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堡 Heidelberg 一日遊:大學博物館(Germany)

海德堡大學博物館位於海德堡大學舊城校區(Altstadt Campus)的大學廣場內,坐落於舊大學大樓(Alte Universität)之中。這座巴洛克式建築始建於1712年,至今仍是海德堡大學的重要象徵。博物館成立於1996年,透過豐富的展覽呈現自1386年創校以來的歷史與學術成就,展示海德堡大學在教育、研究與文化領域的貢獻。

這次是因為參觀學生監獄買了博物館聯票,順道一起參觀了這個著名的大學博物館,也見識到歷經六個世紀的發展,培養出大量的學術人才,包括 56 位諾貝爾獎得主,涵蓋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文學等多個領域。同時,讓我深刻體會到海德堡大學對現代自然科學的貢獻,遠比我原本想像的還要深遠。

基本資訊

海德堡大學博物館位於舊大學(Alte Universität)的巴洛克式主樓內,館址設於一樓。這座博物館透過三個展廳,導覽遊客回顧海德堡大學六個世紀以來的動盪歷史,見證這座德國最古老大學的輝煌與挑戰。

地址:Augustinergasse 2, 69117 Heidelberg。海德堡舊大學大樓(Alte Universität),大學廣場(Universitätsplatz)內。
地圖:https://maps.app.goo.gl/VS2jQ1c7vMTr2UuX9
開放時間:週一~週六 10:30~16:00
門票:可單獨購買,或與學生監獄(Studentenkarzer)聯票參觀。單一門票4歐元,聯票 6歐元。
語音導覽:可以網路免費下載完整的導覽介紹,一共有66個mp3音訊檔。或是購買門票時,跟售票處免費租用語音導覽,有德文、英文二種版本。(免費語音檔下載處,請參考下列網址)
官網:https://www.uni-heidelberg.de/de/einrichtungen/museen-und-sammlungen/universitaetsmuseum

展覽內容

海德堡大學博物館以三大展廳呈現超過六個世紀的學術傳承與變遷,從選侯統治時期的學術基礎,到19世紀的科學發展,再到20世紀的戰爭與思想變革,展現出這所大學在教育、研究與社會影響力方面的卓越地位。無論是對學術歷史、教育發展或文化演進感興趣的訪客,這裡都是不可錯過的知識殿堂。

博物館分為三個主要展廳,分別展示不同時期的歷史:

  • 展廳 A:普法爾茨選侯時期(1386-1803)
    • 以大學檔案館與普法爾茨博物館收藏的原始文件與複製品為基礎,概述自1386年大學創立起至1802年神聖羅馬帝國終結之間的發展歷程。
    • 蓋了大學的早期學術活動、宗教與政治背景,以及其在普法爾茨地區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是了解大學中世紀根源與傳統的關鍵起點。
  • 展廳 B:19世紀的浪漫主義與自然科學革命
    • 聚焦於19世紀,這是一段充滿思想激盪與變革的時期,標誌著海德堡浪漫主義(Heidelberger Romantik)的興起,以及1848~1849年革命前夕激烈的社會與政治辯論。
    • 隨著19世紀中葉的到來,自然科學與醫學逐漸開始分化與專業化。展覽中可見當時學生宿舍與抗議遊行的畫像與複製品、早期的實驗室建築照片,以及赫爾曼·馮·赫爾姆霍茲(Hermann Helmholtz)所發展的實驗儀器,這些內容共同描繪出一個奠定現代社會基礎的重要時代。
  • 展廳 C:20世紀的戰爭、政治變革與學術發展
    • 聚焦於海德堡大學在不同歷史時期所扮演的角色,從威瑪共和試圖建立民主社會的努力、納粹獨裁統治時期的衝擊,到二戰後德國再度邁向民主化的歷程。
    • 展覽也呈現學生人數迅速增加所帶來的影響,以及新興研究領域與校區的發展。此展廳最後以海德堡大學在 2010年德國卓越計畫(Exzellenzinitiative)中的成功作為階段性總結,象徵大學在當代學術界的國際地位與研究實力。

