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隆納近郊小鎮浪漫一日遊:Vic,Rupit,以及山區修道院 Monestir de Sant Pere de Casserres(Spain)

這次我們從巴塞隆納安排了一趟輕鬆的一日旅行,目的地不是觀光客熟悉的名城,而是加泰隆尼亞內陸的 Vic,再走到山谷深處的 Monestir de Sant Pere de Casserres 修道院,最後是山城小鎮 Rupit。三個地方距離不遠、交通安排也不複雜,卻能一次看到市場小鎮、湖畔修道院和石造山城,三種完全不同的風景。

Vic 的節奏安靜又日常,廣場、教堂與街巷仍舊保存著中世紀城市的輪廓。Sant Pere de Casserres 更像是藏在群山和湖水之間的祕密,寧靜、開闊,走在回廊與石牆之間很容易忘記時間。Rupit 則像一座被時間凍住的小村,石板路、木陽台、懸崖邊的步道,每一步都有畫面。

這趟行程沒有安排密集的景點,也沒有一定要打卡的經典畫面,但一路走下來卻特別舒服。Vic 的生活感、Rupit 的山城風景、修道院的寧靜,都讓人覺得加泰隆尼亞並不只有大城市的熱鬧,還有很多安靜、純粹的小角落。如果巴塞隆納旅遊時想換個不一樣的的節奏,這條路線會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000_b.jpg - 行動相簿

私人團行程總覽: Vic,Rupit 和 Benedictine Monastery of Sant Pere de Casserres 修道院

我們在巴塞隆納一共參加了兩個私人包車的一日行程:一個是全英文的包團,走訪加泰隆尼亞的 Girona、Pals、和 Peratallada;另一個則是由當地人的華語導遊帶隊,前往 Vic、Rupit 和 Benedictine Monastery of Sant Pere de Casserres 修道院。這兩趟行程交通都不容易,大眾運輸班次少、站點分散,自駕會比較方便,因此包車算是最輕鬆的方式。

其中最特別的,是我們抵達 Vic 時剛好遇上小鎮市集。每週二或四才有,規模在當地區算是最大,攤位販售蔬菜、起司、雜貨、服飾,甚至還有松露和野菇,種類多到出乎意料,氣氛非常熱鬧。

導覽方面,費用包含門票、餐食、上午的咖啡點心和中餐。我們的華語導遊是加泰隆尼亞人,學中文二十年,曾在北京住過一年,不是亞洲面孔,卻能講得很不錯,也很親切隨和,溝通完全沒問題。只是我自己覺得,她在介紹歷史或文化時偶爾會卡字,可能是一些中文專有詞彙比較不熟悉。她說以前的客群多是澳洲華人,第一次接待來自台灣的旅客,感覺她也很投入、很用心。

行程原本有固定時數,結果最後居然多延了一個多小時,她沒有趕時間,也沒有縮短路線,結束後甚至還把我們送回住宿(原本不含接送),這點算是讓人印象很好。

但也要提醒一下:這條路線比較偏山區,蜿蜒的山路多又長,如果容易暈車會比較辛苦。至於要說哪一個行程比較好?其實兩個都很值得,景點各有特色、交通都不算方便,能包車慢慢玩、輕鬆走,是最舒適的方式。只是價格方面,私人體驗總是偏高,心理上要先有準備。

行程內容: Viator 旅遊網(有英文和華文選擇)

Romantic Villages Day Tour with Lunch from Barcelona

網站:https://www.viator.com/tours/Barcelona/Romantic-Villages-Day-Tour-with-Lunch-from-Barcelona/d562-44832P5?pub=vcps (行程已不再販售)

  • Departure point: Central Barcelona
  • Departure time :8:30am
  • Duration:8 hours (approx.)
  • Return details :Same place of the departure location

Vic is defined by its elegant, enormous Plaça Major, ringed by historic, porticoes buildings, which features a colorful food market twice a week (Tuesdays and  Saturdays) .Benedictine Monastery of Sant Pere de Casserres, will be your next stop, this Romanesque Monastery has been there since the 11th century and it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beautiful Romanesque monuments in Catalonia. Finally, the romantic village of Rupit. A charming medieval village with narrow streets, rock-carved steps and stone houses in a gorgeous natural scenery where you will be able to travel back in time to the 16th and 17th century when the Catalan Robin Hood, Serrallonga, used to hide from the medieval police after stealing from the rich. After these 3 spectacular villages and sites, you will head back to Barcelona around 6pm. Remember that this tour could be available in English and Chinese.

