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㪫山一日遊-延曆寺(東塔,西塔,橫川),花園博物館

比㪫山是我去年二月冬遊京都就想去的景點,只是冬季山路結冰巴士纜車停駛,只好放棄冬遊的想法。到了七月再訪,毫不意外的京都行程中一定要加入比㪫山一日遊。一般前往比㪫出的方式有二種:一是搭㪫山電車到”八瀨比㪫山口”站轉登山纜車,一是直接從京都市區搭巴士直達比㪫山所在地。當天的行程我沒有仔細查訪資料,以致於使用了-KTP 關西週遊卡三日卷-搭㪫山電車到了”八瀨比㪫山口”,才知道還要另外購買”比㪫山一日卷”才能搭登山纜車,而且這張”比㪫山一日卷”直接就包括了”叡山電車(出町柳-八瀨比㪫山口)的車資了,真是失算。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比㪫山位在京都東北方,橫跨京都府和滋賀縣,建立於延曆7年(西元788年)傳教大師最澄,擁有1200多年歷史。自古以來,一直是日本佛教重鎮,培育許多名僧,有”日本佛教之母山”的美稱,並在西元1994年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比㪫山蒼翠密林遍布,古老廟宇堂塔錯落林間,觀景台可以眺望日本第一大湖-琵琶湖,從比㪫山搭車不到一小時即可抵達琵琶湖,來趟琵琶湖遊船,讓一天的行程飽覽靈峰古剎與山光水色,充滿知性與感性。(以上文章來自-京都日歸小旅行,行遍天下-的介紹)。

看完以上文字介紹,讓人不得不對比㪫山一遊充滿期待,我沒有加入琵琶湖遊船行程,只是純粹走訪比㪫山的幾處古剎寺廟,以悠閒旅遊的心態,好好感受一下不一樣的宗教洗禮之行。

冬遊比㪫山除了自己開車或是搭計程車,一般而言是沒有大眾交通工具可以前往的。

我們是七月中旬前往的,一大早就出發搭巴士前往出町柳,搭㪫山電車抵達”八瀨比㪫山口”。只是搞不清楚狀況的我們,問了售票櫃台半天,才搞清楚 KTP 關西週遊卡不能搭乘比㪫山登山纜車,要另外購票才行。最後售票人員建議我們購買”比㪫山一日卷”,價格是日幣2100元,可以搭乘登山纜車和比㪫山區的巡迴巴士(東塔-西塔-橫川),以及山頂花園博物館的入場參觀無料,詳細的資料因為是季節限定(春-秋),在京阪電車的官網無法查到,我只在一個日本旅遊網站有看到簡單資訊:http://tabi.iinaa.net/JapnPass/siga_hiei.html

這次七月初夏訪京都行程前面好幾天,幾乎都是陰雨綿綿的天氣,一直到了七月中旬,天氣才逐漸放晴。這一天到了八瀨車站天空一片晴朗,剛好選擇非假日到訪的優點,遊客不多,令人感覺到舒適寧靜的環境。不像市區各大景點都是人氣鼎沸,這裡有點世外桃源的感覺,大自然的環抱之下,青山綠水藍天白雲在你週遭。

我們買好票後趕緊搭上纜車,纜車是半小時一班,若來不及搭到得再等半小時,還好站務人員知道我們準備搭乘正在購票,有特地等了我們小小一會兒。在日本和瑞士經常有機會搭登山纜車,但是有機會可以搭到遊客不多的纜車還真是得碰運氣,這一天搭車的人真的不多,所以我們可以盡興的左看右看拍照賞景。比㪫山高度約八百多公尺,但是由於它的一側是琵琶湖,所以若是天氣晴朗之時,還可以鳥瞰琵琶湖,我們真的運氣不錯,當天看到了一大片的琵琶湖遠眺景色。

搭纜車觀光是日本常見的旅遊方式,很多地方只要是山區或丘陵,都會有這類型的交通工具,一則方便遊客登高,一則也有觀光經濟價值,相得益彰。只不過日本的山高度不大,不像瑞士動輒就三四千公尺,有時搭纜車登高還得考慮身體狀況以防高山症之類的問題,反觀在日本旅遊完全沒有這方面的疑慮。看到下圖照片,真的視野遼闊令人讚歎,搭到這趟登山纜車還真值得。

