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一遊日本三大神宮之伊勢神宮

伊勢神宮,是我這次關西行程時段中,最重要的一個地點。伊勢神宮,這個景點我第一次知道是今年初,因為那時打算自己一個人到京都自由行,看了Mook出版社的”京阪神自遊人”一書,發現它距離京都市約二小時的車程時間,曾經列入那次行程景點考慮之一,後來時間不夠就放棄了。而七月再來,說什麼也要一訪這個號稱比京都擁有更久遠歷史的聖土,好好認識一下這個號稱日本人在江戶時代平民一生參拜願望的精神核心所在地。伊勢神宮並不是一座單一的神宮,而是主要由皇大神宮(內宮)和豐受大神宮(外宮)所組成,人們來此敬拜至尊之神- 天照大御神和豐受大神,神宮還包挿了14座輔殿和109座次殿,這些地坐落在伊勢市地區中。

下圖是我這次在雨中拜訪的伊勢神宮當時景物照片。

從京都前往伊勢神宮的交通方法火車和巴士兩種,而火車則是以近鐵為主,因為JR鐵路並不十分方便。所以我利用了這次購買的近鐵廣域五日卷,來回畫了指定席列車,前往伊勢神宮參觀。值得一是的是這張近鐵廣域五日卷,除了可以使用在近鐵電車全線,還可以搭乘伊勢志摩地區的三重交通巴士,這樣一張面額5860日幣的鐵路卷,光是使用在京都到伊勢神宮這一天的來回車票,就己經值回票價了。因為從京都到伊勢神宮(內宮)較近的火車站-宇治山田,一張單趟的特急票價就要3620日卷了,來回就6240日幣,還不加上當天從車站前往內宮,外宮之間巴士交通。

伊勢神宮的行程參訪是此次關西行程的第三天,把重頭戲擺在最前面,可見得我有多期待能到這個日本信仰中心一睹真相。我在京都一共住了十晚的 一条ivy(日租公寓),這是我第二次住宿於此,今年一月到訪京都也是在這裡住十天,優點是個人房價不到日幣四千元,還有小廚房和陽台,以及無料洗衣機(不過我是覺得太多人使用,加上免費,實在有點不是很乾淨,所以我都是每天自己手洗,再晾到陽台,差不多第二天傍晚回去都乾了)。一早吃了自己準備的早餐,搭上京都市公車來到京都車站,準備開始我的伊勢神宮之行。

大部份的車班都要在”大和八木”站轉車,下車後不用換月台,直接在同一個月台另一側就可以搭乘了。前往伊勢神宮有兩個車站,一個是離外宮比較近(步行即可到達)的”伊勢市”站,另一個則是離內宮較近(步行有點遠,還是要搭巴士為宜)的”宇治山田”站。我們選擇了先去拜訪”內宮”,所以在”宇治山田”站下車。原本我的計劃是想租腳踏車騎的,在兩個車站附近都有腳踏車租借點,只是那幾天京都是雨季,而且雨勢不算小,所以只好放棄騎踏車的念頭,搭巴士出發了。

這裡有腳踏車租借的相關資訊:http://www.ise-kanko.jp/tw/html/cycle/index.html

從宇治山田站搭乘前往內宮的巴士主要有51和55號,還有另一個是週遊巴士路線,可以一直坐到鳥羽海邊。我們當天的行程計劃不想太趕,所以只打算參觀伊勢神宮即可。下圖照片是我在火車站拍到的地區,在上方大地圖裡只看到”外宮”,而沒有”內宮”,原因就是兩者距離不算近,大概有五公里的距離,若是全部用走的,應該不算太輕鬆,還是建議搭巴士,把步行時間留到參觀時用吧!

雖然這一天不是假日,可是伊勢神宮的盛名遠播,所以等候搭巴士的幾乎都是準備參訪的遊客為主,等車不用等太久,差不多一下子就有車子可以搭了。詳細的交通時刻表可以參考:http://www.isejingu.or.jp/access/index.html (日文)和 http://www.ise-kanko.jp/tw/html/map/index.html (中文)

內宮的真正名稱為皇大神宮,供奉的是日本至高無上的天神-天照御大神,建立於約2000年前,作為皇室祖先和日本人民的保衛之神而受到敬奉。

果然是日本人一生之中必定要親自參拜的大神宮,就算是這樣的陰雨天氣,在橫跨五十鈴川的宇治橋入口處,還是有不少的遊客出現。而宇治橋在某種形式上象徵著連接人間與聖界的橋樑,或許這樣的陰雨天氣,讓我更感受到神宮存在的特殊意義了。

宇治橋面算得上寬敞,中間還有一條凸起的木杴,將橋面一分為二,我查了資料才知道原來我們必須靠右走,因為左邊是神仙的專用通行道。而這條木杴則是將俗界和聖界做明顯畫分的區隔線。

站在橋面上時,我往兩側的河流景色望去,幾乎籠罩在一大片白色煙霧之中,更讓我有種神之國度的感受啊!