Inclusions

  •  Entrances fees
  • Professional driver-guide
  • Small-group tour
  • Traditional three-course lunch
  • Transport in comfortable air-conditioned minivan

Exclusions

  •  Gratuities (optional)

Additional info

  • Confirmation will be received at time of booking
  • We do not mix language grous, but, occassionally, this tour may be operated by a multi-lingual guide (English, Spanish, Chinese)
  • A moderate amount of walking is involved

巴塞隆納集合出發

一早我們在巴塞隆納的 Arc de Triomf(凱旋門)旁、Passeig de Lluís Companys 集合。因為怕塞車或臨時狀況,我們提早就到了,結果最後發現整團只有我們四個人,等於直接包團,意外幸福。

導遊自己開車過來接我們,因為是小團,就沒有一般私人團常見的九人巴,而是他自己的車。反而更自在,聊天也更像朋友出遊。那天天氣很好,雖然是七月盛夏,氣,陽光剛好、天空清澈,從一開始的氣氛就很舒服。

不過要提醒一下,最好留一支當地可聯繫的電話,導遊一開始因為停車問題想找我們,是直接打台灣手機才聯絡到。這趟行程是半年前預訂,當時沒想到要留歐洲門號,幸好我平常習慣帶一支備用手機,才順利接到電話。如果只靠網路訊息,遇到停車或集合狀況可能會比較麻煩。

上車後我們就啟程前往 Vic 小鎮,沿途景色意外地漂亮。這陣子看了很多秋冬遊記,照片多是溫柔的大地色,但夏天其實有另一種魅力。整片綠意、藍天、還有陽光照在田野上的亮度,讓照片顯得非常有生命力,也是一種盛夏才看得到的風景。

001_b.jpg - 行動相簿
003_b.jpg - 行動相簿

這天的路線有一部份是在山區,雖然海拔不算高,最高不到一千公尺,但屬於典型的蜿蜒山路。華語導遊開車時一路猛打方向盤,後座的旅伴明顯感受到被搖來搖去的節奏,容易暈車的人真的會比較辛苦。

更妙的是,行程表上完全看不出會遇到山路,一路出發都還以為是平坦鄉間,直到開進山谷才發現原來有這樣的段落。甚至有幾段明明是在平地,照理說應該很順,但道路依然彎來彎去——兩邊全是農田,路線像繞著田地「畫 S 型」前進。我心裡猜,可能是當地政府沒有大規模徵收農地,而是依地形就地修路,才會彎彎曲曲地穿過整片綠野。對旅人來說很有趣,只是對暈車的人來說就沒這麼浪漫了。

004_b.jpg - 行動相簿

第一站:Vic 小鎮

Vic 是我們這趟行程的第一站,距離巴塞隆納約 69 公里,離 Girona 也只有 37 公里,是加泰隆尼亞中部相當重要的城鎮。整座小鎮位在海拔約 499 公尺的平原上,因地形與氣候特徵,冬天常出現濃霧與逆溫層,氣溫最低可降到 -10°C、最高也接近 0°C,比起巴塞隆納的冬天冷得多。而夏季因地勢與風向的關係,相對涼爽,被視為避暑勝地。不過夏季的午後雷陣雨和短暫風暴非常常見,反而讓這裡的植物生長旺盛,像青春期橡木等地中海物種都能在此茁壯。

Vic 最有名的,是每週二與週六的市集日。這個市集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九世紀,是加泰隆尼亞地區最重要、也最熱鬧的市集之一。攤位販售當地的新鮮農產品、花草植物、糕點、起司、腌肉、工藝品,近年還加入衣物、配件與生活用品。對小鎮來說,市集就像是一條生命線,維持著日常與商業活動的流動。

也因為城市地位重要,再加上市集吸引大量外地旅人,Vic 在舊城區外特別興建了一座大型地下停車場。華語導遊開車帶我們下去停車時,我還愣了一下——沒想到一個西班牙小鎮也會有這麼現代的基礎建設。傳統街區在上頭,地下卻藏著龐大的停車空間,算是兼具古城風貌與現代需求的一個有趣對比。

100_b.jpg - 行動相簿

此外,Vic 城鎮本身的官網旅遊資訊十分充足,提供了不少相關訊息,無論食宿交通,甚至當地導覽,應有䀆有,而我剛好找到一個介紹 Vic 旅遊步行路線地圖。

官網:http://www.victurisme.cat/en/que-s2019hi-pot-fer/que-oferim/ruta-turistica

整體來說,Vic 是一座歷史底蘊非常深厚的加泰隆尼亞小鎮。城市裡除了博物館與大教堂,還保留了一座羅馬神廟,從古城時期一路延伸到中世紀與近代,都留下了清晰的痕跡。過去這裡以紡織業聞名,但產業已逐漸衰退,如今轉型為農產品加工重鎮,尤其是火腿、豬肉與香腸製品,在加泰隆尼亞相當有名。我們在車上就看到幾間大型工廠,導遊說 Vic 的農產加工規模不小,幾乎供應整個加泰隆尼亞地區,很驚訝這座小鎮的經濟能量這麼強。

Vic 被視為加泰隆尼亞歷史的重要起源地之一。羅馬時期,這裡被稱為 Ausa,考古學中甚至發現過刻有這個名字的伊比利亞硬幣,顯示當地在古代已是相當活躍的聚落。

到了西元 8、9 世紀,Vic 位處基督教勢力與伊斯蘭勢力之間的重要地帶,像一道自然屏障,分隔了法蘭克人與穆斯林。西元 788 年,城鎮在回教徒入侵時遭到摧毀,僅約四分之一重建,並被稱為 Vicus Ausonensis(Vicus 在拉丁語中指自治市鎮),也就是 Vic 這個名字的來源。西元 878 年,Wilfred the Hairy 重新統治這座城市,占據了城市的高處,而較低的位置則交給主教建立主教堂。從那之後,城市便同時受到巴塞隆納與 Vic 的主教共同影響與管理。