此外,博物館還設有小型特展區,不定期更換展覽主題,以不同角度呈現海德堡大學的學術活動與歷史發展。

資料參考:https://www.uni-heidelberg.de/en/institutions/museums-and-collections/university-museum/about-the-university-museumhttps://www.heidelberg-marketing.de/en/poi/university-museum

舊禮堂(Alte Aula)

海德堡大學舊禮堂(Alte Aula)位於舊大學(Alte Universität)的二樓,是這所大學最具歷史價值的建築之一。最初建於1712年至1735年,曾是大學的主要講堂與集會場所。在1886年海德堡大學500週年慶典時,舊禮堂經過大規模修繕,以新文藝復興風格呈現,成為學術殿堂的象徵。

內部裝飾極為精美,整體以華麗的木質結構為主,展現19世紀德國學術機構的典雅氛圍。天花板上鑲嵌著精緻的浮雕與圓形壁畫,描繪著海德堡大學的學術精神與歷史發展。牆面上的木雕欄杆與柱子雕工細緻,呈現了精湛的工藝水準,而典雅的吊燈與窗戶設計則為整個空間增添了莊重與典雅的氛圍。無論是學術儀式、音樂會或正式活動,這座禮堂都為參與者提供了一個充滿歷史與文化氛圍的場域。

如今,舊禮堂已不再作為日常教學空間,而是專門用於學術慶典、學位授予儀式、音樂會及其他正式場合。這裡不僅承載著海德堡大學數百年的學術傳承,也成為象徵學術與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

諾貝爾獎得主

這個樓梯間的牆上全是海德堡大學諾貝爾獎得主的照片以及他的得獎事蹟,我隨意拍了幾張諾貝爾獎得主照片,發現真的都是在生物醫學、化學、物理等方面,有很重大研究貢獻的偉大科學家。

下面兩張照片展示的是「海德堡諾貝爾獎得主名錄(Heidelberger Nobelpreisträger / Heidelberg Nobel Laureates)」,列出了與海德堡大學及其研究機構有關的諾貝爾獎得主,依其與海德堡的關聯分為不同類別。主要的類別為:

  1. 教授(Professoren)
  2. 科學助理與客座學者(Wissenschaftliche Assistenten und Gastwissenschaftler)
  3. 博士(Doktoren)
  4. 學生與校友(Studierende und Absolventen)
  5. 榮譽博士(Ehrendoktoren)
  6. 隸屬海德堡研究機構的科學家(Wissenschaftler an Heidelberger Forschungsinstituten)
  7. 海德堡科學院的通訊或特聘會員(Außerordentliche und korrespondierende Mitglieder der Heidelberger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8. 與海德堡有生平關聯的科學家(Wissenschaftler mit biographischen Verbindungen)

下圖左側照片介紹的是 Prof. Dr. Harald zur Hausen,一位著名的醫學家,2008年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發現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與子宮頸癌之間的關聯。1936年出生於德國 Gelsenkirchen,2023年在海德堡辭世。自1988年起亦擔任海德堡大學醫學院的榮譽教授,長期致力於病毒與癌症之間的關係研究,其貢獻為全球女性健康帶來重大突破。

下圖右側照片是 Prof. Dr. Karl Ziegler,德國著名化學家,1963年與義大利科學家朱利奧·納塔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表彰他們在高分子合成方面的開創性研究。Ziegler 於1898年出生於德國Helsa,曾於1928至1936年間擔任海德堡大學化學教授,當時展開對三價碳自由基的研究。1943年起,他出任凱撒-威廉煤炭研究所(後為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所長,持續推動高分子與有機化學的發展,為現代塑膠與材料科學奠定基礎。

下圖左側照片是 Prof. Dr. Stefan W. Hell,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以開發超高解析螢光顯微技術而聞名。生於1962年,羅馬尼亞阿拉德市,自2003年起擔任海德堡大學的特聘教授,並同時於德國癌症研究中心(Heidelberg)領導一個研究部門。他的研究突破了光學顯微鏡解析度的極限,對生命科學與醫學研究影響深遠。

