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城堡到鼓聲:愛丁堡的軍樂節體驗(UK)

這趟旅行橫跨七、八月,恰巧有機會安排參加八月的愛丁堡軍樂節。適逢歐洲熱浪來襲,八月的愛丁堡一點也不冷,反而空氣裡充滿了節慶的熱度。除了街頭隨處可見的藝穗節表演與人潮,最令人期待的,無疑是一年一度在城堡前上演的軍樂節。這場盛會將軍隊的嚴整步伐與磅礡的音樂結合,早已成為蘇格蘭夏季的重要經典。

今年我特意安排,不僅有幸親臨現場,還連續觀賞了兩場。當夜幕低垂,燈光映照在古老城牆上,樂聲隨鼓點迴盪,來自不同國家的軍樂隊、舞蹈與煙火交織成震撼人心的畫面。兩次觀賞,從不同角度體驗,帶來截然不同的感受,也讓人更深刻領略愛丁堡的獨特魅力。

愛丁堡軍樂節(Edinburgh Military Tattoo)介紹

愛丁堡軍樂節(The Royal Edinburgh Military Tattoo)的起源可追溯至 1949 年,當時作為愛丁堡國際藝術節的一部分,首次推出名為《士兵的故事》(Something About a Soldier)的表演,由喬治馬爾科姆中校(Lt Col George Malcolm)策劃,並於愛丁堡的羅斯樂隊演奏廳(Ross Bandstand)舉行。

隔年,即 1950 年,首屆正式的愛丁堡軍樂節登場,當時的演出僅有八個節目,卻吸引了約十萬名觀眾到場。地點設於愛丁堡城堡前的廣場,雖然規模遠不及今日,但已奠定了基礎。隨著時間推移,這場活動逐漸壯大,發展成為全球矚目的文化盛事。如今每年約有 23 萬名觀眾親臨現場,更透過網路媒體傳遞至世界各地,吸引各多人知曉此一盛事,成為愛丁堡乃至蘇格蘭最具代表性的夏季節慶之一。

至於「Tattoo」這個名稱,則源自 17 世紀荷蘭語 doe den tap toe,意思是「關掉酒桶的閥門」。這原本是軍中號令酒館關門,讓士兵返回營房的口令。隨著時間演變,「Tattoo」逐漸成為軍樂表演的代名詞,並最終成為今天這場舉世聞名的愛丁堡盛會的名稱。

愛丁堡軍樂節不僅展現軍樂隊的莊嚴氣勢,更融合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元素。每年都有不同國家的軍隊與表演團體參與,帶來各自的傳統音樂與舞蹈,讓觀眾在古老城堡前,欣賞到一場跨越國界的視覺與聽覺盛宴。例如:2007 年時,北一女中樂儀隊曾經受邀前往蘇格蘭參加愛丁堡軍樂節活動,這是台灣第一次有學校代表隊伍登上這個世界級舞台。那一年,北一女樂儀隊在愛丁堡城堡前表演讓國際觀眾留下深刻印象,這不僅是學校的榮耀,也是台灣在國際文化交流上的重要時刻。

愛丁堡軍樂節活動同時也肩負社會責任,部分收益會捐贈給慈善機構,為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支持。總而言之,愛丁堡軍樂節的歷史不僅承載了軍事文化的傳承,更象徵全球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每年吸引數以十萬計的觀眾到訪,已成為愛丁堡夏季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盛事。

軍樂節時間以及官網購票

The Edinburgh Military Tattoo 官網https://www.edintattoo.co.uk

2025年表演時間:8月1日~8月23日。(2026月軍樂節表演:預計是 2026年8月7日~2026年8月29日,週日沒有演出)

  • 購票方式:票價會根據區域劃分,大約是 44~650英鎊不等,具體價格取決於座位的好壞和位置。一般來說,越靠近舞台的座位價格越高。愛丁堡城堡前的廣場設有不同的座位區域,能容納超過4000名觀眾。因為這些區域提供最佳的觀賞視角。

主要分成 1~17 個區域,其中以 8、9 區提供最佳的觀賞視角,也是價格最貴的區域,約 249~433英鎊。另外,3、14 也是可以考慮的區域,因為是表演隊伍的主場中央,價格約 96~300英鎊。由於愛丁堡軍樂節的受歡迎程度,門票通常在每年12月開始銷售,建議提前購票以確保能夠獲得理想的座位。

註:我自己這次買了二個不同區域,一個是 7 區,另一個是 14 區,都是T排座位近走道,價格分別為 124 英鎊和 86 英鎊。個人感覺是高度夠看起來效果不錯,基本上二個座位區都不錯,不過 7 區在觀賞整體效果包含雷射投影、無人機表演和煙火等,感覺更全面;14區優點就是可以更近看到表演人員的動作和表情,也算不錯。當然,我也很希望能買到 8 或 9 區,但是荷包銀子不夠啦!

