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 suis Pureing
Je voyage donc je suis
Je suis Pureing
Je voyage donc je suis
海德堡(Heidelberg)是德國巴登-符騰堡州(Baden-Württemberg)一座充滿歷史與文化魅力的城市,坐落於內卡河(Neckar)畔,環繞於青翠的山巒之間,以其迷人的景色與悠久的學術傳統而聞名。距離法蘭克福約90公里,海德堡不僅是德國最古老的大學城之一,更擁有享譽世界的海德堡大學(Ruprecht-Karls-Universität Heidelberg),自1386年成立以來,一直是歐洲學術與思想的重鎮。
這次二訪海德堡,彷彿是在時光流轉中與過去的回憶做連結,因為25年前時,我跟隨著台灣旅行團短暫停留海德堡,聆聽導遊講述這座古城的歷史,當時只能憑想像勾勒出大學城的模樣,也好奇那些曾經行走在哲學之道(Philosophenweg)上的學者,會在這片寧靜的步道上激盪出怎樣的思想火花。而今,終於能夠自由漫步於這座充滿文化氣息的城市,親自探索城市的街道與古蹟,感受內卡河畔的風光與歷史的沉澱。這趟旅程不只是對海德堡的再發現,更是為自己留下獨一無二的旅遊回憶。
海德堡的歷史是一部充滿變遷與重生的故事,這座城市承載著悠久的文化傳承與豐富的歷史遺跡,從遠古時期的人類活動到今日的學術與文化中心,經歷了無數的興衰與轉折。
海德堡地區的最早人類活動可追溯至60萬至20萬年前,「海德堡人」(Heidelberg Man)曾生活於附近的毛爾(Mauer),其下顎骨於1907年被發現,為歐洲最早期的人類遺跡之一。公元前5世紀,凱爾特人在「聖山」(Heiligenberg)建立避難堡壘與宗教祭祀場所,至今仍可見其遺跡。公元40年,羅馬人在內卡河(Neckar)岸邊建立軍事堡壘,並在公元369年由羅馬皇帝瓦倫提尼安一世(Valentinian I)修築軍營、信號塔與木橋,保護當地的居民與貿易路線。然而,隨著羅馬帝國勢力衰退,該地區最終被日耳曼部落攻陷,結束了羅馬人的統治。
海德堡的城市歷史可追溯至1196年,當時「海德堡」一名首次出現在文獻記載中。1214年,海德堡成為法爾茨選帝侯的宮邸,這一地位推動了城市的快速發展,並奠定了其作為政治與文化中心的基礎。西元 1386年,選帝侯魯普雷希特一世(Rupert I)創立了海德堡大學(Ruprecht-Karls-Universität Heidelberg),這是德國最古老的大學之一,也是歐洲最重要的學術機構之一。自成立以來,海德堡大學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與學生,促進了知識與文化的交流,至今仍是世界頂尖的學術中心。
15~17世紀時,海德堡城堡(Schloss Heidelberg)成為選帝侯的主要宮殿,並經歷了多次擴建與改造,融合了哥德式、文藝復興與巴洛克風格,成為當時德國最華麗的宮殿之一。城堡內曾有壯麗的廳堂、圖書館與宴會廳,見證了選帝侯宮廷的輝煌時代。然而,17世紀的三十年戰爭(1618~1648)與大同盟戰爭(1689~1693)期間,城堡與城市多次遭受戰火摧毀,最終在1764年因雷擊引發大火,城堡逐漸荒廢,成為今日所見的壯觀遺跡。
18世紀末,隨著德國浪漫主義的興起,海德堡成為藝術家與詩人嚮往的地方,城堡的廢墟更被視為浪漫主義精神的象徵。19世紀後,海德堡大學持續發展,並成為自然科學與人文學科的重要研究中心。20世紀的戰亂雖對德國造成巨大影響,但海德堡在二戰期間倖免於大規模破壞,使其歷史建築得以保存。戰後,海德堡迅速發展為國際學術與文化交流的重要城市,並吸引世界各地的遊客前來探索其悠久的歷史與文化遺產。
海德堡城堡(Schloss Heidelberg)不僅是德國最具代表性的歷史遺跡之一,更是浪漫主義時代的象徵。這座城堡的歷史可追溯至1214年,最初由巴伐利亞公爵路易一世(Ludwig I von Bayern)興建,後來成為普法爾茨選侯的宮殿,並隨著時代的變遷,歷經多次擴建與修復,逐漸發展出哥特式、文藝復興和巴洛克風格交融的獨特建築風貌。
因為照片放不下,我之後另外用一篇文章再做分享了。
俾斯麥廣場(Bismarckplatz)是德國海德堡的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不僅是當地居民的休閒場所,也是遊客探索城市的起點。廣場上矗立著19世紀德意志帝國首相俾斯麥的銅像,象徵著這位鐵血宰相在德國統一進程中的歷史地位。
奧托·馮·俾斯麥(Otto von Bismarck)是德國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政治家之一,因其在德意志統一過程中的關鍵角色而被稱為「鐵血宰相」。他的政治生涯和外交策略對德國乃至整個歐洲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俾斯麥於1815年出生於普魯士的一個貴族家庭,早年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並在政治上展現出卓越的才能。1862年,他被任命為普魯士首相,開始推行一系列激進的政策,旨在強化普魯士的軍事和經濟實力。俾斯麥的「鐵血政策」強調通過軍事力量和實際政治手段來實現德國的統一。他認為,只有通過戰爭和強硬的外交手段,才能夠實現德意志各邦的統一。
