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漫遊(Czech)

原本往常這個時間,我應該都在旅遊的路途上,忙著到處拍照賞景走透透,結果一個世紀病毒疫情,打亂了我今年原本的計劃–羅馬尼亞+布拉佩斯+波蘭之旅,現在只好翻以前的照片寫遊記了。

布拉格,算是三度再遊了,因為我前二次都住宿停留四至五天,所以這次三度再遊,就沒特地安排市區景點詳細計劃,唯一有安排的就是二間著名咖啡館一遊,早上去 Cafe Imperial 帝國咖啡館吃早餐,中午去 Cafe Savoy 吃午餐,這二間咖啡館預定很簡單,直接上它們的官網預定日期時間人數就可以了。網路有不少遊記照片分享二間咖啡館資訊,我實在不大會寫飲食遊記,就姑且不多介紹了。

遊記前面幾張照劃,我特意再成黑白照片,只是剛好處理時發現黑白照效果不錯,加上夏日陽光太強,色彩有點失真,處理成黑白照片倒挺有感覺的。第一張是著名的查理大橋,當時我是不到七點就出門了,打算來拍無人的查理大橋,結果我錯估啦局勢了,沒想到橋上已經不少遊客到訪,都是為了拍沒人的橋景。因為去年行程前段在葡萄牙,我六點半出門都沒什麼遊客的,在里斯本市區逛到八點多,才逐漸有遊客身影出沒。萬萬沒想到布拉格實在太太熱門啦,網友有分享資訊給我,可能要清晨五點來卡位,才能拍到沒有人的查理大橋,我當時有想過,只是大清早出門,沒有地鐵搭,自己一個人還是有點擔心,結果六點半出門到了橋上,就是下圖了。

另一個也是必遊景點則是舊城廣場,這裡的天文鐘以及泰恩教堂,幾乎也是必定要打卡拍照的景點。那天早上還有幾組新人在此拍婚紗,能把這樣一個中世紀古城留影在婚紗相片內,也是十分浪漫又值得一輩子回憶的事。

舊城廣場週圍的房屋也都是具有特色的歷史建築,無論巴洛克式,哥德式,還是新古典主義,或新藝術風格,有興趣的人可以慢慢欣賞探索一番,學理工背景的我看這些歷史景物建築,還是只能從文字資訊去理解分析了。

因為是清晨,幾乎一直遊客聚集的舊城廣場,難得看到下圖乾淨沒太多人影的畫面。

布拉格三遊,第一次是 2006年酷寒,第二次是2016年盛夏,第三次就是2019年,連續來三次,雖然該看的都看過了,但是站在 Vltava 河岸遙望對完的城堡房屋,又剛好這樣美麗的藍天清晨,依舊令人感到十分感動。

鏡頭拉近把布拉格城堡拍清楚一點,布拉格城堡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堡,占地七萬平方公尺的面積,從古至今波希米亞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以及捷克斯洛伐克和捷克共和國總統辦公室也都在於此。這座城堡是布拉格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之一,每年吸引超過180萬遊客。一般我們遠眺看到的是城堡內的聖維特主教座堂(Katedrála svatého Víta, Václava a Vojtěcha),也是捷克最大、最重要的一座教堂,哥德式建築的精彩典範,其中有許多波希米亞國王的墳墓。

不過這次我沒有安排去布拉格城堡一遊,這一天安排很簡單,只是隨性走走的布拉格漫遊,因為三遊布拉格,不想為了踏點拍照行程忙碌,結果那一天我整整拜訪了三間咖啡館,把上次布拉格之旅沒機會達到的咖啡館踏點,一天完成了。沿著河岸到了著名的查理大橋,此時才七點多已有不少的晨遊拍照遊客了,看來大家都知道要拍照一定要一大早啊,查理大橋是一座跨越伏爾塔瓦河的著名的歷史橋樑。一開幺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四世始建於 1357年,完成於15世紀初,直到1841年,作為跨越伏爾塔瓦河的唯一橋樑,查理大橋是聯接老城與布拉格城堡及鄰近地區最重要的通道,也使得布拉格成為東西歐之間重要的貿易通道。該橋最初稱為「石橋」(Kamenný most)或「布拉格橋」(Pražský most),直到1870年才命名為「查理大橋」。

