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 suis Pureing
Je voyage donc je suis
Je suis Pureing
Je voyage donc je suis
石見銀山(いわみぎんざん)是位於日本島根縣大田市的一個歷史悠久的銀礦,曾是世界上最大的銀礦之一。該礦山的開發始於1526年,並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內達到巔峰,至1923年關閉。石見銀山的銀礦在其最盛期,曾經供應全球約三分之一的銀,對於當時的經濟和文化交流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石見銀山於200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成為亞洲首個獲此榮譽的礦山遺址。其遺產範圍涵蓋約529公頃,保留了大量與銀的開採和精煉相關的遺跡,包括坑道、冶煉工坊和古老的商業區,這些遺跡至今仍然與周圍的自然環境和諧共存。
這次的岡山山陰六日行中,我最期待的地點之一就是石見銀山。2015年夏天遊日本時,本來計劃前往,但因住在岡山,往返交通時間太長且需轉乘巴士,最後放棄了。這次安排住在出雲市兩晚,第二天順利搭火車到大田市,再轉巴士前往,終於實現了多年的願望。
先貼一下石見銀山的地理位置圖,大致了解一下它在山陰地區的那一個地方:
從出雲市到大田市的火車班次並不算多,原本預計搭早上 9:45 出雲市出發的車次,後來臨時決定提早出門,改搭早上 8:06 出發的車班,想說可以在石見銀山這個小鎮多停留一些時間,才不用受限於回程車班時間。當天剛好是日本三連假的第一天–週六,不過大概是石見銀山不像關西交通便利,在此觀光幾乎沒有碰到幾位遊客,甚至分享當時的遊遊畫面還被正在日本的朋友質疑,怎麼都沒人啊。
嗯,看看下圖的照片,的確是冬日有點蕭條的小鎮光景。大概因為是冬天,加上又是週末假日,整個街道上的商家,幾乎都沒有開門營業。加上又在冬雨綿綿,我一個人獨自走在這樣古典的日式街道,享受著自己一個人的獨遊樂趣。嗯,個中滋味只有喜歡的人知道,而我想要的感覺,就是這種感覺啦!
雖然地點有點偏遠的小型城鎮,抵達大田市車站時,遊客服務中心提供了詳細的繁體中文旅遊資料和地圖呢!加上這裡的景點門票,只要是外國遊客,都有優惠唷!走到車站出口要搭巴士車班時,還有熱心的服務人員在雨中為你解說服務,告知我下一個前往石見銀山所在地–巴士站大森代官所跡–的車班,以及詳細的車班表提供你使用。
日本地方政府在觀光旅遊上資訊完整豐富上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就算旅客服務中心非營業時間,你也可以在外面的展示空間區拿到所需的紙本資訊,真的是太完善了。
搭上大田市車站出發,前往大森方向的交通巴士,車資在旅遊資訊或是巴士車上都有說明:
大田市車站–大森代官所跡 日幣630元;大田市車站–大森 日幣670元;(2018年的資料)
大田市車站–石見銀山世界遺產中心 日幣750元。
大部份的遊客都會坐到石見銀山世界遺產中心參觀,我上網查過了,因為怕在石見銀山小鎮漫步時間不夠,所以我參考了一些網友的留言,放棄了這個介紹景點,提早在大森代官所跡下車,開始了一整天的石見銀山小鎮之旅。
這裡有石見銀山的巴士車班表:http://iwamigroup.jp/files/lib/1/42/202404160908182014.pdf
要注意一下,冬夏二個季節的車班時刻是不一樣的。另外,廣島市和大田市也有高速巴士行駛,單程約三個多小時。不過班次不多,我還是覺得從出雲市搭車前往比較方便。
在島根縣的旅遊網站,有中文(英文)版的資訊介紹,不過我個人覺得日文版的地圖資訊更詳盡:https://www.kankou-shimane.com/jp/wp-content/uploads/2022/06/202410iwamiginzan_map.pdf
裡面除了有詳細的地圖說明(在大田市也可以拿到紙本地圖,有中文版和日文版,中文版的圖文很清楚,但是我還是用了日文版地圖,因為還是較中文版詳盡一些,例如一些小型商店或咖啡館等。)
另外,官網也提供了三種散步資訊,依次為 60分,90分,150分鐘,設計了三種步行路徑選擇。