下圖右側照片是 Prof. Dr. Bert Sakmann,德國醫學家,1991 年與 Erwin Neher 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表彰他們開發研究單一細胞離子通道功能的方法。Sakmann 於1942年出生於斯圖加特,自1990年起擔任海德堡大學教授,曾於哥廷根與海德堡的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從事長期研究,2008年後轉至神經生物學研究所。他的發現對神經生理學具有深遠影響。

展示區

下面三張照片展示的是海德堡大學博物館中關於宗教改革與近代德意志學術發展的展區,按時間順序呈現了大學從16世紀至18世紀的宗教與政治背景變遷。整體展覽區以文獻、肖像、版畫與官方文書組成,突顯海德堡大學在德國宗教改革與啟蒙時代所扮演的角色與變遷歷程。

第一張照片左側介紹了宗教改革時期,展示16世紀選侯奧托海因里希(Ottheinrich)時期的學術與宗教改革者形象及出版文獻;右側是17世紀的宗教與信仰衝突,包含教派對立與學術著作的出版品。

這張照片展示17世紀的海德堡,包括肖像畫與當時學術環境的刻畫,並搭配中間的解說文字,說明當時政治與宗教動盪如何影響大學的運作與教育方向。

這張展示主題為18世紀的再天主教化(Rekatholisierung),左側展示重建天主教學術體系的文件與城市圖像,右側則過渡至啟蒙時代的發展,呈現卡爾·特奧多爾(Carl Theodor)的學術革新與文教政策。

下圖是19世紀德國物理學先驅:古斯塔夫·基爾霍夫(Gustav Robert Kirchhoff, 1824–1887)是現代電路理論與光譜學的奠基者之一。他與羅伯特·本生(Robert Bunsen)合作,發展了光譜分析法,開創了天體物理學的新領域。他還提出了電流與電壓分布的基爾霍夫定律(Kirchhoff’s circuit laws),至今廣泛應用於物理與工程領域。

下圖是古斯塔夫·基爾霍夫(Gustav Robert Kirchhoff)與羅伯特·本生(Robert Bunsen)一同旅行的珍貴照片。1862年,基爾霍夫與本生一同前往英國,拜訪了在曼徹斯特擔任化學教授的羅斯科(Roscoe)。在此期間,他們參觀了倫敦的一場關於物理與數學儀器的展覽,並有機會認識著名的實驗物理學家麥可·法拉第(Michael Faraday)。這段歷史不僅顯示了19世紀科學家的國際交流,也凸顯了基爾霍夫和本生在科學史上的關鍵地位,特別是在光譜學與實驗科學的發展方面。

浪漫主義影響19世紀的自然科學發展

這幅畫作是德國浪漫主義繪畫的代表作之一:畫中人物背對觀者,凝望著被霧氣籠罩的群山,象徵著人類在自然面前的渺小與崇高感。畫面不僅捕捉了自然的壯麗與神祕,也反映了19世紀初期對於個人經驗、感性與自然力量的浪漫主義追求。

浪漫主義對19世紀科學發展影響深遠,不僅挑戰了當時機械論主導的自然觀,也促進了科學思想與方法的多元化。浪漫主義者強調自然是充滿生命力的整體,重視直覺與感性經驗,這推動了生物學、生理學等學科的興起。

自然哲學中關於人與自然統一的理念,為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進化論的形成提供了文化背景。受浪漫主義影響的“浪漫科學”融合了情感、神秘與對自然的敬畏,科學家如亨弗里·戴維(Humphry Davy)與伊拉斯謨·達爾文(Erasmus Darwin)等人將自然探索與人文關懷結合,賦予科學新的視野。浪漫主義促成科學向更具人文深度與多元價值的方向發展。

19至20世紀科學實驗儀器展示

下圖是19世紀中期的光譜儀是德國化學家羅伯特·本生(Robert Bunsen)與物理學家古斯塔夫·基爾霍夫(Gustav Kirchhoff)的實驗器具。他們於1859年共同發展了光譜分析法,利用這類儀器觀察不同元素在火焰中燃燒時所產生的特定光譜線。