下圖是位在舊城區入口的老城橋塔,有開放登頂賞景,原本我也打算一遊,後來時間不夠只好作罷。若時間足夠的人,可以挑一天二段不同時間,上午是老城橋塔,下午是小城橋塔,看一下不同角度方向的查理大橋景色。

記得我第一次來查理大橋是,剛好是最冷的一年寒冬,當時布拉格的氣溫零下十七度,真的太冷了,比一般平均溫度還低了十多度,那時的查理大橋幾乎沒什麼遊客,橋上小販也是幾乎難見,因為沒有遊客就沒有生意。當時的照片給朋友看,大家都說太罕見了,沒什麼遊客的查理大橋太難得了,改天我應該把電腦硬碟多年的照片找出來分享一下。

這是從小城方向拍舊城方向的查理大橋,早上七點多,太陽已在上升,遊客都在把握時間拍照。

曾有朋友說過,攝照拍照最理想的時間是上午九點以前,尤其是夏天,因為再晚一點就陽光過強,景物色彩就容易失真也會過曝。我拍照一向是相機拿了就亂拍一通,完全沒有在注意這些細節,等到回頭看當初的照片,才發現真的耶,清晨的色彩鮮明恰到好處。

以下資料參考: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l%C3%A1_Strana

照片中的布拉格城堡位在布拉格小城 (Malá Strana),別稱小城區 (Lesser Town),坐落在山坡上,可一覽伏爾塔瓦河景,經過查理大橋可以直通舊城區。它是布拉格最古老的地區,在中世紀時是布拉格的德國人的主要居住地,有許多教堂,宮殿和其他古蹟,以及花園和果園綠地,一個十分吸引遊客的地方。

巴洛克建築在小城區占主導地位,此地區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巴洛克時代之前。1541年發生毀滅性大火後,巴洛克式建築最終在該風格被導入小城區並佔據了主導地位。此地有幾個著名地點:

華倫斯坦宮(Valdštejnský palác)是一座巴洛克宮殿,位於捷克首都布拉格的小城區,目前是捷克共和國參議院所在地。華倫斯坦宮是小區規模最龐大、最令人難忘的巴洛克時期建築,當時的皇帝斐迪南二世的元帥下令建立,在空地上建造了26座新的住房,龐大的宮殿建築群有五個庭院和一個法國花園。

另外,聖尼古拉斯教堂(Kostel svatého Mikuláše)是捷克首都布拉格的布拉格小城區中心的一座教堂,易與布拉格老城的聖尼古拉教堂相混淆,這座教堂是僅次於聖維特主教座堂之後的第二大宗教場所,它被描述為布拉格巴洛克風格的最大典範。

倘若你沒有太多想法,只是想走走看看 Vltava 沿岸以及查理大橋,記得要在橋面上多欣賞一下小區的遠眺景色,波希米亞紅屋頂在陽光下閃耀。

在布拉格小城區漫遊說真的有點小難度,每條路都不是筆直的,在地圖上看來就是左彎右繞,結果我原本想去看連儂牆,後來繞到最後又走錯方向。我看看時間差不多,還是繞回查理大橋回到舊城廣場再拍個照,待會兒就要去帝國咖啡館吃已先預約時間的早午餐。

清晨的舊城廣場,遊客暫時沒有大量出現,二邊的餐廳商店還沒開門,各式貨車司機行駛或卸貨中。記得上一次來,因為出門晚了,結果就是爆多的遊客,連走路通過都有點困難,加上夏天炙熱,不少亞洲遊客都撐了洋傘遮陽,造成拍照還有步行的難度,說真的,我第一次看過在歐洲大城市時,有這麼多的洋傘出現,後來才知道是當地特色紀念品–彩繪布拉格洋傘。

然後就是等待要觀賞天文鐘整點報時當下,一堆洋傘還有自拍棒,擋在你面前,加上我的身高又不夠,只見一堆傘海在眼前起伏。總算,這次再遊來一大早,雖然沒時間等待整點報時,但是不用跟一堆洋傘以及自拍棒格鬥,嗯,還是很不錯。

