,第二日再繼續去參觀米蘭大教堂的內部精彩了。

Pureing
Pureing

Je voyage donc je suis. 因為喜歡旅遊,所以分享喜歡的風景

文章: 671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