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 suis Pureing
Je voyage donc je suis
Gedenk- und Bildungsstätte Andreasstraße 是位於德國圖林根邦 Erfurt 市的一座歷史教育紀念館,專門用於紀念東德專制時期的壓迫政權的社會現象,讓世人了解東德時期的歷史,達到教育紀念的目的。Erfurt 歷史教育紀念館所在地點在 Andreasstraße 大街,這裡原來是東德時期的國家安全部史塔西的監獄,用於關押和監控異見者的場所,許多政治犯曾被囚禁於此地。
東德專制政權時期,許多東德民眾因反對政府或被懷疑從事反對活動,而被關押於 Andreasstraße 監獄,在東德統治下的多年裡, Andreasstraße 監獄成為了壓制自由思想和異見的象徵。後來德國統一後,Andreasstraße 監獄被轉變為歷史紀念教育中心,提醒後人勿忘歷史的教訓。Andreasstraße 歷史教育紀念館致力於讓人們了解東德專制體制下的生活以及史塔西對普通民眾的影響,通過展示原始監獄的牢房、紀錄資料和文物內容來還原當年的壓迫環境。
門票:2 歐元
開放時間:週一休息,週二、四 12:00~20:00,週三、五、六、日 10:00~18:00
官網:https://stiftung-ettersberg.de/gedenkstaette-andreasstrasse/ihr-besuch/
地址:Andreasstraße 37a,99084 Erfurt。搭 Tram 2、3、4、6 到 Domplatz Nord 大教堂廣場下車,步行 120 公尺。
地圖:https://maps.app.goo.gl/kFzYeD1SMnS657zg8
Gedenk- und Bildungsstätte Andreasstraße 歷史教育紀念館主要是紀念 1949 ~1989年間在圖林根邦的東德政權時期的 SED(統一社會主義黨)專制統治下的壓迫與人民的抵抗,紀念館所在地原為東德史塔西 Stasi(國家安全部)的調查拘留所,曾經有超過 5000 名因反對共產主義政權而被監禁的人被關在此處。在 1989年12月4日,人民自由獲得了勝利,勇敢的 Erfurt 市民佔領了位於 Andreasstraße 的 Erfurt 史塔西辦公室,成為和平革命期間第一個被佔領的史塔西據點。
Andreasstraße 歷史教育紀念館於 2013年 12月開幕,永久展覽分布於三層樓建築中,以「監禁、專制與革命」為主題。展覽以多媒體形式呈現,主要核心是見證者的故事,透過情感豐富的影音畫面和互動漫畫故事,呈現當時東德政權下人民所遭遇的的經歷。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精心修復的當時的監獄牢房,以及描繪和平革命場景、具有漫畫風格的現代立方體外牆。
在東德時期,Erfurt 市區的 Andreasstraße 大街讓人聯想到的不只是這條街道本身,而是國家安全部史塔西 Stasi 的地區管理局和審問拘留中心。自1952年起這裡成為史塔西的據點,進行監控和審問,讓人們對Andreasstraße 大街充滿畏懼。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今日的 Andreasstraße 大街在 Erfurt 已被賦予新的意義,成為歷史紀念和教育中心,提醒人們勿忘那段歷史並反思專制帶來的壓迫。
關於 Erfurt 城市的旅遊記錄:德國中部城市 Erfurt 旅遊印象(Germany)
在東德時期,位於 Andreasstraße 大街上的紅磚建築是一個令人畏懼的地方。國家安全部(簡稱:史塔西 Stasi )在這棟建築的兩層樓中,關押了當時不願屈服於東德統一社會黨獨裁統治的人,典型的指控包括間諜活動、破壞、地下活動和反民主煽動。1961年柏林牆建立之後,這裡主要關押那些試圖越境前往西方的東德人民。
根據資料,Andreasstraße 大街監獄中有 5523 名東德公民因政治原因被拘留調查,他們與外界隔絕無法接受正常的司法程序。他們的日常生活充滿了審訊、隔離、迷失方向和不確定性,囚犯在預審拘留後被判入獄。此外,建築的地面和地下層還關押了在人民警察(Volkspolizei)監管下的囚犯,其中也包括一些因拒絕服兵役而成為政治犯的男性。
在東德時代,Andreasstraße 大街監獄不僅僅是一個紀律和懲罰的地方,從 1878年以來,該地點就用於囚禁犯人,在納粹時期這裡成為系統性壓迫異見者的場所,數百名男女因與納粹世界觀不符而被囚禁於此。然而,直到東德政權時期,Andreasstraße 大街監獄成為東德國家社會主義時期關壓異議人士的場所。
