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雪雨中遊角館

角館, 號稱”小京都”, 因為它在某些傳統景點以及文歷史文物上, 頗能代表出大和文化的特色. 我的東北行程會挑中角館, 也是衝著它的”小京都”外號而來, 所以在田澤湖遊畢前往下一個住宿點–秋田市之前, 在角館停留觀光半日, 去年京都我己經走過了, 今年就來看看東北”小京都”又是什麼風貌. 角館的魅力在春夏秋冬四季都很吸引人, 尤其是在郵局看到春天櫻花雨的角館郵票特刊, 讓人更想一睹它的真實面貌. 從田澤湖車站搭秋田新幹線到角館, 只要約十多分鐘的車程, 在角館車站下車之後, 就看月台上擺設的角館文物展覽, 我們三個人馬上拿著相機拍了下來, 在月台的另一側, 還有古時人力車的搭乘工具, 光從這些文物上, 就可以感覺到濃濃的大和文化氣息.

日本車站方便之處, 就是有自動投幣的行李櫃, 你可以依照行李大小尺吋選擇適當的行李櫃寄放, 不過特別要注意的是, 你的大件行李千萬不能超過25吋以上行李箱, 因為它最大容量的行李櫃也是差不多這個規格, 尤其是有些可以行李加厚的行李箱, 最好不要加太厚, 因為有可能會因為太厚塞不進去它的行李櫃裡. 我們每次寄放一件20多吋的行李箱, 一次是日幣 500圓, 雖然價錢並不便宜, 但在日本旅行的便利程度而言, 對於遊客是極為便利了. 而且行李櫃的高度不算低, 你還可以額外塞一些隨身小背包在裡面, 綽綽有餘.

我們到訪角館那一天, 其實天氣不是頗佳, 一路上不是下雨就是半冰半水的冰雨, 路上全是溼泥的泥土混雜溶化的冰雪, 非常不好走路, 角館市區並不大, 全部步行可到, 但是由於下雨天氣陰暗, 也影響了我們不少的興緻. 角館最有名的參觀景點就是武家屋敷, 它們幾乎都是二三百年的歷史建築, 古代江戶時代蕃主的武士家臣宅第, 尤其是古樸的黑板牆建築, 將角館更加深了傳統懷舊的氣息.

首先我們到訪的是離角館車站最近的一間武家屋敷–西宮家, 在歷史上它是明治後期到大正時代的大地主, 擁有五棟食庫建築, 參觀是免費的, 但是因為冬日積雪, 我們從它門口的停車場進入, 在日式古代建築旁通常會有庭園造景的松柏, 高聳直立在西宮家宅旁, 內部的文物擺設表徵出西宮家在當時的繁榮與興盛, 其中文字書寫可以見到當時漢字使用頗為平常, 可見當時受中國文化影響極深.

下圖就是西宮家門口停車場的冬日雪景, 下雨加上冬日, 遊客稀少.

內部文物擺設保存良好, 可以感受到日本文化受中國文化不少影響, 而後西方文化進入, 帶來不少的改變.

剛好是中午時分, 冬雨的角館街道有點冷清, 加上雨勢實在不算小, 我們於是決定就在西宮家附設的咖啡館用餐, 希望用餐完畢後雨勢能稍歇, 繼續後面的角館街道遊覽.

我點的是秋田縣的特產之一–稻庭烏龍麵, 極為清爽的湯麵, 有點像台灣的陽春麵, 和我所認識的烏龍麵造型完全不像, 起先剛拿到時, 還以為點錯了, 後來看了菜單上的圖片, 才知道稻庭烏龍麵原來是細扁的麵條, 不是一般粗圓的烏龍麵. 這樣的麵條我覺得挺適合夏天食用, 光看照片就覺得很清淡, 不像日式拉麵那麼濃郁的湯頭風味.

另外兩位旅伴點的是西式義大利麵, 搭配濃湯和沙拉, 份量不少, 胃口大的人可以吃很飽.

用餐完畢, 天空中的雨似乎沒有停止的跡象, 罷了, 出遊本來就是如此, 天氣好壞我們都還是要繼續旅遊走路的, 撐起了傘繼續朝角館的最傳統的武家町–表町, 東勝樂丁前進, 看看其他幾家著名的武家屋敷, 如岩橋家, 青柳家和石黑家等. 冬天雨中的角館街道, 真的有點冷清, 一點”小京都”熱鬧的感覺都沒有, 加上天色有點陰暗, 照片並不好拍. 手上的地圖因為又要撐傘又要照相, 己經有點潮溼爛掉的樣子, 還好總算走到最很傳統的武家屋敷街道上了, 眼前的景象彷彿走入時光隧道一樣, 除了街上行人的衣著是現代服飾之外, 真的很像身處大和時代的場景. 街道, 樹木, 以及房舍圍牆, 我總算知道”小京都”的名號不是隨便就有的.

雖然天色實在不佳, 但是這一幕幕角館武家屋敷通的景象, 還真是令人難忘. 不禁想到春日櫻花盛開, 繽紛飄落的畫面, 真是令人嚮往. 此時眼前雖然沒有春櫻的浪漫, 但白雪堆積在房舍樹木上, 靜靜的寂寥的氣息, 伴著雨水, 在空氣中瀰漫著.

日本東北的冬日本來就是屬於較為寒冷的雪白國度, 而角館市區的房舍, 全都積了厚厚的白雪, 更讓人察覺到冬日的嚴寒.