布拉格的天文鐘位在舊市政廳所有處,現在也是遊客服務中心,可以花錢搭電梯或爬樓梯登頂,有時間的話,我強烈建議要登上天文鐘看一下舊城廣場的景色,十分值得的體驗。布拉格天文鐘包括三個主要部分:天文鐘面,代表太陽和月亮在天空中的方位,顯示各種天文資料;「行走的使徒」,每小時顯示使徒和其他移動雕塑;下部的日曆盤代表月份。機械鐘和天文錶盤是布拉格天文鐘最古老的部分,天文鐘於西元 1410年首次安裝,使其成為全球第三大天文鐘。原本的天文鐘在西元 1945年5月7日至8日,在布拉格起義期間,受到一部份的毀壞,之後加上重建於 1948年重新運行。直到今日,陸續也進行了幾次修復工作,天文鐘至今仍在運作中。

以上資料參考:https://en.wikipedia.org/wiki/Prague_astronomical_clock

 

此時的舊城廣場上有二三對新人在拍婚紗照,這幾年歐遊自助婚紗攝影變成一種風氣,幾乎在著名的歐洲中古世紀的大城市,經常可以看到。另外,還有一些網拍服飾也流行到歐洲拍攝服裝照片,搭配這些富有中古世紀文藝氣息的城市景點,更增添了服飾商品廣告效果。

看到眼前的新人和攝影師團隊,不斷的取景和變換角度,在清晨尚無太多遊客的布拉格廣場,捕捉到精湛生動的畫面,留給這些新婚情侶最棒的精彩回憶。記得我第一次想來布拉格旅遊,是因為一部韓劇”布拉格戀人”,當時一心一意想來看看女主角在舊城廣場上的許願牆,結果事實是那是戲劇刻意營造出來的場景,現場根本什麼都沒有啦!因為那座許願牆其實是胡斯雕像的底座牆而已。

P1060158-2.JPG - 2019summer

其實我也不是要追求浪漫,只是想親眼看看這座許願牆而已,事實證明不少電視戲劇經常為了劇情效果,會假設一些不存在的場景,所以看戲的人們就不要太在意啦!哈哈哈~~~下圖照片中就有二對白色婚紗新娘,看來在布拉格拍婚紗照可是十分熱門的選擇,相較於西歐國家中的古城,東歐捷克消費指數不算高,預算花費也不會太多。

鏡頭換個角度,出現了一位全身紅紗的新娘模樣,搭配背景的舊市政廳,中古世紀的色彩為背包,感覺好像一副中古世紀的人物影像在眼前呢。

舊城廣場(老城廣場)算是一個古老的廣場,上面有一位宗教改革先驅揚–胡斯雕像,他因為反對羅馬教宗販賣贖罪券而在康斯坦茨被教廷以火刑處死,因而引爆了胡斯戰爭,所以這裡也常被稱為胡斯廣場。舊城廣場上除了天文鐘之外,另一個吸晴景點就是雙尖塔哥德式造型的泰恩教堂,高度有 80公尺,從十四世紀開始就是此地區的主要教堂。寫到這邊便想到了,我到了三次,卻一次也沒有進去看過,心血來潮上網查了一下,它的開放時間有限定,其次內部也不許拍照,而這二座八十公尺高的雙塔也沒有對外開放,儘管如此,旅遊至此,一定要來看看這個顯著的舊城景點,從早到晚都是十分吸引人。

此外,舊城廣場週圍的中世紀建築物,如下圖位在廣場四周的房屋,在旅遊書上有介紹到的:石聖母之屋、石鐘之家、葛茲金斯基宮、石羔羊之家、獨角獸之屋,以及二隻金熊之屋和卡夫卡之家,都是值得好關注的藝術建築,我建議可以參加 Mook 中文旅遊書的介紹,對照裡面的地圖和地名,一一比對仔細欣賞這些建築物,號稱是一套完整的建築教材,絕對可以收獲滿滿。

因為時間不多,離預定的帝國咖啡廳早餐時刻快到了,我沒辦法把這些藝術各式風格的建築物一一細看,只能簡單拍照紀念了。

後來這一天的布拉格漫遊,上午有一段時間我是搭車去修理行李箱了,自助旅遊最怕的就是行李箱故障,尤其是下方的輪子。這次旅遊很不幸的,我又在行程第一天航程抵達時,行李箱的輪子被航空公司摔壞了,這種經驗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上次是 2016年挪威之旅,也是一樣的情況。基本上,若你的行李箱成本不高,我想就直接讓航空公司換一個新的給你算了,而我的行李箱是買了有號稱十年保固的牌子 Samsonite,我是了它的輕質量好用(我人太瘦小,行李箱愈輕愈好),只能跟航空公司要求賠償維修費用,最快的方法是跟原廠詢問維修點,恰巧在我行程中途停留點,剛好是布拉格,確定有維修零件後就自行去修理了,費用由航空公司支付不用另外花錢,除了搭的計程車資要自付(僅管如此,行李箱能在旅行中途修好,行程才好繼續啊)。