而 Vic 在中世紀歷史上還有一件非常關鍵的紀錄:西元 1027 年,在 Toulouges 的議會中,Vic 主教促成了第一份「和平與停戰協議」,目的是減少私人武力與貴族之間的戰爭,這是中世紀歐洲推動「和平運動」的重要開端之一。

進入近代 18 世紀時,Vic 成為反對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五世中央集權政策的核心區,後來演變為著名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再到 20 世紀初,Vic 發展成區域型城市,當時已有約 9500 名居民,規模對當地而言相當可觀。

103_b.jpg - 行動相簿

Vic 聖母大教堂

Vic 最重要的宗教建築之一,是 Sant Pere Apòstol(也稱 Sta. Maria la Rodona)大教堂。整體屬於新古典主義風格,外觀嚴肅、冷峻,以白色石材搭配多立克與托斯卡尼式建築語彙,立面上還有欄杆與中央花飾。現今看到的外觀是 1803 年的重建成果,入口一共有三道,分別對應三個內部中殿,中間那扇最華麗,配有柱式、山牆與聖彼得雕像。旁邊的羅馬式鐘樓更是 Vic 的象徵,被視為全加泰隆尼亞最高的塔樓之一。

雖然大教堂歷經多次改建,新古典主義為主要外型,但仍保留哥德式的遺構──例如 14 世紀的回廊與雕工細膩的雪花石膏祭壇。建築內部最重要的視覺焦點,是 Josep Maria Sert 的壁畫作品。他曾為大教堂設計三個版本:第一版從未安裝、第二版在西班牙內戰爆發時被摧毀、第三版便是今日能看到的樣貌。內戰期間,大教堂曾遭到焚毀與坍塌,許多作品消失,戰後 Sert 再次重繪整面牆壁,最終於 1945 年完成,如今這些畫作成為 Vic 大教堂最鮮明的特色之一。

下面就是我們當時看到的 Vic 聖母大教堂。走進教堂的那一刻,最先感受到的是一種莊嚴而沉靜的氛圍。整個空間的色系不走常見的白或金,而是以黑、棕、赭石等深色調為主,視覺上厚重又有力量。建築風格融合古羅馬式、哥德式、巴洛克與新古典主義,不同時期的語彙重疊在同一座空間裡,但卻不混亂,反而呈現一種非常獨特的調性。

最特別的是它幾乎呈現「單色系」的色澤,壁面與畫作以金色、棕色、赭石與深紅交錯,低調中帶著強烈對比。站在大堂中央,抬頭望向牆面的圖像與拱頂,整座教堂帶來的不是華麗,而是一種深沉、穩重、有質感的震撼。與一般旅途中常見的細緻或繽紛型教堂完全不同,視覺印象非常強烈,也很難忘。

101_b.jpg - 行動相簿
102_b.jpg - 行動相簿

西班牙節慶巨人像

在 Vic 小鎮,我們看見了西班牙節慶活動中常出現的「巨人像(Gigantes)」——這是西班牙、葡萄牙、法國部分地區,以及拉丁美洲許多城市的傳統慶典元素。巨人通常身高數公尺,由表演者站在內部操控,在街上跳舞、遊行、或和民眾互動。有時也會看到「大頭人偶」的角色,西班牙瓦倫西亞地區稱為 cabezudos。巨人與大頭人偶常常成對或成群出現,男巨人與女巨人一起遊行,是節慶中最受歡迎的畫面。

這些巨人的造型可能代表地方歷史人物、傳說角色、傳統職業、貴族、或是象徵某種文化身份的原型,因此每座城市都有不同造型的巨人,是屬於當地的特色象徵。

這項傳統可以追溯到中世紀。當時伊比利亞半島仍受穆斯林統治,而《古蘭經》中禁止以具象方式描繪生物,因此沒有大型具象偶像的慶典。後來隨著基督徒的收復失地運動逐漸成功,新的定居者帶來了自己的節慶文化,巨人像遊行便在各地出現。如今這種傳統不僅延續至今,還成為西班牙許多節慶中最熱鬧、最具觀賞性的活動之一。

104_b.jpg - 行動相簿

小鎮觀光遊覽,參觀市集

我們跟著導遊在 Vic 市區散步,邊走邊聽她講述這座小鎮的歷史與故事。逛著逛著,剛好到了西班牙慣常的「上午休息時間」,導遊便帶我們到市集廣場旁的一家當地咖啡館坐下來。那裡的甜點和飲品都非常道地,我們點了加泰隆尼亞的傳統點心和咖啡,就在陽光下舒服地休息。