在德國統一後,Andreasstraße 大街監獄仍作為男性監禁設施使用了將近12年,然而二樓的史塔西監獄的已不再被使用,因此大部分保持了1980年代的原貌,現今成為該展覽中最大的展覽區。Andreasstraße 大街監獄於2002年正式關閉,結束了其作為拘留場所的歷史。
照片展示了 Andreasstraße 教育紀念館內的牢房,反映東德時期史塔西監禁異議份子的場景。牢房內部設施簡陋,包括基本的馬桶、洗手台及簡單床鋪,顯示出生活條件的惡劣。房間狹小,環境壓抑,金屬欄杆和厚重的牢門加強了對囚犯的封閉和監控,象徵著對他們行動和自由的極大限制。這些設施展示了當時東德對異議份子的嚴密監視和隔離,讓人們透過這些場景回顧那段壓迫性的歷史,提醒世人重視自由與人權。
照片中可以看到東德時期監禁異議份子的牢房環境和抗議標語,走廊中的鐵柵欄和封閉的窂門營造出高度監控和隔離的壓迫感,牢房內僅有簡陋設施,牆上掛著「我要求自由出境的人權!」(Ich fordere das Menschenrecht auf freie Ausreise!)的標語,表達了被囚者對人權和自由的強烈渴望,象徵了對東德政權的抗議。這些展示透過原始設置和標語,讓參觀者體會當時的壓迫環境,深刻反思自由與人權的價值。
圖林根邦(Thüringen)在東德時期具有重要的歷史和政治意義,該地區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二戰後,當時圖林根邦於1952年被德國民主共和國政府解散,並劃分為三個行政區:Erfurt、Gera 和 Suhl。東德時期,圖林根邦的政治氛圍受到社會主義政權的強烈影響,當時的政府由德國統一社會黨主導,對社會各個層面進行了嚴格的控制,包括經濟、文化和教育等領域,這種控制使得圖林根的居民在生活中面臨許多限制,並且缺乏自由選舉的機會。
歷史文化上,圖林根擁有豐富的歷史遺產,尤其是在文學和藝術領域,Weimar 作為文化重鎮,吸引了眾多文人和藝術家,成為德國文化的重要象徵。這一地區的文化活動在東德時期受到政府的嚴格監控,然後仍保持了一定影響力,成為後來反抗東德政府意識形態的潛在力量。經濟層面上,圖林根邦的工業基礎在東德時期也發揮了重要作用,該地區以機械製造和化學工業為主,這些產業在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系中佔據了重要地位。
然而,圖林根邦也成為了反抗運動的重要基地,1989年東德和平革命是一場推翻共產政權、爭取民主的運動,圖林根邦在其中扮演了關鍵角色。Erfurt 和 Weimar 等城市成為示威活動重要地點,當地民眾和平抗議,呼籲政治改革、言論和旅行自由。這些示威活動激發了全國性的抗議潮,為東德政治變革提供了動力。圖林根的抗議者們在柏林牆倒塌前展現的勇氣鼓舞了各地民眾,成為變革的催化劑。
同時,教會和社會運動組織提供了支持,成為集會的庇護所,促進了社會合作。圖林根邦的歷史演變過程展示了地方抗議如何推動國家歷史進程,人民要求民主改革和基本人權的保障,這些運動最終促成了東德的解體和德國的統一。
Andreasstraße 歷史教育紀念館這些展示櫃展示了東德國家安全部的監控與偵查設備,包括相機、錄音機、文件、印章等,反映了史塔西對東德民眾生活的嚴密監控。
這些物品反映了東德國家安全部通過嚴密的監控系統,對人民的生活進行無處不在的控制,讓觀眾了解到當時東德政權的監視手段和壓迫性質。
照片展示了東德時期史塔西人員的制服、鑰匙、電話和耳機等設備,反映了當時國家安全部(史塔西)在監控和管理上使用的工具和象徵。
下列展示透過漫畫風格,使參觀者能更直觀地理解東德時期人們所經歷的艱難抉擇,包括農民在集體化壓力下的困境,以及藝術家在言論受限的情境下追求自我表達的努力,展現了那個時代下的抗爭與堅持。
東德的經濟發展在冷戰期間經歷了顯著的變化,尤其是在1950~1980年代之間。這段時間內,東德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促進經濟增長,並且在某些方面取得了成功,尤其是在消費品的生產和普及上,在這一經濟背景下,東德的機車產業也得到了發展,特別是 MZ(Motorenwerke Zschopau)品牌的摩托車,成為了當時中產階級家庭的標準配備。
MZ摩托車自1957年開始生產,至1991年停產時,總生產量達到近310萬輛,這些摩托車在東德的街道上隨處可見,並且在柏林圍牆倒塌時,許多東德民眾駕駛的正是這些摩托車。然而 1970年代後期,政府加強了對經濟的控制,導致經濟增長放緩,並出現生產效率低、產品質量差等問題。總括來說,東德的經濟發展從早期的增長到後期的停滯,反映出計劃經濟的局限性,為日後的東西德統一留下伏筆。