後來行李箱修理完後,我去了 Cafe Savoy 吃點心,也是網路預訂好,自己一個人,可惜咖啡館外面正在裝修,拍照畫面中有施工鷹架,不過內部照常營業,沒有影響。它的營業時間算頗長,上午八九點到晚上十點,算是百年人氣咖啡館,點心種類很多,很適合喜歡吃輕食的旅人一遊,內部裝潢也頗華麗,值得去坐坐。前面寫過飲食文不是我的專長,就提供一下它的地點:

Cafe Savoy :Vítězná 124/5, Vítězná 5, 150 00 Praha, 捷克
https://g.page/cafe-savoy?share

吃完咖啡點心後,又開始我的布拉格漫遊,從 Cafe Savoy 出發,穿越伏爾塔瓦河,這一天天氣算是熱浪,氣溫有攝氏零度35度,我下午一點多在河道上的 Most Legií 橋,緩緩地步行,也同時欣賞河道上的景色。

西方人的夏日就是和水分不開,不能去海邊度假,至少也要在河流中划船戲水一番,看到伏爾塔瓦河上穿梭不少的各式人力小船,搭配後方的藍天白雲,二岸綠樹,一幅布拉格夏日風情畫就在眼前。

下圖照片可以看到河流遠處的查理大橋,還有小城區的布拉格城堡尖塔,我當時心想若氣溫可以再低五度,應該就很完美了。在這樣揮汗如雨的天氣漫遊,若不是景色很棒,還真是需要一番毅力的。

三遊布拉格大概最大的收獲,就是這條伏爾塔瓦河(捷克語:Vltava),是捷克最長的河流。這條河流發源於波希米亞森林,自南向北流經南波希米亞州、中波希米亞州和首都布拉格,在梅爾尼克注入易北河,全長430千米,流域面積28,090平方千米。這條長長的伏爾塔瓦河也算是捷克土地上重要的水資源,只是在歷史上也發生了數次河水氾濫事件,其中最嚴重的一次就是西元 2002年八月,受到當年歐洲洪水的嚴重影響,當時造成不少傷亡,並在布拉格地帶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包括了查理大橋以及市區若干重要景點古蹟,幾乎都泡在水里,造成日後需要不少金錢時間進行整修。之後在 2013年再度發生洪水淹沒事件,但是因為之前的經驗,己預先伏爾塔瓦河兩岸豎起了金屬屏障,以保護歷史悠久的市中心。

以上資訊來源:維基百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Vltava

當年的布拉格淹水事件,我還在印象中記得新聞報導的畫面,這一條河流真的深深影響了布拉格整個生命經濟重要關鍵。

在橋的盡頭是布拉格國家劇院,下圖照片就是。布拉格國家劇院是位於布拉格的一座劇院,被稱為捷克歌劇的母校,並且是捷克歷史和藝術的國家紀念碑。國家劇院屬於最重要的捷克文化機構,擁有豐富的藝術傳統,有助於保存和發展國家最重要的特徵–捷克語言以及一種捷克音樂和戲劇性思維方式。如今,國家劇院由三大藝術團組成:歌劇,芭蕾舞和戲劇。布拉格國家劇院的建設資金始建於1868年,建設資金系來自捷克全體國民募款。國家劇院於1881年6月11日首次開放,以紀念奧地利王儲魯道夫的到訪。然而同年8月12日進行裝修工作時起火,燒毀了銅頂,禮堂和劇院舞台。

這場大火被視為一場捷克全國性的災難,使得當地人民決心接受進行重建修補工作,在47天內,收集了100萬當時貨幣。當時的建築師 Josef Schulz 被召集到重建工作,改變了禮堂的面積,並考慮了 Zítek 的設計風格,設法將不同建築師的三座建築合併在一起,形成了絕對的風格統一。國家劇院的建築於1883年11月18日舉行了開幕典禮,該建築具有完善的技術設備(電照明,鋼結構舞台),幾乎無需任何改動即可使用近一百年。之後在西元 1997年再度進行整建工程,直到西元 1983年再度開放使用中。