最有趣的不是食物,而是聊天,導遊開始分享現在加泰隆尼亞公投、文化認同與獨立運動的背景,一邊聊歷史、一邊聊社會氛圍,聽到的內容是觀光書上不會出現的。老實說,我一直很喜歡在旅行時和當地人閒聊,不同文化、不同觀念、不同生活方式,往往比景點本身更貼近真實的旅程。有些旅行的收穫不是拍照、不是打卡,而是理解一座城市如何生活、如何思考。

喝完咖啡,我們被放風去逛市集。走出去才發現這個市集真的大得驚人,攤位和人潮佔滿整個舊城廣場,難怪小鎮需要一座巨大的地下停車場。這裡不只是觀光客,更多的是當地居民來採買蔬菜、水果、衣物、餐具和家用品,整個廣場熱鬧得像一場大型社區聚會,把小鎮的生活脈搏完整呈現出來。

105_b.jpg - 行動相簿
106_b.jpg - 行動相簿

時間接近正午,太陽熱度逐漸上來,市集裡的人潮也愈來愈多。攤位上堆滿各種在地自產的農產品,顏色鮮亮、看起來超新鮮。我們實在忍不住,直接買了幾顆水蜜桃當場吃,一咬下去整口都是甜味與果汁,真的超級過癮,在炎熱的天氣裡簡直是救贖。

蔬菜攤更是讓人目不暇給,各種水耕蔬菜、葉菜、香草,我雖然對植物沒研究,只知道它們都是能吃的食材(笑)。但在西班牙用餐時,餐廳端上來的生菜沙拉幾乎都是當地自己種的,通常不需要太多調味就很鮮甜。西班牙本來就是歐洲重要的農業大國,農產品種類豐富,難怪食材風味特別好。

來西班牙不只看建築、看風景,美食也是旅行的一大亮點。像西班牙火腿與各式香腸,我自己很喜歡,旅伴覺得偏鹹,但我覺得只要用一點橄欖油煎烤,搭配麵包、雞蛋、和新鮮沙拉,就是一份完美的西班牙早餐或 Brunch。市集裡甚至看到松露販售,還能現場刷卡支付。看著那一包包香氣逼人的珍品,就知道這裡的農產品市場不只是地方市集。

107_b.jpg - 行動相簿
108_b.jpg - 行動相簿

我們大約在廣場上逛了四十分鐘,感受一下小鎮的日常氣息後,回到約定的地點準備出發前往下一個行程。坦白說,我對 Vic 的印象非常好,規模不大、節奏舒服、生活感濃厚,既有歷史痕跡也有在地活力,是那種可以慢慢走、慢慢看的西班牙小鎮。

Vic 小鎮公共交通方式

如果不是跟團,其實自己搭大眾交通工具也很方便。我後來查了一下,Vic 從 Barcelona 或 Girona 都能輕鬆抵達:

  • 火車 RENFE(Barcelona ➝ Vic)
    • 從巴塞隆納加泰隆尼亞廣場 Plaça de Catalunya 出發
    • 約 1 小時多抵達,不需轉車,算是最省心的方式之一

所以如果有機會到巴塞隆納旅遊,Vic 完全可以安排成一日遊,甚至半日遊。逛老街、喝咖啡、買農產品、看大教堂、走市場,節奏輕鬆又真實,是那種旅行結束後會停留在記憶裡的小地方。

109_b.jpg - 行動相簿

第二站:Benedictine Monastery of Sant Pere de Casserres 修道院

離開 Vic 之後,我們前往 Benedictine Monastery of Sant Pere de Casserres。修道院坐落在 Ter River 一段陡峭彎曲的河道內側,如今整個區域被 Sau Reservoir 水庫包圍,景色壯麗又孤寂,很有「隱世古蹟」的氛圍。參觀需要購票,建議先看他們的官方網站:http://www.santperedecasserres.cat/
網站內容非常豐富,甚至有 3D 立體實景導覽,還能空拍視角看修道院座落於峽谷高地的畫面,非常吸引人。

修道院簡史

Sant Pere de Casserres 是一座古老的本篤會修道院,位於西班牙加泰隆尼亞 Osona 地區、Les Masies de Roda 小鎮旁。建築本身屬於 11 世紀的羅馬式風格(Romanesque),並於 1931 年被正式列為西班牙文化遺產建築(Asset of Cultural Interest)。

修道院最早建於 12 世紀中期,而同名的前教區教堂在文獻中自 1168 年便有清楚記錄,13 世紀時更加繁盛。現今仍保存部分壁畫、繪畫與具有價值的雕刻品,是研究中世紀宗教藝術的重要遺跡。

這座修道院的誕生,與當地貴族密切相關。西元 1006 年,貴族夫人 Ermetruit de Osona 買下這片土地,原本只想把這裡打造成本篤會的隱修住所,但後來擴建成完整修道院。Osona、Cardona 與周邊貴族家族長期捐助,使修道院在 12–13 世紀達到鼎盛。

這裡同時也是貴族家族的埋葬之地,中世紀的單身女性或遺孀,若選擇在修道院靜修、終老,甚至能將資產遺贈修道院,以換取修道士在臨終時的陪伴與宗教儀式,因此修道院不只是信仰場所,也是一種貴族家族的精神避風港。