這項技術首次使科學家能夠透過光識別物質的化學成分,並促成了新元素的發現,如銣(rubidium)與銫(cesium)。同時,光譜分析也成為現代天文物理學的重要基礎,讓人們能藉由光線分析遙遠天體的組成。

下圖是兩張光譜儀原始設計圖(Original Drawings of a Spectroscope),具高度歷史與學術價值。

這張展櫃展示的是19世紀化學實驗室的典型器材與用品,包括瓷器研缽、試管、酒精燈、試劑盒與手寫實驗記錄,展示了當時化學分析的工作環境。

下圖片展示的是一組19世紀的科學儀器,主要與聲學、光學與電磁研究有關,展示了19世紀物理學在聲學、光學與電磁領域的重大進展。它們不僅用於教學,也用於當時最前線的研究工作。

下圖照片展示的是一台分光儀,是一種經典的光學儀器,用來測量光的折射角或分析光譜線的位置與強度。它通常由望遠鏡、準直儀、棱鏡或光柵座,以及一個刻度盤組成,常見於19至20世紀初的物理與化學實驗中。

左側儀器為一種早期攝譜儀(Spectrograph,可將光譜投影至感光材料上,用於紀錄光譜線的位置與強度,是天文光譜學與元素分析的重要工具。這類儀器常見於天文台與化學實驗室,促成對恆星、氣體與新元素的研究。

右側為分光望遠鏡(Telescope Spectroscope),配備準直管與目鏡,可直接觀察經由棱鏡或光柵所產生的光譜,此類儀器可即時分析光源發出的不同波長成分。

下圖感覺比較熟悉了,是現代化的電學實驗設備,常見於高中與大學物理教學中,用於說明基爾霍夫定律(Kirchhoff’s Laws)、電壓電流測量、串並聯電路等基本概念。另一個是電流分佈與電場模擬的實驗裝置,特別適合用於解釋基爾霍夫定律(Kirchhoff’s Laws)與電壓分佈的概念。

現代藥品與海德堡大學的科學傳統

雖然 Paracetamol、Ibuprofen 和 Sinupret®是20世紀以後問世的藥品,它們背後的藥理學、化學分析與應用模式,卻深深植根於海德堡大學19世紀以來的自然科學傳統。

在19世紀中葉,海德堡成為歐洲實驗醫學的核心。著名生理學家赫爾曼·馮·亥姆霍茲(Hermann von Helmholtz)威廉·馮·貝爾(Wilhelm von Behring)等人,推動了生理與藥物作用的科學化,使藥物從傳統經驗用法進展至劑量控制、作用機轉研究與臨床驗證。這些成果正是今日如對乙醯氨基酚(Paracetamol) 與 布洛芬(Ibuprofen) 得以安全廣泛應用的基礎。

同時,羅伯特·本生(Robert Bunsen)與古斯塔夫·基爾霍夫(Gustav Kirchhoff)在海德堡共同發展的光譜分析法(spectral analysis),不僅開創了天文與元素研究的新紀元,也奠定了藥物化學中純度分析與結構鑑定的關鍵技術。這對如 Sinupret® 這類植物製劑的活性成分辨識具有深遠意義。

現代藥品雖為當代製藥科技的成果,但它們所依循的科學方法與實驗精神,皆可追溯至19世紀海德堡大學奠定的科學基礎,展現這座大學對今日醫藥科技持續不輟的深遠影響。

最後這張是我參觀時拍下的一張宣傳海報,紀念古斯塔夫·基爾霍夫(Gustav Kirchhoff)誕辰200週年的特展資訊。說實話,這次參觀讓我深刻體會到海德堡大學對現代自然科學的貢獻,遠比我原本想像的還要深遠。
無論是基爾霍夫與本生的光譜分析、亥姆霍茲的生理學,還是實驗醫學與藥理學的發展,這裡無疑是現代科學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從19世紀到今日,這座大學所孕育出的知識、方法與精神,仍深深影響著現代人對自然科學的理解與應用。

Pureing
Pureing

Je voyage donc je suis. 因為喜歡旅遊,所以分享喜歡的風景

文章: 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