內宮的參訪方式依照所需時間可以分成三種:30分鐘,60分鐘和90分鐘。你可以參考伊勢神宮官網的建議路線,選擇適合自己的參訪路徑。參考網址: http://www.isejingu.or.jp/visit/map/index.html#naiku

經過一大片精心修整的草地和綠松之後-”神苑”之後,就到了手水舍。要參拜神宮之前,必先要澄淨身心之後,才能進行䛋心的參拜過程。

我們發現距離手水舍不遠處,就可以看到五十鈴川流,走到河岸邊,聚集了不少人在此欣賞煙雨濛濛的河川景色。我心想,手水舍的淨水來源應該也是這條河流,流經神宮的神聖之清流,讓參拜者完全淨手淨心的過程。

起先看到這樣的陰雨天氣,我其實有點小哀怨,因為拍照很不方便,不小心相鏡鏡頭前就會淋到雨滴,加上光線亮度不佳,影響拍照效果。可是當我看到這樣朦朧的景色之後,才發現真是別有收獲的陰雨行程。

經過”神樂殿”前,忽然才發現愈走到裡面,周圍盡是參天古樹,和下面過往的遊客一比,它的高度壯觀可見一般。

神樂殿有神職人員,可以在此購買御守或是御朱印留念,我心想伊勢神宮加持過的各項御守等等,感覺似乎更有 Power 了吧!不過我只有第一次到京都旅遊時,有收集御守的念頭,之後幾次再遊日本,只想參觀就好,御朱印也是一樣,看看就好吧!

繼續再往裡面走下去,哇,抬頭一看,真的有種神之國度的感覺,這裡的樹木真是幾乎可以跟天齊高的錯覺。

看到下圖照片,我心想這些古松,應該至少都千百年了,每一顆都可以稱得上是神木等級的歷史,更加深的伊勢神宮的獨特魅力。

眼前就是皇大神宮(內宮)的正宮所在處,一步一階往上前進,朝聖參拜的誠摯心情。在階梯以上是不能拍照的,而且一般遊客只可以在外面參觀,要進入裡面參拜是要事先申請,申專人帶領才可以的。我現場就看到有幾位申請過的參拜者,由神職人員帶領進入參拜。對我而言,能有機會來到日本人一生必訪的伊勢神宮,就已經很值得又有意義了。

伊勢神宮的建築特色稱為”唯一神明造”,指的是它的正殿之樣式建築,是禁止給其他神社使用的。這是日本最古老的日式殿宇建築樣式,建築結構造型獨一無二,代表日本天照大御神崇高的地位。它的建築方式是將必要的原木挖洞埋藏,屋頂則是用人稱的切妻形式,再用芒葺堆積而成,並利用原木支撐,於屋脊上排放鰹木,兩側有支撐屋脊兩端的持久性柱子,建築物本身是直線形式,沒有多餘的雕著裝飾。

下圖是外幣殿,特色是高架方式的神明造建築。

再走到另一處,是別宮-荒祭宮:內宮所屬十別宮之一的第一位,供奉的是天照大御神的荒魂,因為日本人自古就相信神有各種靈性,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和魂”,即平和的靈性;而”荒魂”則是一種活潑的靈性。

繼續往後走,再度經過五十鈴川支流島路川,到了另一處的別宮-風日祈宮。這裡是負責掌管風雨的神祈所在處。

風日祈宮也是採用神明造的建築方式,主要是祈求風和雨順,以便五穀豐收。參訪至些,差不多就參觀完整個”內宮”,也差不多準備結束這裡的行程。

整個內宮的參訪過程,一路就是這樣陰有雨的天氣,更加增添的神宮的神祕色彩。

參觀內宮之後,就該填飽五臟廟了,我們走到旁邊的商店街(おはらい通)去覓食去。這是一條擁有數百年歷史的石砌小道,通往內宮的宇治橋,數百年來它引導著朝聖者前往神宮參拜。而現今則是一條有各式商店餐館的商店街,一路走下去十分熱鬧。

這裡最多的就是著名的伊勢烏龍,以及濱臨海岸不遠的各式海鮮料理。另外,伊勢名產-赤福-也是一定要購買品嘗的美味日式傳統甜點。我無意間看到一間遊客聚集的日式點心店,買了一小盒”赤福”準備回程搭車時享用,後來才知道我買的竟然就是最知名的赤福本店,後來搭車吃品嘗過後,有點後悔沒有多買一點帶回去吃說。