對了,我的票是幾月買的,是去年 12月就訂票了。基本上,有開放購票就可以買了,好的座位很快就沒了。不過,我最近有收到明年早鳥票訂購通知,打算上去訂票,結果不給單人票選擇我想訂的座位,很無奈,無論我怎麼選都是不行。好吧,我等到年底再來訂明年的票吧,因為我明年打算再衝一次軍樂節觀賞囉。

這篇文章主要是以我自己今年連續觀賞了二次愛丁堡軍樂節的體驗記錄,照片和錄製的影片只是供遊記閱讀參考,本章本身沒有營利目的,照片影片版權還是屬於愛丁堡軍樂節官方單位,特此說明。

  • 取票方式:有紙本票電子票二種。其中電子票要去下載官方的 APP,到快演出前一二天,就會出現入場門票的 QR Code,到時用手機去掃描就可以進場;紙本票只能用郵寄的方式,若是不方便收取信件可以電話詢問官方人員,看看是否有其他方式取票。

註:我自己是選擇電子票方式,訂票完成後會收到一封Email,依據上面說明去下載官方 APP,演出之前就會看到自己的票在 APP 裡,就可以使用了。

若是臨時有事無法參加,也可以利用官網提供的管道去轉售你的觀賞門票,不過不能退票就是了,詳細內容可以參考官網說明。

  • 節目手冊:這是當天演出內容的節目手冊,裡面有表演隊伍介紹、歷史背景相關介紹。今年剛好是愛丁堡軍樂節 75週年紀念,主題是:The Heroes Who Made Us(成就我們的英雄」目的在致敬曾為國家、文化與社群付出的人們。

註:我個人會建議你購買,我在訂票時就順便買了一本,價格 10英鎊,入場時也是刷購買的 QR code 去領取。又或者可以現場購買,不斷有服務人員來回穿梭販賣,同時有興趣的人也可以去買相關紀念商品,如帽子、運動衫或是上衣等。

觀賞演出記錄

準備入場

大部場次都是晚上 21:30開始演出,大概晚上 20:00 就可以準備入場。不過大概在晚上 19:00 開始,城堡前方封鎖線就會拉起來了,某些路段禁止通行,要觀賞表演的觀眾可以去教堂前開始排隊,有一些入場規定和攜帶物品的限制需要注意,以確保活動的安全和順利進行。

包包不可以太大,酒精、熱食或玻璃容易不可以帶入場,若是裝水的水瓶不可以超過 750ml(現場可以購買水或飲料、熱食,也有免費水源可以裝水)。所以參觀的入場觀眾都要經過工作人員的安檢程序,並且在你的包包上加上表演特致的標籤以作辨識。另外,不可以帶雨傘,若是怕下雨可以攜帶簡便雨衣或防水外套。

我個人連續二場的心得是若你想和演出人員拍照,可以早點去排隊,只是要站很久並且十分無聊,估計時間約30~60分鐘,而且人很多很擠。當時排在我前面的全是白髮老人居多,我十分佩服他們的體力和精神,整整站一小時不能休息只為了要提早入場。

到了場地後,看到各式飲料點心小攤位,不少外國人都去買啤酒喝,我會建議你趕快去找廁所上。不然到時開演,整整 90 分鐘的演出完全沒有休息,你又想上廁所就會很可惜了。排隊買熱食的人滿多的,價格基本上就是小貴還算正常,表演廣場中央也是一攤攤飲料櫃和小點心,不想去熱食區排隊也可以在這裡購買。

開演前表演人員拍照

一開始我完全忘記,提早進場可以去找演出人員拍照,結果當我坐上看台後,才發現台下一個個蘇格蘭傳統服飾的表演人員,不少觀眾都圍著他們要拍照。當下,我趕緊衝下去,隨手找了幾個演出人員拍照,還有不小心拍到別人的合照(我有把臉部馬賽克了,不好意思,我盡力了)。

一開始就看到這二位高頭大馬的演出者,他們身材壯碩,幾乎所有觀眾站在他們中間都顯得十分嬌小玲瓏。

後面幾張照片,其實因為沒辦法卡到理想的位子,只好順勢把其他觀眾當成背景一起拍。不過也因此多了幾分臨場感。值得一提的是,演出前有些表演人員會出來陪觀眾合影,他們的笑容真是特別燦爛,帶著一種天生的陽光與親切感,讓人感受到軍樂節不僅是表演,更是一場溫暖的人際交流。