冷戰時期的邊界管制是由於意識形態的對立和國際政治的緊張而形成的,特別是在東西德之間的邊界管制最為明顯。西元 1949年,德國分為兩個國家: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隨著冷戰的加劇,兩德之間的邊界變得越來越嚴格,尤其是在1952年,東德政府開始建立邊界隔離牆,以防止公民逃往西德。
1961年8月,東德政府在東西柏林之間建立了柏林圍牆,這一行動是為了阻止大量東德居民逃往西方。柏林圍牆的建立標誌著東西德之間的邊界管制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道牆不僅是物理上的障礙,也是意識形態的象徵。
邊界的主要作用:
當時的展示區有一系列的影音畫面,我拍照截取了部份場景,這些照片展示了1953年6月17日東德的抗議活動,當時民眾在東柏林和其他地區集會,反對統一社會黨的極權統治與不公政策。照片中的場景包括軍事坦克和武裝力量出動以鎮壓這場抗議運動,並顯示出東德政府試圖以武力控制局勢。
抗議活動原本是由建築工人發起的罷工,後來演變成遍及全國的大規模示威。此事件成為東德歷史上的重要象徵,代表著人們追求自由與反抗壓迫的努力,最後也是柏林圍牆倒塌加速東德政權瓦解,德國統一最重要的關鍵時刻。
主要內容展示了當時東德年輕人在面對西方流行文化時的衝擊,儘管東德政府對此持有強烈的抵制態度,西方音樂如貓王、滾石樂團和披頭四等成為東德年輕人尋求自由的象徵。東德政府視西方流行音樂為資本主義的產物,認為其會腐蝕年輕人的思想,削弱對社會主義的忠誠,當時東德政府對流行音樂的抵制體現在對音樂的嚴格控制和審查,尤其是對美國音樂的強烈反感。
儘管當時東德政府的抵制,西方流行音樂在東德的年輕人中仍然廣受歡迎,許多年輕人私下收聽西方廣播,並對西方音樂產生了強烈的興趣,這種情況促成了地下音樂文化的發展。這些音樂、時尚和電影在東德年輕人中廣受歡迎,激發了他們對個人自由和身份認同的探索,並促使他們反抗體制的壓迫,成為追求變革的象徵。
地下室是參觀者的行李寄放區也是休息區,還有廁所,不過同時也有一些當時的牢房保留當時的場景畫面,以及現場還有一些訪客意見隨手貼留言區。在一個展示空間裡,有德國統一後的一些相關議題,包含社會現象以及東德人民當時的想法心態,也很值得參觀和深思。
整體體而言,德國民眾抗議文化的延續性,從1989年東德和平革命到現代德國的社會運動,週一示威已成為德國記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Erfurt 歷史紀念教育館( Gedenk- und Bildungsstätte Andreasstraße )一開始並不在我的預設旅遊計劃中,當我決定利用半日遊時間到訪 Erfurt 這個當時東德時期城市,上網簡單查了一下意外發現這間歷史紀念教育館,就決定順道一遊,也意外收獲不少。
一開始進去參觀時,館方工作人員大概也沒想到一個不懂德文的亞洲遊客,選擇參觀這間東德歷史教育紀念館,我付了二歐元門票後就開始參觀,紀念館內都主要以德文為主,還好現代科技工具輔助,透過手機翻譯使我對教育紀念館的展覽內容產生極大興趣,幾乎把每個展示品一一看過,花了近二小時的時間仔細了解。
我個人感想是自己年級屬於六年級前段班,剛好經歷了這段東西德分裂和冷戰瓦解後的歷史演變,這次到訪德國時就強烈想去了解這段歷史背景,同時也安排了不少東德時期的相關展覽參觀。這個位在 Erfurt 的歷史紀念教育館( Gedenk- und Bildungsstätte Andreasstraße )也是此行的意外收獲,十分推薦對東德歷史有興趣的人可以來看看。
Erfurt 作為德國中部的交通樞紐,其地理位置使其在東西德之間的經濟物流中扮演了關鍵角色,推動了東德的貿易發展。Erfurt 擁有多家國有企業,這些企業在東德經濟中佔據了重要地位。同時,Erfurt 城市的工業發展使其成為東德的重工業基地之一,尤其是在機械和設備製造方面,這些產業對於整個東德的經濟有重要影響。此外,Erfurt 擁有德國第三古老的大學—— Erfurt 大學,成為東德時期的重要意識型態之發源地。
綜合以上,這些因素共同促進了 Erfurt 的經濟發展,同時也促成 Erfurt 成為抵抗東德政府專制運動的發源地,1989年的和平革命中,Erfurt 市民的積極抗爭也同時促成了柏林牆倒塌,最終實現德國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