(一)60分鐘版本:主要是在武家町家住宅這一區,主要景點有前河鳥家住宅,和五百羅漢的羅漢寺。
(二)90分鐘版本:主要是在代官所遺址這一帶,主要景點有代官所跡(石見銀山資料館),城上神社和熊谷家住宅。
這一張地圖就是包含以上三個散步地圖的全圖,距離長度所需的時間,都有說明在上面。
最後,我是把整個地圖上的範圍全部走完,雖然沒有把每個標示出來的景點都一一走遍,但是幾個重點示的地點還是都去參觀瀏覽過了。
首先,從巴士下車後,我來到了石見銀山資料館,小小的一間展示館,是西元 1902年建成的「代官所」遺址,簡單的介紹這裡的相關資訊,有石見銀山的平面圖,古文獻和地方的墨筆資料,完整呈現了江戶幕府對石見銀山的管理,經營,以及這裡銀礦山的技術和地下資訊,是了解此地預備知識的最佳場所。外國人入場卷票價優待價格是日幣 400圓。
入口處整個感覺就是日式傳統建築風格,白牆烏瓦造型,搭配後面山坡樹木,有種跳脫到日式江戶幕府時代的錯覺感。走進之後,傳統木造房屋搭配著庭園,因為冬日蕭條備感寂寥,更有一番特別意境。
很快參觀完石見銀山資料管後,步行出來看到巴士站牌旁有一間飲食店,整體建築也是極具時代感。
接著走到了城上神社,就在銀山資料管旁邊,這裡是銀山和大森地區的守護神,前殿的雙重屋頂是罕見的建築樣式,天花板上描繪著三瓶狩野派畫師的作品“鳴龍”,據說站在畫下面拍手會傳來奇妙的聲音。
我到訪時是一整天陰雨綿綿的天氣,撐著傘拍了城上神社的外觀,此時的氣氛令人格外心情沈靜。走到內部一看,天花板上果然有一條繪製的龍,當下只有我一個遊客,因為太安靜了,我也不敢真的拍手試試看,有沒有龍鳴的聲音出來。
後快的參觀結束後,拍了一張雨中即景。
接著,就是我這一天覺得最棒的展示館–熊谷家住宅。外國人入場卷優待票日幣 300圓,我真的覺得物超所值,整體展示非常棒,可以了解這個大森銀山地區最大的商家當時的狀況,而且當時只有我一個遊客,很自在地在裡面細細瀏覽,簡直是個人 VIP 遊覽了。日式的傳統建築大都是脫鞋參觀,現場備有免費室內拖鞋,在寒冷冬天踩在木製地板上也不會不舒服。
下圖可以看到因為是商家,所以有不少記帳工具和書寫文具,雖然是冬天,館方開有暖氣,但是服務人員表示遊客仍可以開啟拉門看看屋外的庭園造景。
熊谷家族過去經營此地的金融和製酒業,大森代官所的物資和徵收地租也是事業之一,熊谷家從19世紀起就是大森地區最有實力的商人之一。住宅建成於西元 1801年,1998 年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財,復原了其江戶到明治時代的面貌。裡面的展示了當時權勢商人的地位,和生活的變遷。
下圖就是當時商人主人穿著的服裝展示,右下方的服飾應該是可愛青春的少女穿著,上面還有一隻似真似假的小貓,令人猜想難道是主人家的寵物。
這個展示空間就是整個製酒過程介紹,以及成品展示,當時的元造釀酒也是熊谷家重要的生意之一。
以下是釀酒製造的流程圖,清楚明瞭。當時的時代背景下,也引進了機器輔助,結合古式作法,製造出品質不錯的酒品。
熊谷家住宅展出方式獨特,除了根據季節的不同而更換室內陳設,每個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灶台節」,遊客可以享用到各種農家小吃。可惜我到訪時間沒能遇到這個日子,不過光看當時展示的內容,也覺得十分精彩了。像熊谷家這個大商家,光是食物器皿的擺設數量,就讓人覺得十分可觀,可想而知當時在這裡的主人以僕役人數勢必不少。另外,還可以看日本飲食風格的變遷,明治時代開始接受西方文化,也呈現在當時的飲食生活上。
下圖是我當時最有興趣的內容:左上是戰爭物資缺乏時期,一般人食用的食物乾糧,右上是上流社會平時的咖啡下午茶,左下是戰時軍人的食用乾糧,右下是學校學生的營養午餐,己經有西化食品出現。四張插圖看出不同時代背景的飲食文化。
這個就是熊谷家的”灶腳” 了,真不愧是大商家,廚房的規模格局好大啊!可想而知要供應多少熊谷家內的所有人員飲食,我個人覺得很有趣。整體來說,熊谷家很值得一看,有機會來石見銀山一遊的人,絕對不能錯過啊。
熊谷家參觀完後,看著地圖繼續往前走,路面二側只剩少許積雪,天空灰暗,雨一直下著。說真的,這樣的天氣實在不是一個旅遊好日子,但是換個方式來想,遊客不多,不用摩肩接踵,我倒是挺愛的。之前考慮此次日本之旅時,曾想過去關西京都地區,後來想到去過幾次了,想換個地點試試,後來就改變心意來山陰走走。嗯,正合我意啦!