總算讓我等到機會拍照了!我還特地客氣地詢問他們能否合影,他們依舊笑容滿面地答應,態度親切得讓人覺得很舒服。哦,對了,還有個小插曲,就是背景一定要把城堡拍進去才行。我好幾次都被熱心地提醒,要把愛丁堡城堡納入畫面,這樣照片才算完整。

其中有一位帥氣的大叔,讓我印象特別深刻。他一身傳統的蘇格蘭服飾,站在人群中就像是這片土地的化身,舉手投足間自然散發出一種與生俱來的氣質與魅力。那份瀟灑與自信,讓人不禁覺得這才是真正的蘇格蘭軍人風格啊。

在拍照的時候,意外捕捉到了特別有意思的畫面,出現了老、中、青三代的演出人員。不同年齡的面孔聚在一起,卻因為同樣的制服與笑容而展現出一種連結感,彷彿在訴說著這場軍樂節背後的傳承與延續。這一刻,不只是紀念照片,更像是一種象徵。

這套服飾是典型的蘇格蘭軍樂隊禮儀服,包含紅色外套、格紋裙(Kilt)、馬毛飾袋(Sporran)、高筒白襪與傳統軍帽。胸前勳章與肩章更凸顯軍旅榮耀。這樣的裝束不僅展現蘇格蘭傳統,也象徵軍樂節的莊嚴與榮耀,是愛丁堡城堡前最具代表性的經典形象。

馬毛飾袋(Sporran)是蘇格蘭裙必備配件,因裙子無口袋而成。它兼具收納與裝飾功能,材質從皮革到毛皮不等。照片中的屬於正式禮儀款,以黑白馬毛搭配金屬裝飾與流蘇,常見於軍樂隊與重大典禮,象徵莊嚴與傳統。

一開始,我不知道這是哪國的表演隊伍,後來一查原來是波蘭陸軍代表樂隊的禮儀制服,典型卡其綠色軍裝外罩斗篷,胸前飾有銀色肩鍊與裝飾繩,展現莊嚴軍儀風範。帽子上帶有波蘭國徽白鷹,是最鮮明的象徵。男女隊員分別搭配裙裝與長褲,樂器上還配有紅色流蘇裝飾,整體典雅而有氣勢。

這是烏克蘭代表團的軍裝與民俗服飾,白色海軍禮儀制服展現軍人的榮譽與精神;女性穿著傳統刺繡襯衫與繡花背心裙,搭配紅靴與花環彩帶,象徵旺盛的生命力與民族精神;男性則以寬鬆長褲與刺繡襯衫呈現哥薩克風格。鮮明的民族圖案與烏克蘭國旗相互呼應,使表演更凸顯出來。

這次表演內容美國軍方也有參加,這套服裝是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的軍裝復刻。紅色外套配藍色飾邊、白色背心與長褲,再加上經典三角帽,展現 18 世紀殖民地軍隊風格。在表演活動中還有美國空軍禮儀隊操槍表演,超級精彩。

這是英國陸軍禮儀隊列隊站立,鮮明的紅色制服在城堡前格外醒目,展現莊嚴而威武的氣勢。其中一名士兵身著蘇格蘭格紋裙與馬毛飾袋,更為隊伍增添傳統蘇格蘭風采。

表演登場

時間快到晚上九點半,表演廣場已經漸漸淨空,販賣飲品的餐車陸續離開,所有觀眾都已經入座等待今天表演正式登場。不一會身後,天氣漸暗,看來夏日夜晚觀賞這場精彩絕倫的軍樂節表演是十分適合的,露天場地不會太冷,同時夜幕也剛好拉開序曲。

大規模風笛與鼓樂隊 Massed Pipes and Drums

隨著嘹亮的蘇格蘭風笛聲響起,只見一排排整齊的樂儀隊隊伍陸續入場。人員眾多,身著各式傳統服飾,場面盛大而壯觀。大規模風笛與鼓樂隊作為軍樂節的標誌性表演,來自全球的軍事與民間樂隊齊聚一堂,踏過愛丁堡城堡的吊橋隆重進場,氣勢磅礴,震撼全場。