因為樹上積雪一旦太多, 就會因為重量過重掉落地面, 還有可能砸傷路人, 所以此時雖然下雨, 還是有工人在用長竹竿努力清除樹木上過多的積雪, 這樣的工作還真是不輕鬆, 此行在路途中, 經常可以看到路旁樹立”小心落雪”的警告標語, 有時我們拍照才剛拍完離去, 屋簷上的大塊積雪忽然崩落, 巨大的聲響也是讓我們嚇了一跳, 還真要小心這樣的落雪, 因為真的砸到身上, 那樣的重量加上加速度, 可能是會受傷的.

此時的角館街道上車輛不多, 遊客也多是自助散客, 換個角度來想, 這樣自在的旅遊方式, 不是我一向的最愛嗎? 沒有太多人群的干擾, 也是我一直以來喜歡冬日出遊最大的原因. 其實我選擇冬天來東北, 主要的目的不是看白雪, 應該是想趁遊客較少的季節, 能夠自在的出遊觀光吧!

原本想去看看岩橋家的, 但是我們到訪的日子剛好休息, 最後就選擇了”石黑家”付費參觀. 門票是三百日圓, 進去之後, 導覽人員會先問你是日文還是英語介紹, 遊客把鞋子脫掉後登上石黑家的木屋地板, 先聽導覽人員一一介紹裡面的格局和內容, 英文版是用一本A4電腦文字列印的大字介紹, 加上館方人員盡力的加以手勢說明, 讓遊客更清楚這樣的武家屋敷的文化.  當導覽人員介紹完畢之後, 遊客可以在裡面拍照, 裡面最多的就是人偶模型, 大大小小應該有幾十個, 一字排開在展覽的房間內, 只是這樣的人偶, 又在古老的房舍內, 燈光若再昏暗的話, 還真讓人心裡覺得有點小小恐怖, 就像古時民間鬼故事的感覺.

傳統和室建築有地面炭火暖爐, 可以燒火取暖和烹煮熱食, 走到後方的展覽館, 也有不少東西可以看看. 整體來說, 石黑家頗值得參觀一遊的, 可以讓遊客更加深入認識武家風格所在.

我們到訪角館剛好是節分祭的日子, 記得去年此時我是在嵐山天龍寺參加了節分祭的祭典儀式. 今年則是在角館, 地點在神明社, 我們沒有把所有的角館武家建築都參觀完, 因為想要保留時間去參加節分祭. 時間是下午四點, 距離表町武家屋敷通至少有一段路程, 加上下雨路面積雪和泥濘不堪, 我們就結束了角館武家的參觀, 直接步行到神明社去.

我們大約走了一二十分鐘, 走到了神明社的入口. 此時天色依舊陰雨不止, 還真懷疑這樣的春季節分祭能舉辦的起來嗎?

爬上登山步道, 愈來愈接近神明社所在處. 但是此時似乎看不到幾個要來參加祭典的民眾, 不像去年天龍寺那樣的熱鬧, 讓我不禁懷疑會不會因為下雨, 來參加祭典的人們不來了?!

我們走到了神社前, 旁邊有搭起了棚子以及幾位工作人員, 提供免費的酒釀甜湯熱飲讓來賓飲用, 我一共喝了二杯, 因為熱熱甜甜的, 真的很順口. 總算等了快半小時, 參加祭典的人漸漸多了. 有趣的是, 好多小孩和家庭來參加, 而且大家似乎都是熟識的朋友鄰居, 彼此互相熱情寒喧和問候. 小孩子就和同伴們追逐嬉戲, 不過參加的人們, 尤其是小孩子, 都準備了一個袋子, 為的就是待會兒祭典活動”撒福豆”儀式時, 可以裝載撒下來的福豆.

眼前經過兩個穿著傳統和服的小女孩, 感覺似乎是祭典中重要人物, 因為她們的穿著和其他參加的民眾完全不同, 似乎是有頗重要的身份地位. 另外還有一個身著傳統和服的小男孩, 和這兩個女孩, 都是儀式活動中重要的主祭人員.

等了好一會兒, 神明社內的祭典活動結束, 便開始了撒福豆的活動. 就像我在嵐山天龍寺看過的一樣, 所有的人為了搶前方工作人員撒出來的福豆, 全部搶成一團, 擠成一團, 不管大人小孩, 都為了多拿到一些福豆忙得不可開交, 我還是站遠一點, 以免被這一群激動的民眾撞傷了. 不過還是有例外的事發生, 因為之前下雨我們都有撐傘, 後來雨停後我把三折傘收合起來拿在手邊, 結果沒想到福豆竟然自動飛到我的傘內, 而且主辦單位為了讓大家都有福豆可以拿, 準備了超多的福豆(大都是節慶的點心, 如花生, 日式蔴糬, 或是和菓子等, 有一個旅伴第一次參加, 和當地的民界搶福豆搶得十分開心, 我和另一位因為去年看過了, 今年就站遠遠的觀賞看看就夠了.

我的角館一日遊就在神明社”節分祭”的活動中結束, 很想看看夏天的角館景象, 原本預訂2011年七月想再遊此地的, 結果因為地震發生, 我的日本東北二度遊就無寂而終了. 也不知何年何月何日, 會再到此地遊覽.

Pureing
Pureing

Je voyage donc je suis. 因為喜歡旅遊,所以分享喜歡的風景

文章: 671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