在維基百科中介紹到,《石見銀山舊記》中記載,西元 1309年時就有採銀的記錄,到了 1526年開採出來地下的銀礦脈,1533年招來了工匠,加上從海外學習到的精鍊技術,大幅提升銀的產量。當時日本極盛時銀產量年約 200噸,石見銀山礦產年生產 38噸,可說是佔了不少比例。但是後來因為石見銀山礦產量上升後,發生了為了爭奪銀山主導權的戰爭,直到西元 1562年以毛利家勝利結束。
而後毛利家臣服豐臣秀吉,於是此處銀礦成為後來侵略朝鮮時的主要資金來源。到了 1600年時,石見銀山被江戶幕府納為直轄領,開始被急速開採,以提供幕府對外推動海外貿易的財源,但在此後產量逐漸下降。到了明治維新時,因為礦產量產滅少,最後在西元 1943年完全封山。直到西元 2007年成功地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作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以上資料來自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石見銀山遺跡及其文化景觀
看完了維基百科的歷史介紹,了解了這個山陰地區銀礦小鎮的興起和沒落,這個地區的礦產資源除了銀礦之外,還有黃銅、黃鐵、和方鉛礦,只不過石見金山封山已久,已經看不出當初開採礦產造成的山林耗損痕跡。因此在石見銀山附近仍保留相當的闊葉林地貌,曾被列2007年日本地質百選之一。
走著走著到了一間小鎮間自製的麵包店 HIDAKA,原本我很想買一個來吃的,不過想想還是忍住了,冬日下雨實在不方便,還是到後面找一間部落客文章介紹過的咖啡館用餐,香噴噴的現烤麵包等回程再來買了帶回去吃吧。
接著走到了小鎮中地勢較高的觀世音寺,是地圖中推薦的一處賞景據點,爬上觀世音寺剛好可以俯瞰小鎮面貌,而小鎮周圍則是群山綠林圍繞著。
由於冬日積雪結冰尚未完全退去,走在寺區的邊緣坡路,還是要小心一點,以免濕滑跌落下去。住在小鎮裡的感覺,大概就是沒有太多塵囂喧嘩,生活也極為簡單,沒有藥妝店或購物商圈可以逛,回歸最原始的鄉村生活。
再繼續走下去是另一處江戶時代的”旧河島家住宅”,實際為在大森代官所工作竹旳武士家住宅。因為他們世世代代經營銀山的祖傳家業或掌權銀山,是地方上重要的人士,而”旧河島家住宅”是唯一開放參觀的武士家遺宅。河島是晉升到地方總負責人的武士,這住宅建立於西元 1800元,布局設置完整了保守武家住宅的特徵。外國遊客入場卷特價只要日幣 100圓,很值得參觀一遊。
可能是前面參觀過大商家的熊谷家住宅,一下子進到旧河島家還有點不習慣,格局面積精簡多了,畢竟熊谷家是大商家下光是工人和僕役眾多,生活空間相較之下就大了很多,不過再仔細欣賞旧河島家住宅的內容,還是格外不同。
旧河島家二樓閣樓裡,收藏了不少器皿文物,感覺應該是這個家庭的儲藏室,收藏空間一直到天花板位置。我對這個地方最有興趣,仔細觀看研究收藏的方式和東西,花了好一段時間哩。
其實在石見銀山還有一個交通工具很適合遊客使用,就是腳踏車。但是這一天一直在下雨,加上後面的路段仍有積雪,所以腳踏車出租店也沒什麼人去光顧,遊客都是靠雙腳去走透透的。然而走路的優點就是可以更仔細端詳小鎮街道旁的商店或房屋造型,看到一間傳統的新聞社(我猜的啦),門口有各家報紙招牌,好有趣的店門擺設。
冬季週末假日不少商店都休息未營業,沒能看看這些小鎮商店的內容有點可惜,卻擁有更時間在小鎮漫步,是失也是得。從巴士下站地點大森代官所跡走到這裡,大約 800公尺,步行不停留的話約時 20分鐘。只是這裡真的看不到一二間飲食店有開門營業,還真的要有心理準備中午用餐要在哪裡解決這件大事。
還好走到中途這一間格局的咖啡館–Cafe 住留,它竟然有營業,真是太棒了!馬上進去吹個暖氣,休息一下,點一份豐盛午餐和熱咖啡來填飽肚子。咖啡館應該是家庭經營管理,從菜單上看來都是手工自製食材為主,菜單都是手寫文字,因應當季食材來變化內容。剛進去咖啡館時,只有一組客人在喝咖啡,空間感很寬敞,感覺很不錯。