第一段纜車行程從八瀨站到半山腰的比㪫站的距離約1.3公里,在9分鐘的時間內急遽爬高561公尺,書上的文字介紹中提到若是楓紅春櫻一片景象,更是極佳美景。雖然我沒能看到此景,但眼前的一大片綠意就十分值得欣賞了。接著,我們下了登山纜車步行一小段又到了另一段空中纜車搭乘處,從此可以一路直達比㪫山頂,全長為486公尺,約3分多鐘。沒想到我們一下子就抵達了比㪫山頂了,相較搭巴士彎延山路一路上來,我覺得搭纜車擁有不一樣的旅遊感受。

我第一次聽到比㪫山延曆寺時,最初以為是單一的寺廟院所,後來一看旅遊資料介紹,才知道它不是一間寺廟,而是幾座寺廟組成的稱呼。主要包含了三個區域:東塔,西塔和橫川,中間的山路距離以橫川最為遙遠,所以基本上還是搭巡迴巴士為便。只是巡迴巴士的時刻只有上午10點到下午4點,必須把握好搭車時刻,以免到時沒車得步行走路了。因為2016年的時刻表還沒出來,我上網查到2015年的時刻表,以供參考。

http://www.keihanbus.jp/local/pdf/local_20150313_timetable.pdf

下圖是巴士站牌處拍到的公車路線地圖。

我們決定第一站先去參觀”東塔”,在入口買了一張”東塔+西塔+橫川”的共通卷,日幣700元,打算把三處都走訪一遍。其實我對佛教研究了解不多,純粹只是想走訪比㪫山延曆寺各堂塔看看。雖然如此,這一天的整體感覺還是讓人覺得很充實。這一天不是假日時段,遊客不多,售票窗口的先生好奇的問了一下我們是那裡人,一聽到台灣人,便立即想跟我們多交流一些,只可惜我們對他了解的一些所謂的台灣人物不是很熟悉,沒能多聊些什麼。

一般大家都是選擇-東塔-做為比㪫山延曆寺參訪的第一站,真正的延曆寺其實包含了500多公頃境內的所有堂塔,自然山林,以及修行僧侶的總稱,意即萬物皆有佛性,遍地即為伽藍之意。在全盛時期甚至可以達到3000座寺廟院所,與奈良的興福寺並稱「南都北嶺」。而後歷經了織田信長「火燒比㪫山」事件,堂塔伽藍悉數化為灰燼,之後豐臣秀吉以及德川幕府加以重建,目前三大區域(東塔,西塔和橫川)共有150座左右的寺院,每個地區有一個代表性的佛堂。

下圖是東塔入口走進來,第一個看到的”大講堂”,在昭和31年燒毀之後,從坂本移設過來的講佛堂。堂內供奉本尊是大日如來,左右則是在此修行各宗派的宗祖雕像。目前是日本重要的國家文化財。

東塔是延曆寺三塔的中心,為延曆寺的發祥地,而此地的總本堂-根本中堂-更是延曆寺上百座堂塔中唯一被指定為國寶級的建築。因此,到訪東塔的遊客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實際參訪-”根本中堂”。我們到訪同時正好在進行維修整建,不過大體上還是不影響參觀,入內參觀必須脫鞋換上寺方準備的拖鞋,內部是不能拍照攝影的。根本中堂主要供奉藥師如來,相傳於延曆7年(西元788年)始建,之前經過幾次災害損毀又再度重建,現今的外觀是西元1642年時德川家光下令重建的,花了八年的時間建造完成,目前是延曆寺最大的佛堂。

入內走訪了一圈之後,遊客陸續到來,國寶等級的佛堂果然是大家必要親自拜訪的宗教聖地。在裡面有一盞”不滅法燈”,相傳歷史竟是1200年前點燃至今,只是另有一說在織田信長”火燒比㪫山”時,就已經被熄滅。無論是那一種傳說,參訪此處聽聽佛經,澄清心靈,也是不錯的。