以上資訊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National_Theatre_(Prague)

記得我第一次來布拉格有隨同旅伴在布拉格國家歌劇院(Státní opera)看了一部茶花女的歌劇,印象之深刻,加上這裡的票價遠遠比奧地利歌劇表演票價低多了,只是一直沒有機會能再遊布拉格時,再去體驗一下布拉格看戲劇表演的機會,也是三遊布拉格的小小遺撼。

接著我到了 Václavské náměstí 瓦茨拉夫廣場,這裡也是不少餐廳和紀念品商店聚集的場所,布拉格新城的商業和文化生活的中心。在此曾經發生過許多歷史事件,這也是示威、慶典和其他公共集會的傳統地點。其實以傳統印象來說,這裡不太像一個廣場,而是更像一條大道,其形狀是一個極為狹長的長方形,廣場的東南方地勢較高,末端是雄偉的新古典主義建築——捷克國家博物館,西北端則延伸到新城與舊城的邊界,在廣場一端有一個 Saint Wenceslas 雕像。西元1989年,在天鵝絨革命期間,在這裡舉行了大規模遊行示威,人數高達數十萬人甚至更多。不過看到資料上介紹到夜晚這裡較不一樣,是聲色場所聚集地點,所以若夜晚到此,還是小心一點為上。

P1060220.JPG - 2019summer

離開瓦茨拉夫廣場後,我又來到了另一座古蹟鐘樓 Henry’s Tower,Church of Saint Henry and Saint Cunigunde 教堂的原始鐘樓 ,位於Jindřišská 街和布拉格新城區 Senovážné nám 廣場西南端之間。它的高度達到65.7公尺,因此是布拉格最高的獨立式鐘樓。鐘樓於1472年至1476年間以哥德風格建造,由砂岩製成,帶有木製屋頂和石板屋頂。西元 1648元期間布拉格被瑞典人圍,Henry’s Tower 被瑞典大砲摧毀。西元1757年,又被普魯士軍隊將布拉格圍困時,再度遭到損壞。西元 1801年時,修長的哥特式屋頂不能承受大風的襲擊。而後在1876年至1879年期間,根據建築師 Josef Mocker 的設計對塔進行了徹底的修復和新哥德式重建。重建後,這座塔達到了65.7公尺的高度,成為布拉格最高的獨立式鐘樓。

以上資訊來源:https://cs.wikipedia.org/wiki/Jind%C5%99i%C5%A1sk%C3%A1_v%C4%9B%C5%BE

 

接著繼續走到了新藝術風格的市民會館,是布拉格的音樂廳和地標建築,在捷克共和國的建築和政治史上都是一座重要建築。它座落在舊城與新城之間的共和國廣場(Náměstí Republiky)。這座新藝術運動風格的建築是當時捷克民族主義的結晶體,由頂級捷克藝術家進行裝飾。正立面入口上方是大型陶瓷半圓馬賽克,「向布拉格致意」,是卡雷爾 Špillar 的作品,兩旁是拉吉斯拉夫沙勞恩的寓言雕塑,而裝飾工作則是約瑟夫馬扎特卡等人的作品。內部有阿爾豐斯·慕夏和馬克斯·什瓦賓斯基等名家的壁畫,全都是民族主義的主題。

以上資料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8%82%E6%B0%91%E4%BC%9A%E9%A6%86

 

今日國民會館建築被用作音樂廳,宴會廳,民用建築,並包括咖啡館和餐館,大樓中的許多房間並未對外開放。

再來是位在國民會館旁邊的火藥塔, 布拉格老城的一座哥德式城門,是該市的地標之一。火藥塔修建於1475年,是布拉格的13座城門之一。火藥塔從大門開始,大門是皇家路線的第一部分,從那裡一直通往布拉格城堡。1485年,國王 Vladislav Jagellonský就將他的住處遷到了布拉格城堡但是,火藥塔對於君主們仍然重要,直到1836年之前,他們都要通過此門前往聖維特主教座堂加冕。大約在18世紀中葉,它曾作為火藥倉庫, 因此它被稱為 Prašná 火藥塔。