走了大半條街,肚子好餓,只想找到熱騰騰的食物享用。我們選了一間還算座位不少的餐廳,其中一位旅伴點了最有名最帶咬勁的伊勢烏龍麵,我和另一位則是點了明太子茶泡飯。嗯,口味如何不需多提,看照片就知道了。

おかげ橫丁是一個重建後的日本傳統集市區,復原了過去朝聖者往返神宮的場景。而現在則可以從此處傳統建築,感受到一些當時的歷史氣氛,這裡也有不少商店,餐館,以及各類手工藝品展示。

用完午餐後繼續搭上巴士前往-外宮(豐受大神宮),這是供奉豐受大御神的宮殿,主要是掌管衣食住的產業之神。

不過到訪外宮之時,才發現這裡遊客真的少了許多,有的旅遊資料是直接建議大家先從”內宮”開始參觀,若時間有多餘的話,再到訪”外宮”。看到下圖照片時,真的感覺完全不同了,同樣也是煙雨濛濛的天氣,外宮整個感覺寂靜了許多,遊客少,感覺也很不一樣。但是我還是覺得有機會該把兩個神宮都仔細參訪一遍,感受一下不一樣的神之國度的氣息。

資料上寫到古代日本人是先參訪外宮,再順著森林中舖著白色砂粒(玉砂利)的參道,跨過宇治橋後,再到內宮參訪。果然內宮外宮之間五公里的距離,是朝聖參拜之路,象徵了參拜者的毅力和決心。尤其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時代,一般平民一生之中能有機會一訪伊勢神宮,那這短短五公里的朝聖之路,真的不算什麼了。

同樣的,外宮正宮也是不可以拍照的,所以我只拍了入口處(下圖左下)。其餘二張是別宮之”土宮”(下圖上方),供奉的是外宮神域的地主神; 下圖右下則別宮之”風宮”,供奉的是掌管農業的風神,以求風調雨順能夠好收成。外宮的參訪時間依照官網建議,有30分鐘和60分鐘,因為我們之後沒有其他行程,所以在此處也花了四五十分鐘,慢慢參觀拜訪。

伊勢神宮自天武天皇時代開始,每20年就要進行一次遷宮行動,稱為”式年遷宮”。我原先不懂什麼叫做”遷宮”,若我只從中文字面意思,我會解釋為它要搬家了嗎?後來才知道原來是意思是每隔20年,伊勢神宮會重蓋正殿等所有的神殿,然後再把神移到新建造的神殿。而正殿旁邊會準備一塊地,大小和現在使用一樣,新的正殿就蓋在那裡。而這個想法代表了建築世代的繼承,維持永遠的生命,人們也經由神的搬家獲得新的能源。這個制度至今已經1300年了,即現今已經經歷過62次的遷宮,最近一次是平成25年(西元2013年)。而因為遷宮的緣故,伊勢神宮的周圍種滿了高級檜木,以供建造新宮殿的需求。因此我們才會看到不少高大樹木在神宮之內,也是有此一緣故。

(以上資料參考: http://www.zipangguide.net/travel/sight/mie/ise_temple.html )

走過98層階梯之後,到了別宮”多賀宮”,外宮所屬四別宮的第一名,供奉的是豐受大御神的靈魂-荒魂(活潑的靈性)。

參訪至此,差不多也把外宮主要的景點都走訪過了。於是,我們撐著雨傘,在這一片煙雨濛濛之中,準備離開豐受大神宮(外宮)。整個伊勢神宮的內外宮參訪行程也劃下完美休止符。其實,我有想過,我可能某年冬天再來關西之時,會想再來看看冬季的伊勢神宮,這個想法就待以後去實現了。

從外宮步行到伊勢市車站只要七分鐘,不到幾百公尺的距離,我們就慢慢地走回火車站準備搭車。途中經過這裡的商店街,說真的和內宮前的商店街盛況完全不能相比,只是伊勢名產赤福踪跡依舊可見,短短的商店街一下子就走到盡頭了。

回程車途我們沒有劃上指定席座位,因為原先購買的近鐵廣域五日卷已經用掉三張特急指定卷兌換卷,所以我們後來只得再補上1610日幣的特急卷車資,這部份是我自己大意沒弄清楚這種鐵路票卷的使用方式。其次是這些路線大都是特急列車,較少一般的急行列車。嗯,不過這一張票卷我用了三天-伊勢,吉野,飛鳥,真的很值得了。

Pureing
Pureing

Je voyage donc je suis. 因為喜歡旅遊,所以分享喜歡的風景

文章: 671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