在比㪫山延曆寺官網有提到,若是有心到此處修行體驗的話,也可以申請此處會館住宿包含食宿。資料請參考: http://www.hieizan.or.jp/keidai/toudou#t2

接著我們又走到了另一處-文殊樓,它位在根本中堂東側的高處石階之上,你得先爬上石階才能參訪。據說是慈覺大師參照中國五台山的文殊菩薩堂而建造,西元1688年燒毀後又再重建於此。有興趣的人可以脫掉鞋子走到裡面爬梯登高到二樓,只是要先說一下階梯陡又窄小,手上儘量少拿東西會比較方便。

文殊樓的位置較高,周圍環繞綠林,照片拍下來的景色感覺十分不錯。

我們在文殊樓四周觀賞了一會兒,再繼續往下走,前往”阿彌陀堂”。

阿彌陀堂位在比較內部的區域,必須再往內走去,不過我看到有一位行動不大方便的日本人,雖然這裡的山路和階梯對他而言有點辛苦,他雖然慢慢走卻也是一步步走到了目的地,果然一個虔誠參拜的佛教信徒的朝聖意念是十分堅定的。阿彌陀堂是於昭和12年(西元1937年)為供奉神佛和死者做佛事而建立,這裡每天做回向佛事。在阿彌陀堂前面廣場上有一處”水琴窟”,仔細聆聽可以聽到水流經過石窟洞穴的聲音,非常特別。走到這裡,我們稍做了片刻休息,時間是上午十一點多,我順點吃了一點點心,補充水份,以便後面的行程-西塔和橫川。比㪫山這裡有一些小商店,販賣各式點心或限定商品,有興趣的人也可以購買品嘗看看。

離開阿彌陀堂後,來到”戒壇院”,這是天台宗僧侶受戒的重要佛堂。根據傳教大師生前的意願,於西元828年由第一代座主建成此院,裡面供奉釋迦如來,以及文殊與彌勒菩薩的佛像。在此時此候,周遭靜謐的環境,更添加佛院的聖嚴莊重。

我們看到一處路標後,決定步行走”東海自然步道”前往-西塔,而不是搭巡迴巴士,因為這一段路程並不算太長,距離不到一公里左右,徒步時間最多不用30分鐘,所以我和旅伴決定用”走”的啦!這條步道設計還算不錯,沿途大都是樹蔭遮蔽,夏日健行不會太曬,加上山區地勢有點高度,基本上不會太熱。若是時間不趕的遊客,可以考慮走上一小段-(東塔-西塔),體驗一下大自然芬多精的洗禮,感覺挺不錯的!只是要提醒一點,中途有一小段階梯石塊有點小陡,若是腳不好的人,還是要注意一下比較好!

因為是走步道前往西塔,所以我們先看到了-淨土院,其實一開始也沒有注意這個是不是佛寺院堂,後來是看了地圖之後才知道。淨土院是佛教大師的墓地,也是比㪫山最莊嚴肅穆的聖地。西元822年傳教大師圓寂之後,便葬於此地,之後慈覺大師也供奉移於此處。淨土院剛好位於東塔與西塔交界之處,至今12年來籠山的僧侶每日都有供奉之。(這裡的日文介紹我真的翻不大出來,請自行參照官網說明:http://www.hieizan.or.jp/keidai/saitou )

西塔位在東塔北方一公里處,是天台宗第二代座位寂光大師圓澄開創,若是搭巡迴巴士過來只要5分鐘,但是巴士車班半小時才一班,所以我個人覺得步行前往也不算費時費力。下圖是我個人覺得西塔中景色最棒的-荷負堂,兩棟(常行堂,法華堂)外形幾乎一樣的佛堂建築,由一道走廊連接起來,陽光穿過樹梢灑落朱紅色的佛堂上,讓我有種很特別的佛堂聖地的感受。

相傳是具有怪力的弁慶曾經以此穿廊做為扁擔,挑起兩邊的佛堂,所以又有”弁慶的荷負堂”別稱。常行堂供奉的是阿彌陀如來本尊,法華堂供奉的是普賢菩薩本尊,佛堂內部並不供外界參觀。我站在下面,抬頭仰望兩座佛堂,可能是它的建築加上周圍的古木參天,讓覺得感受格外不同。