最後我點了一份跟咖啡館同名的”住留午餐”,價格是日幣 1500圓,含一杯熱拿鐵,實在太好吃了。寒冷的冬日可以吃到熱騰騰的餐飲,並且份量充足口感美味,讓我待在咖啡館裡都不想離開了。
在咖啡館裡待了一個多小時,還是得動身繼續前往下一個目標–龍源寺間步。通往龍源寺的道路有二種,一種就是人車都可以行駛的柏油馬路,另一種則是在山林間的遊步道,專供行人行走之用。只是冬日積雪路況不佳,只能選擇柏油路來行走,比較安全一些。從咖啡館步行到龍源寺大約 2.3公里,時間約45分鐘,只是此時的道路仍有些許積雪,走起來想必更耗時間了。
一個人走在這條路上,實在有點冷清,兩旁的農田還覆蓋了少許白雪,山林綠樹環繞,並且圍繞著一層白霧,一片濛瀧的景象。說真的,我不討厭下雨,但是冬天下雨真的很麻煩,雨勢又不少,我看了一下,我的長褲和羽絨外套下緣,幾乎都被雨濺濕了,加上拿的雨傘又不夠大,撐著傘走了這二公里多的路,基本上若不是我的鞋子防水和褲子是防潑水的,可能就全部濕透了,後來整個行程回到巴士站搭乘點,發現背包沒有防水,導致最外層幾乎全濕了,還好沒有影響到內層的物品。
可是雖然下雨實在讓人不喜,我還是享受著一個人的獨遊樂趣,漫步在這條道路上,下雨天相機不好拿,但是手機沒問題啊,仍在不停的拍照取景留念。想到2015年也是日本旅遊,那一年手機記憶體不足,害我當下邊拍邊刪不需要的照片,竟然不小心把一些重要照片刪了,當時十分懊悔,所以當我每次要換新手機時,其實我最在意的只有一件事,儲存記憶體夠不夠大,能不能撐完我一個月的旅遊時間。
只不過這次岡山山陰六日遊,可說是破了我記錄的短,只有六天,不像我以前的記錄絕對十天半個月跑不掉。朋友也很訝異我竟然沒有超過一週時間旅遊,我想,這次冬遊是化療完後的小小嘗試,等下一段旅遊再來好好走個夠吧!
沿途經過了清水谷製鍊所跡,是建於西元 1895年的大型冶鍊所,承擔了明治時期石見銀山的白銀生產。現在冶鍊所不復存在,週邊的礦工住宅、變電所和選礦場等遺址,以及礦山道仍存在,可以讓人想像當時冶鍊白銀的情形。嗯嗯,因為當時下雨天氣濕冷,我沒有離開道路前往旁邊的清水谷製鍊所遺址看看,目標放在最後的龍源寺間步,或許等下次夏天再來時,再好好瞧瞧清水谷製鍊所跡吧!
總算抵達了龍源寺間步入口,買了一張外國人入場卷,日幣 200圓。拿了簡介,服務人員也再度提醒我,小心頭上,因為坑道高度有時不高,一不小心就會撞到頭的。
結冰的銀礦坑道入口,格外有一種歲月蒼涼的感受。不知道這個銀礦坑現今面貌到底如何呢?走進去看看吧!
石見銀山的開採銀礦的方式是橫穴式坑道,稱為「間步」,所以這裡又叫龍源寺間步。石見銀山有 600多條大大小小各式間步,其中以龍源寺間步是最大的之一。開放時間為全年時間,只有年底年初才休息。礦坑內最低高度約 160公分,最高約 195公分,長度約 600公尺,其中 273公尺有對外開放參觀。岩壁上的開採鑿痕仍清楚可見,出口處在 90度直角的新坑道出口,可以一直走到剛才步行的道路旁。
另外還有一處「大久保間步」, 規模遠超過其他間步,坑道內高達五公尺,但是因為坑道內地勢危險,要參加導覽團才能入內參觀。大久保間步的開放時間是每年三到十一月,週五六日和國家假日,一日四回,讓遊客參加覽覽團入內參觀。看來我下次要再找一年夏天來走走看看,而且一定要挑週末假日才行。
龍源寺間步參觀結束後,我沿著原路折返,因為雨中漫步也走夠,就放棄了”五百羅漢”景點,經過了麵包店 HIDAKA 買了幾個小麵包,最後回到巴士站前的咖啡館 あさみ 喝啡啡休息,等巴士車班來了準備搭回大田市車站。最後巴士車班快來了,我結帳完準備搭車,咖啡館老闆娘以為我沒有帶傘,還準備撐傘讓我走回巴士站候車亭等車。當下感覺真是太體貼又熱情啊~
最後在大田市火車站月台旁,拍到這個世界遺產的登錄記念牌,而我的一日冬遊石見銀山之旅,就在陰雨線綿下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