201_b.jpg - 行動相簿
203_b.JPG - 行動相簿

Sant Pere de Casserres 最特別的地方,不只是歷史,而是它「被大自然包圍」的孤立位置:

  • 位在 Ter 河彎道的制高處
  • 四面環水與峽谷,高度視野極佳
  • 如今因 Sau Reservoir 水庫形成湖泊般地景
  • 天氣好時可遠眺整片山谷與水面,壯觀又安靜

修道院之所以會有這麼壯觀的地形,主要是因為它座落在 Ter 河(Riu Ter) 的彎谷內側。Ter 河是加泰隆尼亞的重要河流,源自庇里牛斯山(Pyrenees)上游,全長約 208 公里,流域面積 3,010 平方公里,最後在 Torroella de Montgrí 以南注入地中海。像我們之後去參觀的 Girona(赫羅納),城裡那張明信片經典景色——兩岸彩色房屋倒映在河面——就是 Ter 河。

當我們抵達 Sant Pere de Casserres 的觀景點時,其實大家第一眼都不是看修道院,而是被 Ter 河切出來的巨大峽谷震撼到。河道寬闊、深度明顯,加上 Sau Reservoir 形成湖面般的水色,景觀開闊得像天然劇場一樣。大概每個人一踏下車就開始拿相機、手機猛拍,完全停不下來。站在高處俯瞰那條深綠色的河流蜿蜒延伸,真的會覺得這個地方美得太不真實了。

204_b.JPG - 行動相簿
205_b.jpg - 行動相簿
206_b.jpg - 行動相簿

下圖是 Les Masies de Roda  地區的地圖看版,由地圖可以看得出來河道彎曲多折,修道院就剛好位在這一個地理位置上。

202_b.JPG - 行動相簿

修道院的衰落與重建、傳說故事

西元 1079 年,Cardona 家族與克呂尼(Cluny)的本篤會修道院結盟,使 Sant Pere de Casserres 成為加泰隆尼亞地區重要的行政與宗教財產,甚至包含 Vic 主教與 San Ponce de Corbera 修道院等領地。

然而,歷史並不總是一路繁盛。後來因地震、疾病與人口減少等因素,修道院開始衰弱。黑死病帶來更嚴重的影響,修道院人口銳減,收入來源——如稅收、土地租金等——也大幅下降,債務累積,建築逐漸破敗。到了 15 世紀末,修道院竟只剩下 兩名僧侶,宗教與經濟活動幾乎停止。

到 18 世紀時,整座修道院轉為私人所有,一直荒廢到 1991 年,由 Osona County Council(Osona 縣議會)收購,並於 1994—1998 年進行完整修復。修復的方式盡可能維持原始結構與布局,因此現在的遊客能看到相當接近 11 世紀原貌的羅馬式建築。事實上,早在 1931 年,西班牙政府便已將其列為國家級歷史與藝術紀念建築。

傳說故事

相傳 Osona 的貴族家族曾有一名孩子,出生三天後竟奇蹟般開口說話。他預言自己只能活 30 天,死後遺體要放進木箱,再由一頭騾子載著、隨牠自由前行。無論騾子在什麼地方停下,那裡就要建立奉獻給聖彼得的修道院。

後來這個木箱被視為聖物,如果遭遇乾旱,人們會將木箱帶到 Ter 河畔祈雨,甚至將其浸入河中,希望能帶來降水。傳說雖無法證實,但它象徵著修道院在地方信仰中的重要性,也讓這座宗教空間帶上更多神秘色彩。

如今,一千多年過去,Sant Pere de Casserres 仍靜靜矗立在峽谷邊、被 Sau Reservoir 環抱,是 加泰隆尼亞最重要的羅馬式建築之一,也是 Osona 地區唯一完整保留 11 世紀原始結構的本篤會修道院。走在修道院的長廊、寢室與教堂之間,很容易想像當時僧侶生活的樣貌:簡單、沉默、孤獨,也與外界保持著距離。

207_b.jpg - 行動相簿
209_b.jpg - 行動相簿

建築特色與結構

Sant Pere de Casserres 修道院的建築呈略呈方形,寬度稍大於長度。教堂採 三中殿(nave)配置,由三座獨立的「雙十字形支柱」支撐拱門與拱頂,這是典型的加泰隆尼亞羅馬式結構。室內原本有壁畫裝飾,雖然大部分已消失,但仍能看到部分殘留的痕跡。

外觀最醒目的細節是倫巴第式拱門裝飾,在中殿後方的半圓形後殿上可以看見窗框與楣飾。鐘樓是方形兩層樓的設計,線條簡潔、比例沉穩,與教堂輪廓搭配,顯得非常樸素但有氣勢。

保留至今的原始羅馬式風貌:今天看到的教堂保存得相當完整,三個中殿與三個後殿都還在,被視為加泰隆尼亞羅馬式建築的代表之一。旁邊的鐘樓與許多原始修道院空間——包括僧侶房、公共空間、儲藏室等——也都成功保留下來。