主要參加成員有(內容取自節目手冊):The Massed Pipes and Drums 大規模風笛與鼓樂隊

  • Pipes and Drums of 1st Battalion Scots Guards
    成立於 1950 年,蘇格蘭衛隊風笛鼓隊,是軍樂節舞台的元老,今年以表演慶祝其 75 週年。
  • Royal Highland Fusiliers, 2nd Battalion, The Royal Regiment of Scotland (2 SCOTS)
    駐於 Penicuik,屬於蘇格蘭皇家團驕傲的步兵部隊。
  • The Black Watch, 3rd Battalion (3 SCOTS)
    創立於 1739 年,黑衛士的傳統透過蘇格蘭皇家團延續至今。
  • The Highlanders, 4th Battalion (4 SCOTS)
    承續席頓、戈登與卡梅倫(Seaforth、Gordons and Camerons)部族的驕傲傳統。
  • The Royal Corps of Signals Pipes and Drums
    成立於 2001 年,這支來自通信兵團的樂隊結合了管樂、節奏與力量,成為軍樂節的重要成員。
  • The Combined Universities Officers’ Training Corps Pipes and Drums
    來自 Aberdeen、Tayforth、Edinburgh、Glasgow 和 Strathclyde 等大學的學員所組成的頂尖學生風笛鼓隊。
  • Crossed Swords Pipes and Drums
    成立於 2007 年,來自德國的國際樂團,將傳統風笛鼓樂帶上軍樂節舞台。
  • Paris Port Dover Pipes and Drums
    來自加拿大安大略的國際樂團,帶來傳統的風笛鼓樂聲。

換個角度,第二天不同視角的照片也是很精彩。

英國聯合軍樂隊 UK Massed Military Bands

接著是英國聯合軍樂隊(UK Massed Military Bands):

  • The Band of the Royal Regiment of Scotland
    蘇格蘭唯一的正規陸軍樂隊,驕傲、莊嚴且充滿力量。
  • British Army Band Catterick
    成立於 2019 年,駐紮在約克郡的卡特里克,將銅管音樂的光輝帶到戰場與舞台。
  • British Army Band Tidworth
    英軍僅有的兩支銅管軍樂隊之一,以大膽、獨特與隨時備戰的姿態著稱。
  • British Army Band Colchester
    完整的交響樂編制,能在國內外提供支援,陣容龐大。
  • The Band of the Prince of Wales
    結合銅管與木管,銳利的軍旅風格,是 2025 陣容中的強大補充。
  • Duchess of Edinburgh’s String Orchestra
    愛丁堡公爵夫人弦樂團,提供振奮人心的舞台音樂,貫穿本屆「The Heros Who Made US」主題。

烏克蘭海軍樂隊 The Orchestra of Naval Forces of the Armed Forces of Ukraine

再來上場的是烏克蘭海軍軍樂隊,今年第一次來到愛丁堡軍樂節表演。他們的特色是把海軍軍裝和傳統民俗服飾結合在一起,既莊重又有民族風情。樂隊2008年成立,現在駐在敖德薩,不只在國際舞台演出,也投入軍人心理復健和文化交流。這次表演融合民間音樂和專業編曲,展現烏克蘭人堅毅不屈、追求自由的精神。

瑞士鼓手樂隊 Top Secret Drum Corps

整場表演中最令人屏息的,莫過於來自瑞士的神乎其技鼓手樂隊 Top Secret Drum Corps。他們來自巴塞爾,1991 年成立,以融合嘉年華鼓樂節奏與創新視覺效果而聞名。自 2003 年首度登上愛丁堡軍樂節後,便多次回歸並巡演世界各地,甚至曾在英國女王白金禧年慶典於溫莎堡獻演。他們以精準、速度與創意著稱,每一次擊鼓都震撼人心,引發全場驚嘆不已。

不過有趣的是,第二天我再看同一場表演時,竟然碰上一個小插曲──其中一位鼓手的鼓棒忽然掉落,觀眾的目光都追著那根鼓棒一路滾得越來越遠。令人佩服的是,那位鼓手幾乎沒有停頓,立刻換出另一根鼓棒繼續演奏,完全沒有讓人感覺到失誤。最後,當鼓棒滾到快要影響到下一支進場隊伍時,工作人員才上前把它撿起來,場面既緊張又有點趣味。

波蘭邊防軍代表樂團 Representative Band of the Polish Border Guard

波蘭邊防軍代表樂團自 1956 年成立,融合南波蘭民俗音樂與多樣曲風,展現民族自豪與文化傳承。他們以整齊編排的隊列表演聞名,將精準動作與藝術表達結合。2025 年軍樂節中,波蘭邊防軍樂團以特隆比塔號角、牧羊鐘與傳統斧杖等民俗樂器登場,象徵波蘭的堅韌與不屈精神。