不曉得為什麼,我特別喜愛這裡周遭景色,於是多拍了幾張照片。

再往後走便是-釋迦堂,西塔區域的中心所在。本名叫做”轉法輪堂”,由於本藍供奉最澄親手雕刻的木造釋迦如來立像,所以又名為”釋迦堂”。它是延曆寺現存最古老的建築,或者說是經曆”火燒延曆寺”事件後,最早重建的佛堂。它於西元1596年重建,由豐臣秀吉移築滋賀縣三井寺的園城寺金堂修繕而成。釋迦堂和內部供奉的釋迦如來像都是重要的文化財之一。

此處不像之前東塔的根本中堂,遊客更少了,因為時間差不多是正午用餐時間,不過它的宏偉莊嚴卻依然讓人感受到佛教聖地的氣氛。我一直就喜歡旅遊去體驗不一樣的人文風景,而比㪫山延曆寺或許一開始跟我所想像的佛教堂塔印象不大一樣,但是參訪完東塔和西塔之後,真的覺得不虛此行的感受。

接著,我們選擇搭乘巡迴巴士前往”橫川”,因為若是步行時間需要一個小時,我想還是搭巴士會輕鬆點。在等車的同時,看到對向的巴士站牌抵達了一輛巴士,從上面下來了一大群台灣遊客,我的判斷應該是好幾個家庭共同出遊,只是中間有部份女仕似乎對行程安排者這種佛教寺塔的參訪,有不少的意見,她們似乎嫌這種參觀佛寺走路的行程不感興趣,一直嚷著要不想參觀想早點結束離開。我是以旁觀者的角度看這些家庭旅遊,的確,比㪫山延曆寺不是像京都市區的清水寺、金閣寺或銀閣寺這麼有人氣的寺廟景點,加上週遭又沒有有趣好逛的特色商店,對於一般習慣逛街購物血拼的女生而言,實在沒什麼吸引力。我也只能為這個家庭旅遊的行程安排者,感到捥惜,他安排的行程算是不錯的深度之旅,只是對於不習慣這種旅遊的成員來說,實在有點可惜了。反觀和我同行的旅伴,還好她們對於我的安排,大都能接受,甚至犠牲午餐健行參訪,也沒有意見。所以,有時旅行成員的組合,也是要妥善考量,我一向不喜歡勉強旅伴完全配合我自己的行程,有時大家可以自各出遊,選擇適當時間會合,也未必不是不好的旅遊做法。

運氣不錯,沒有等太久就搭到了比㪫山巡迴巴士,抵達最後一個地點-橫川。不過搭車的同時,我意外碰到一群年紀較大的日本女性遊客,沒想到竟然會跟他們聊了起來,其實很多日本人對台灣人的印象都很好,只是我會的日文會話不多(20多年前大學修課學過的日文,尚能留在記憶中的用詞遣字還真不多,加上我這些年都往歐洲旅遊,日文大概早放在一邊了),她們又不會英文,有時候想要表達一些字詞,還真是花費不少心絲。不過當她們聽到我是好幾度到訪日本,她們也很高興,也建議我日本旅遊不錯的景點去處。

橫川位在西塔北部四公里處,昔日的宗教聖地。橫川最主要的建築就是-橫川中堂,上面組合圖片上方那一張,就是官網上看到的外觀照片。橫川中堂是慈覺大師圓仁所創建,昭和17年時遭受雷擊燒毀面目全非,昭和46年在傳教大師誕辰1150年盛大紀念儀式中,重新開光復建,是新西國靈地的第18個名剎。這座佛堂建造的方式和清水寺一樣,依懸崖邊而築的舞台造,特殊的造型搭配朱紅色,遠看像一艘船浮在海面。(所以大部份的照片都是選擇前方側拍橫川中堂舞台的角度)

橫川這裡主要的幾處佛堂塔寺有惠心堂,定光院,根本如法塔,我們把握時間一一走訪,照片有的拍不到好角度就不貼上來了。下圖是最後我們到訪的四季講堂,時間是下午一點多,此處遊客更少,身處下圖照片中的環境,靜謐的場所更讓人感受到佛教禪修的氣息,我們沒有做太多停留,因為巴士車班半小時一班。大家肚子都有點餓了,打算搭下午二點的巴士回到比㪫山巴士中心,準備找地方去用餐了。

順利搭上巴士回到比㪫山巴士中心後,忽然看到這裡有一處觀景台,哇,真的好棒的景色!眼前山下這一大片就是著名的琵琶湖耶!