不過這裡也曾遭遇重創:1428 年的大地震讓北側中殿的拱頂坍塌,修道院大部分空間遭破壞。一直到 1998 年,整體修復完成後才恢復今日的樣貌。

修道院的迴廊是整個建築的核心,建於 11 世紀末,是加泰隆尼亞現存最古老的迴廊之一。它有個特別之處——使用了一種被稱為「無三角柱式」的圓柱風格,在地區中極為罕見。15 世紀時,迴廊也因地震受損,後來以長方形塔架方式修復。修復與考古翻修時挖掘出的原始石柱與構件,如今收藏在 Vic Episcopal Museum(維克主教博物館)中。

修道院偶爾仍作為地方活動或聚會空間,因此進入中殿時可以看到臨時擺放的座椅,讓人感覺這座千年建築並不是「死的古蹟」,而仍然與當地社區保持連結。

210_b.jpg - 行動相簿
211_b.jpg - 行動相簿

在入口處有一張修道院與周邊宗教遺址的地圖,標示著這一帶過去曾是宗教機構密集的區域。老實說,我對西方宗教文化並沒有太深入的認識,對這些歷史脈絡也只能「以看古蹟的心情」去理解。但即使沒有相關背景,這座修道院的地理位置本身就很特別,站在這裡遠眺峽谷與河流,感覺依然很值得。

導遊也說這個景點大多是西班牙或加泰隆尼亞的本地遊客會特別前來,因為對宗教與地方歷史具有代表性;相較之下,亞洲旅客到訪的比例非常低。也難怪——如果不是特別對修道院文化、建築或地形景觀有興趣,這裡離城市又有一段距離,一般觀光行程比較不會排到這裡。不過正因為如此,整個參觀過程非常安靜,很有「隱藏版景點」的感覺。

212_b.jpg - 行動相簿

離開修道院後,我們跟著華語導遊開車前往山區另一個觀景點。車窗外的景色逐漸變得遼闊——我們來到一個可以俯瞰 Ter River 匯流處所形成的大型水庫。那個時候視野突然開闊,水庫如鏡,山谷與河道交錯,整個場景像張明信片。這裡還設有一間西班牙國營旅館 Parador de Sau(Parador 級旅館),環境極佳,看得出來是度假休閒的好選擇。

我們在這裡短暫停留、看風景、喝杯飲料的方式,不住下來也能感受那份放鬆與壯闊。更何況,搭乘公共交通來這裡的人少,車程可能比較長,自駕或包車反而更符合此行的節奏。

最後就是 Sant Pere de Casserres 修道院沒有直接到門口的大眾交通,必須先到 Vic 小鎮,再轉乘計程車,或者直接從 Barcelona 租車、自駕或包車前往。若完全依賴公共交通會相對辛苦,因此大多是本地旅客或自駕的人造訪。

213_b.jpg - 行動相簿

第三站:Rupit 山城小鎮

最後一站,我們來到山城小鎮 Rupit 吃午餐。那時已經下午三點多了,但在西班牙,這正是餐廳開始忙碌的時間。導遊開車沿著山路往小鎮爬升,整段路蜿蜒曲折,我坐在副駕可以很清楚看到她一路「猛打方向盤」,轉彎轉到手都沒停過。後座的旅伴不太能承受這種山路,不停閉目養神,努力撐住暈車感。

在西班牙旅行,第一件要適應的事就是用餐時間,尤其是午餐,幾乎都是下午兩點之後才開始供餐。還好我對吃飯時間不敏感,不餓就慢慢等;但如果有人習慣正中午吃午餐,最好先準備一些小點心在包包裡。大城市稍微好一點,小鎮餐廳通常下午一點前都還沒開門。

遠遠看見一排房屋坐落在山丘上,那就是我們的午餐地點。遊客不多,氣氛悠閒,跟巴塞隆納城市的熱鬧完全不同。

我點了很特別的豬臉頰肉,搭配豆子、炸薯條、生菜沙拉,桌上還有西班牙不可缺少的火腿和橄欖開胃小吃。不過就在我們下單後,餐廳突然 整間停電。服務人員很抱歉地表示餐點可能延誤,時間接近下午四點,大家都餓了,但反而覺得挺好笑。沒有冷氣、沒有音樂,只剩窗外安靜的山景和微風,意外有點浪漫。

等餐期間,我們看著小鎮屋頂、山谷與天空,反而覺得慢下來也很不錯。餐點上桌後,大部分都不錯,只是豬臉頰肉真的跟我不太合,口感軟嫩但味道不是我的菜。旅伴吃得很開心,而我默默地想:還是西班牙火腿比較保險。

301_b.jpg - 行動相簿
302_b.jpg - 行動相簿
303_b.JPG - 行動相簿

那張從餐廳拍出去的照片,是我最喜歡的景色之一。Rupit 是座山城,想找到能俯瞰整個小鎮的視角並不容易,而我們用餐的餐廳剛好在制高點,窗邊望出去就像一幅小鎮風情畫。導遊挑這家餐廳真是挑對了,一邊吃飯一邊欣賞山城全景,完全就是旅程的隱藏版亮點。