美國空軍榮譽衛隊操演隊 United States Air Force Honor Guard Drill Team

美國空軍榮譽衛隊操演隊成立於 1948 年,以精準的隊列動作與驚險的武器拋接聞名。隊員身著傳統禮儀制服,使用重達 11 磅、附刺刀的 M1 Garand 步槍表演。自 2022 年首度登上愛丁堡軍樂節後,他們巡演美國及亞洲,以專業與震撼氣勢贏得全球讚譽。

今年特別讓我注意到的是,隊伍中有兩位女軍人,能夠操縱這麼沉重的槍枝進行高難度表演,依然神采奕奕,實在令人佩服。不過在第一天的演出中也出現了一個小插曲:有位軍人不慎把槍拋歪,來不及撿回。這時指揮官沉著應對,先遞給他另一把槍,讓演出不中斷,自己再從容地把掉落的槍撿回。整體來說,這點小花絮完全不減表演的震撼力,仍是一場精彩絕倫的軍隊展演。

美國陸軍老衛隊鼓號樂隊 United States Army Old Guard Fife and Drum Corps

美國陸軍老衛隊鼓號樂隊隸屬第 3 步兵團,承襲 18 世紀美國獨立戰爭傳統,以紅色制服、短笛、號角與繩索鼓演出,展現軍樂與儀典的歷史傳承。他們是美國總統的官方音樂護衛,也是外交使者。今年首次登上愛丁堡軍樂節,適逢軍樂節 75 週年與美國陸軍 250 週年,別具象徵意義。

他們的紅色制服設計源自華盛頓將軍的大陸軍原始軍服。十八世紀時,軍樂隊穿著與所屬部隊相反顏色的制服以便辨識,因此鼓號樂隊穿紅色外套而不是步兵藍。隊伍行進時,鼓號長官會手持「espontoons」,這是一種十八世紀軍械的複製品,用於在無聲中下達口令。

多種舞台聲光效果演出

除了軍隊樂儀隊的震撼演出之外,軍樂節也融合了多樣化的藝術表現,例如優雅的芭蕾舞與充滿動感的現代舞蹈,讓舞台氣氛更加多元。隨著音樂節奏,舞者的身影與燈光效果交錯,時而莊嚴、時而奔放。再加上雷射光線與投影視覺的巧妙運用,使得傳統軍樂與現代科技結合,營造出既傳統又前衛的氛圍。整場演出不僅是聽覺饗宴,更是一場結合藝術、科技與軍事文化的多重體驗。

每個雷射與投影畫面都經過精心設計與調整,細緻地呼應舞台上的演出內容。燈光、影像與音樂彼此呼應,不僅增添視覺層次,也讓傳統軍樂結合現代科技,展現出震撼效果。這樣的巧妙搭配,使整場軍樂節更具臨場感與藝術張力,帶來多重感官享受。

註:我個人觀賞二次的心得是,第一天 7 區的座位雖然距離表演舞台較遠,但是可以正面把所有內容一次看清楚,包含無人機飛行表演,還有煙火施放,第二天 14 區的座位可以距離舞台演出位置較近,但是投射在城堡上方的雷射畫面,就無法同時兼顧了。所以,我在這篇文章分享的照片大都是第一天 7 區拍攝的角度,第二天拍攝就給自己做紀念為主。

在 75 週年慶典中,愛丁堡軍樂節活動首次啟用了 100 架無人機,於愛丁堡城堡上空進行同步演出。無人機以光影勾勒出維多利亞十字勳章、蘇格蘭象徵的蓟花等多種圖案,最終形成「75」的字樣,象徵這一重要的歷史里程碑。

《影片分享》

因為是表演活動,我沒有錄製太多內容,只選了幾個我自己很喜愛的橋段,記錄下來分享一下。

分享一段我個人最愛一個部份,一個女童吹著蘇格蘭風笛進場,和主持人之間的對話,最後還丟出震撼煙火特效,超棒的。

最後這段大合唱也是感覺很棒!歌曲名為:Travel These Ways。蘇格蘭音樂家卡琳·波爾瓦特(Karine Polwart)創作的一首歌曲,旨在傳達希望、連結和在艱難時期的相互支持。

最後,掌聲隨節拍響起,軍樂隊莊嚴列隊交錯進場,又在樂聲中緩緩退去。隨著《Scotland the Brave》高亢的旋律響徹全場,音符如波浪般一層層湧向觀眾,自中心散發的震撼久久縈繞,讓人心潮澎湃,難以平復。

寫完這篇花了我二個晚上觀賞的愛丁堡軍樂節體驗文,我決定明年再衝一次愛丁堡八月份,再去看一次軍樂節表演了。

Pureing
Pureing

Je voyage donc je suis. 因為喜歡旅遊,所以分享喜歡的風景

文章: 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