二話不說馬上拍了好幾張照片,上次冬遊京都我有搭車去了琵琶湖八景之一的彥根城,只是冬天日照天黑的快,沒機會到去湖岸邊一遊。沒想到二度再訪京都,比㪫山延曆寺一遊之餘,竟然鳥瞰遠眺了琵琶湖全景,真是意想不到的收獲。

因為時間還算充裕,而且購買的比㪫山一日卷還附了此處”花園博物館”無料入場卷,我們決定就順道看看這一座花園博物館吧!我第一次發現日本人真的超愛莫內這位畫家的,除了巴黎近郊的莫內花園是日本遊客必去的景點(2003年我去過一次),我沒想到的是竟然把整個莫內的畫座真實仿製出來了,我真的太佩服了。

走在這一座花園裡面,真的有身處法國庭園的錯覺,一花一草一木,無一不是精心裁培種植,為的完整呈現莫內畫作中的每一處場景。沒想到比㪫山一遊,還有機會造訪法式庭園,真的太意外了。以下是此”花園博物館”的官網介紹,http://www.garden-museum-hiei.co.jp/ 。不過因為冬天是休館的,所以開放時間只有春季到秋季而已。

雖然法式庭園真的很好看,但是我的肚子也在咕咕叫了,還好花園博物館中有一處餐廳,時間是下午三點多,剛好可以點一份蛋糕下午茶享用,費用是日幣700元,順便休息吹個冷氣,真是舒暢極了。我整整坐了半個多時,順便看看今日拿到的旅遊資料,發現此地不遠有一間旅館,有提供食宿和接駁車,還可以欣賞琵琶湖夜景,看來以後有機會,真的可以考慮住宿於此順道欣賞夜景。有時書中的旅遊資料只能片面介紹該處景點資料,而當地拿到的一手資料,才是更能把握此地各種旅遊賞景的方式。所以,我一個旅遊怪癖就是帶一堆這類當地拿到的紙本資料回去,每次行李箱中至少搬一大疊,有朋友問我真的有用過嗎?我也不曉得,只是覺得總有機會再遊可以翻翻看看的。

在餐廳旁邊還有一個溫泉泡腳池,供遊客泡腳休息兼賞景,此花園博物館剛好地處比㪫山頂,放眼望去就是一大片的琵琶湖區。

園區中也有一處設置望遠鏡的展望台,遊客爬上階梯之後,可以在圓形建築的玻璃窗戶,看到整個山頂四周的地理景觀,包括了琵琶湖以及滋賀縣一大片的區域。

花園博物館整個走一遭也至少要一個小時,很適合參訪比㪫山延曆寺後,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景觀花園之旅。我個人頗喜歡這一座花園博物館的,園區內有二個入口,其中一個剛好就在比㪫山登山纜車所在處。由於登山纜車夏日最晚車班是下午六點,加上還要換纜車搭乘,我和旅伴約好下午五點會合去搭纜車,提早離開比㪫山,以免到時太晚沒車可以搭乘下山。

準備結束行程之前,再多拍了幾張琵琶湖全景,嗯,真是美啊~~

回到登山纜車搭乘處,準備下山了,這一天比㪫山延曆寺的行程順利畫下完美句點。

最後搭乘㪫山電車回到出町柳之後,已經下午六點多了,我和旅伴在附近看到一間拉麵店,二話不說吃拉麵去。很典型的拉麵小店,我點了一份味噌拉麵,旅伴則點了一份紅味噌拉麵,裡面還附了一顆大煎餃。這種很在地口味的小店,果然是一極棒的美味,這一天的行程最後就用這一碗拉麵做一個完美結束吧!

Pureing
Pureing

Je voyage donc je suis. 因為喜歡旅遊,所以分享喜歡的風景

文章: 695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