Rupit 山城小鎮漫遊

吃飽後,我們跟著導遊走進 Rupit 小鎮。這裡海拔約 868 公尺,距離巴塞隆納約 98 公里,不少加泰隆尼亞居民會利用週末來這裡走走、住宿一晚、享受安靜放鬆的小旅行。許多房子仍保留傳統農村生活的樣貌,庭院裡種花、種菜,有些角落還能看見農具機械,生活步調慢得很迷人。

Rupit 建在山區的一塊岩石平台上,中間有 Riera de Rupit 河流過。舊城區沿著陡峭的山脊延伸,石板路順著地勢往上爬,一些新房子則蓋在靠河的一側,幾乎靠著山谷邊緣而建。從村莊走出去約一公里,是一處巨大懸崖,河水往下流形成 Sallent 瀑布,而更遠的谷底則是 Pantà de Sau 和 Pantà de Susqueda 兩座水壩所在地。

下午時分,山裡的雲層慢慢變厚,氣溫也跟著下降。因為海拔較高,Rupit 比加泰隆尼亞平地更涼爽,夏天走在街上甚至帶點清風,完全沒有大城市那種悶熱。小鎮安靜、空氣涼涼的,就連快下雨的天空都讓整個景色多了一點浪漫感。

304_b.JPG - 行動相簿
305_b.jpg - 行動相簿
306_b.JPG - 行動相簿

Rupit 小鎮其實不是單一城鎮,而是由 Rupit 和 Pruit 兩個聚落合併而成。它最早是貴族 Osona–Cardona 家族的城堡領地,名字來自拉丁語 “Rupes”,意思是「岩石」。因為城堡就建在一塊巨大的岩石上,所以整座小鎮從一開始就是依著地形發展。

城堡建立於 西元 1000 年左右,後來逐漸演變成城鎮核心。Rupit 最繁榮的時期在 16~18 世紀,今天看到的石造民房、狹窄街巷和階梯,大多就是那個時期留下來的歷史痕跡。這個小鎮最具代表性的街道與建築包含 Carrer del Fossar、Carrer de la Barbacana,以及 Casa de la Ferreria 等,都還保留著當時的格局。
街道兩側的老屋門口,常能看到一些小圖案、徽章或刻字,象徵住戶的家族、職業或身份,是過去沒有門牌時的識別方式。導遊一路邊走邊介紹,從家徽、家族故事到小鎮傳統,才知道原來這些不起眼的小細節,背後都有歷史。

走在 Rupit 的街道上,有種像翻開一本石造的歷史書的感覺——房子不只是房子,而是當地幾百年生活與文化的延續。

307_b.jpg - 行動相簿
308_b.jpg - 行動相簿

走在 Rupit 舊城區的中古世紀石板街道上,左右兩邊都是用傳統石材堆砌的老房子,時間彷彿慢了下來。雖然那天是盛夏午後,但因為不是週末,遊客很少,小鎮安靜得像被我們包場。對喜歡拍照的人來說,這大概就是天堂級的散步時光——不需要閃避人潮、不用等空景,每一條小巷都能慢慢取景。

我真的很喜歡這樣的山城小鎮。儘管交通不算方便,但如果有機會住上一晚,看看日落、聽山谷的風聲、早晨在石板路上散步,感受加泰隆尼亞山城的古老歲月與鄉居生活的寧靜,一定會非常過癮。決定把 Rupit 正式加入「下次再訪清單」,希望有一天能來這裡過夜,慢慢體會它的安靜與魅力。

繼續往前走,到了一個小小的廣場,是鎮上較開闊的地方。幾家餐廳開著,曬著陽光的戶外座位上,有遊客喝咖啡、喝啤酒、聊天休息,節奏緩慢舒適。夏天是花開最漂亮的季節,許多石屋的陽台或窗台都放著鮮豔的盆栽,花色點亮了灰色石牆,也提醒著我們——這座小鎮正在用最美麗的方式迎接夏日。

309_b.jpg - 行動相簿
310_b.jpg - 行動相簿
311_b.JPG - 行動相簿

午後的天空始終壟罩著一層烏雲,看起來隨時會下雨的樣子,有點緊張、又有點期待。結果很有趣——我們一路在小鎮散步、拍照、聊天,直到參觀結束準備離開,天空都沒有落下一滴雨。反而因為沒有烈日暴曬,整個午後都涼涼的,是最舒服的山城天氣。陰涼、安靜、又帶著古老氣息,真的很適合進行一場懷舊的山城散步。

跟著導遊的腳步穿梭在古街小巷,一邊走、一邊聽她介紹加泰隆尼亞的小鎮故事、宗教文化、歷史脈絡,感覺像把一本歷史書變成了眼前的場景。

如果有人對這一帶的歷史有興趣,其實 Rupit 周邊還有許多古蹟值得探訪,例如 Sant Joan de Fàbregues,位於 Avenc 懸崖下方,距離 Rupit 小鎮大約 3 公里,屬於鎮上的歷史起源之一,也是一座典型的羅馬式教堂。對熱愛探索古老遺跡、宗教建築的人來說,這裡會是一個充滿發現的小角落。