以上參考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81%AB%E8%8D%AF%E5%A1%94

再來就是一個網路上流傳的攝影師景點,燈泡樓梯,它就在黑面聖母那棟建築內部,一開始要找還不容易,只要記得看到黑面聖母就是了。它的一樓是咖啡廳餐館,不難找到地點。地圖上位置在:https://goo.gl/maps/BfB3NkjukyEUo34W8

它的特別是從下面看上看,旋轉樓梯造型像一個燈泡,在網路一些打卡照片可以看到,叫做 Light Bulb Staircase。

你要拍照記得要找好角度,其實我覺得用自拍棒更好拍,因為樓梯中心正下方不是可以進入的地區,你只能把腰盡量彎到可以拍攝角度。

結果就是我前後好多照片,然後路過的人,一直在看我,心想這個人怎麼這麼奇怪,我也很怕內部的住戶經過不高興影響到他們心情,所以都拍一下出去看照片,然後再拍再看。

結論就是黑白照比彩色照片有 fu 啦!

再來是另一個著名景點,在一間購物中心旁邊,卡夫卡旋轉人頭像,如下圖。這一尊算是卡夫卡系列雕像最吸引我的,因為我上次來完全沒注意到這個,直到網友分享才知道我上次竟然經過沒注意到。其實布拉格市區有好幾個卡夫卡的紀念雕像,我原本有打算一一探訪,後來時間不便只去了這個巨大金屬旋轉人頭像。

Franz Kafka 法蘭茲卡夫卡出生於一個中產階級的德系猶太人家庭,是德語波西米亞小說家和短篇小說作家,被廣泛認為是20世紀文學的主要人物之一。他接受過律師培訓,完成法律教育後,被一家保險公司專職工作,迫使他放棄業餘時間來寫作。在他的一生中,卡夫卡給家人和親密朋友(包括他的父親)寫了數百封信,他與他之間有著緊張而正式的關係,後來於1924年因結核病去世,享年40歲。卡夫卡的作品融合了現實主義和夢幻般的元素,通常具有孤立的主角面臨怪異或超現實的困境以及難以理解的社會官僚權力的特徵,它被解釋為探索疏離,存在焦慮,罪惡和荒謬的主題。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包括模具變形記 “Die Verwandlung” (“The Metamorphosis”),明鏡流程 Der Process (The Trial),並達斯宮Das Schloss (The Castle)。然而,卡夫卡這個名詞已成為一種術語,用來形容像在他的著作中發現的情況。

最後,放上二張布拉格漫遊踏點的景點:窄巷,和黑色聖母。前者算是全世界最窄的巷子,寬僅有50公分,在布拉格的 Mala Strana街區,位處兩棟建築物的中央,有10公尺長的小巷道。因為寬度極窄無比,僅能容許一人通過,所以裝設了紅綠燈來控制二方行人經過,可惜我去的時間太早,這條窄巷是關閉的,不過這個地點意外成了打卡熱門景點,有機會一遊也可以試試。

窄巷 U Lužického semináře, 118 00 Malá Strana, 捷克
https://goo.gl/maps/PD3RjcUmvE7UKLDt5

後者是剛剛提到的黑面聖母 Dům U Černé Matky Boží,設計和建造於1911~1912年之間,位於 Celetná 街和 Ovocnýtrh 拐角處。這是建築師 Jose fGočár 在布拉格立體主義建築的第一個實例,Black Madonna 房屋最初設計為容納百貨商店,一開始用石雕來命名的最初是在同一地點上裝飾兩座巴洛克式建築之一。1994年,該建築成為捷克藝術和文化的中心,並在2002~2003年間進行了大規模的翻修工程之後,這座建築被捷克立體主義博物館收藏。第四和第五層是捷克美術博物館策展的立體派藝術永久展覽。

以上資料參考:https://en.wikipedia.org/wiki/House_of_the_Black_Madonna

這一天的布拉格漫遊,最後是我自己去參加香水調製課程,畫上完美的句點,當時的遊記寫在~布拉格自製香水體驗(Czech)

https://xuite.tw/x/krhkd

我的布拉格三度漫遊又是一次美麗的旅遊回憶,用下圖伏爾塔瓦河和美麗的小區城市畫上句點。

Pureing
Pureing

Je voyage donc je suis. 因為喜歡旅遊,所以分享喜歡的風景

文章: 671

1 則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