312_b.jpg - 行動相簿
313_b.jpg - 行動相簿

山城小鎮避暑聖地

Rupit 的地理位置讓它成為巴塞隆納旅人躲避炎熱的好去處。不過這裡屬於 地中海山區氣候:

  • 夏季:溫暖、偶爾炎熱,偶爾還會遇到突如其來的傾盆大雨
  • 冬季:寒冷得多,因海拔高、離海岸遠,比平地冷很多
  • 降雨:主要落在春季與秋季,但山區氣候變化大、難預測
  • 雪:11 月到隔年 4 月間偶爾會下雪,但不會積太久
  • 霜凍:10 月到 4 月底的晴朗夜晚很常見

導遊說,很少有人特地選冬天來這裡旅遊,因為天氣冷、風強、濕度高,又容易下雨。最適合的季節仍是 春季和夏季,溫度舒適、日照漂亮、也能享受山城的清新空氣和花季景色。也幸好我們那天的烏雲只是嚇嚇人,涼風剛剛好。

在 Rupit 的散步節奏很慢、很舒服。不過有一點一定要提醒:穿好走的鞋子!這裡幾乎都是石頭路,加上地勢起伏,有些地方還要上上下下。如果為了拍照穿高跟鞋,應該會走到懷疑人生,平底鞋或運動鞋是最安全的選擇。

曾有朋友說:你的行程怎麼都在小鎮,很少去購物?想一想真的如此。我很喜歡小鎮的簡單、安靜、生活感和人情味,而不是城市裡的喧鬧和匆忙。大城市固然精彩,但小鎮更能讓我覺得「在旅行」。這次能找到 Vic、Rupit 和修道院這樣的路線,真的是花了不少時間研究,最後證明:花時間找,就會找到值得的旅程。

314_b.JPG - 行動相簿
315_b.JPG - 行動相簿
316_b.JPG - 行動相簿

中古世紀吊橋

Rupit 另一個很可愛、也很吸睛的景點,就是這座中古世紀風格的吊橋。它其實並非真正的中世紀古物,而是由鎮上的工匠在 1945 年建造,但外觀與氛圍完全融入舊城區,成為旅人最喜歡拍照的特色之一。

一開始我們還搞不清楚導遊為什麼帶著我們在小鎮的巷道裡繞來繞去,直到眼前突然出現這座吊橋,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驚喜。照片裡就是我們當天的華語導遊,整趟一日行程都是由她帶領,從 Vic、修道院到 Rupit,介紹得細心又生動,讓這趟小鎮之旅變得非常精彩。

吊橋本身不高、也不長,但走在上面會微微搖晃,特別是在風大的時候。因為那天遊客不多,我們可以慢慢過橋、慢慢拍照,連有懼高症的人應該都可以放心。吊橋兩側就是沿著河谷而建的石造民房,往下看是溪谷與流水,往前看是山城的屋頂與藍天,整個畫面美得像幅風景畫。站在橋中央的那一刻,會覺得這個小鎮真的有種童話般的魅力。

317_b.jpg - 行動相簿
318_b.JPG - 行動相簿

這張照片是我們走過吊橋後拍下的景象:石塊堆砌的老房子沿著河谷而建,背後還能看見中古世紀城堡巨石的遺跡,靜靜守著這座小鎮。就在我按下快門的瞬間,天空的烏雲悄悄散開,藍天重新露臉,陽光正好落在屋頂上,我忍不住心裡偷笑——老天真是太賞臉了,給了最完美的拍照光線。

也就在這一刻,我對這趟旅程下了總結:這趟巴塞隆納近郊浪漫小鎮一日遊,完美收尾。

原本只是想看看小鎮、走走市場、到修道院散散心,沒想到行程如此豐富,景色、歷史、文化、美食、地形,每一段都讓人驚喜。加上華語導遊一路的講解與細心安排,讓我們不只是「看風景」,而是真的理解了加泰隆尼亞的故事。

如果你問我:值得嗎?答案很簡單——非常值得這是一段原本無法預期,卻讓人回味不已的美好旅程。

這裡提供一下那位華語導遊個人的觀光導覽資訊:
Marta Felip  瑪爾塔
電話:34 650 974 892
Email:[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Rupit 公共交通

Rupit 沒有火車站,無法直達:前往方式 → 先到 Vic,再轉巴士,或直接 自駕/包車最方便

(一)先Barcelona 出發前往 Vic:Barcelona → Vic

(二)Vic 小鎮前往 Rupit 小鎮:Vic → Rupit

(三)從 Girona 出發:Girona → Vic(Sagales 巴士)→ 再轉乘到 Rupit,約 1.5~2 hr,巴士官網:https://www.sagales.com/linies-regulars

319_b.jpg - 行動相簿
Pureing
Pureing

Je voyage donc je suis. 因為喜歡旅遊,所以分享喜歡的風景

文章: 722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