1871年,德意志帝國正式成立,俾斯麥成為首任帝國首相。他的統治期間,德國經歷了快速的工業化和經濟增長,並在歐洲的地位顯著提升。俾斯麥推行的社會政策和外交策略也為德國的穩定奠定了基礎。俾斯麥在1890年因與威廉二世的政治分歧而被迫辭職。隨後,他的政策和理念在德國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他的統一策略和外交手腕被後世廣泛研究,並對20世紀的德國政治產生了重要影響。
來說,俾斯麥的生平和事業不僅塑造了現代德國的面貌,也對歐洲的政治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鐵血政策」成為了強權政治的典範,直到現在仍是政治和歷史上重要研究。
海德堡的舊城區保留了許多中世紀的建築和狹窄的街道,Hauptstraße 是歐洲最長的徒步街之一,沿街有許多商店、咖啡館和餐廳。舊城區是海德堡的歷史中心,擁有迷人的小巷、傳統酒吧和歷史建築,無論走到哪裡都彷彿置身於一幅美麗的風景畫中。這裡的每一條街道和每一座建築都散發著濃厚的歷史氣息,吸引著到訪遊客前來探索。
參觀海德堡那天我們從 Stuttgart 搭火車過來,轉電車到俾斯麥廣場後,便開始步行整個舊城區。舊城區內滿多景點可以參觀,不過因為我們只有一天時間,後來只選擇了幾個景點:海德堡學生監獄(Studentenkarzer)、海德堡大學博物館(Universitätsmuseum),以及位在山上的海德堡城堡一遊。
整條行人徒步街 Hauptstraße 街道上滿滿遊客,兩側的商店提供了豐富的當地商品,包括手工藝品、紀念品和特色食品。這裡的商店經常展示德國傳統的工藝品,如德國咕咕鐘,這些鐘錶以其精緻的工藝和獨特的設計而聞名。街道上有許多餐館和咖啡館,提供從傳統德國菜到國際美食的多樣選擇,遊客可以在這裡享用當地的啤酒和美食,體驗地道的德國文化。
大學廣場(Universitätsplatz)是海德堡大學的中心地帶,擁有豐富的歷史和文化意義。這個廣場以其周圍的歷史建築和活躍的社區氛圍而聞名,是學生和遊客聚集的熱門場所。大學廣場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海德堡大學成立之初,該校於1386年創立,是德國最古老的大學之一。
廣場周圍的建築包括18世紀初的舊教學樓,展示了當時的巴洛克風格,並且是海德堡大學的重要象徵之一。廣場前的舊教學樓內設有為大學500週年慶祝而建的華麗大講堂,這裡經常舉辦各類活動和音樂會,吸引了大量的參觀者。此外,廣場附近還有海德堡大學博物館和學生監獄(Studentenkarzer),後者是歷史上用來懲罰違規學生的地方,現在則成為了遊客了解海德堡大學歷史的景點之一。
海德堡大學創立於 1386年,是德國最古老的大學,也是歐洲頂尖的研究型學府之一,以悠久的歷史與卓越的學術成就聞名於世。當時由普法爾茨選侯魯普雷希特一世(Ruprecht I) 獲得教宗伍朋六世(Pope Urban VI) 特許創立,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第三所大學。最初設有神學、法學、醫學與哲學四大科系,1890年增設自然科學系。如今,海德堡大學擁有 12個學院,涵蓋 100多個學科,發展為一所綜合性研究型大學。
16世紀時,海德堡大學成為 人文主義中心,並因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於1518年在此公開辯護 《九十五條論綱》,對宗教改革產生深遠影響。19世紀,因其自由學風與民主精神 吸引大量國際學生,並孕育出諸多知名學者,包括羅伯特·本生(Robert Bunsen)和赫爾曼·馮·亥姆霍茲(Hermann Helmholtz)。
海德堡大學(Ruprecht-Karls-Universität Heidelberg) 的校區分布在城市的不同區域,主要分為三個核心區域:舊城校區(Altstadt Campus)、新校區(Neuenheimer Feld Campus) 和伯格海姆校區(Bergheim Campus),各自擁有不同的學科與設施。
海德堡大學在學術界享有卓越聲譽,並培養了眾多諾貝爾獎得主。截至 2021年,與該校相關的 諾貝爾獎得主達33位,其中包括多位在 生理學與醫學領域獲獎的學者。此外,海德堡大學每年吸引大量國際學生,憑藉其頂尖的研究與學術資源,成為全球重要的研究型大學之一,持續在科學、醫學與人文領域發揮深遠影響。
位於 Hauptstraße 旁的海德堡大學(Ruprecht-Karls-Universität Heidelberg)心理學大樓前,矗立著一座人物雕像,這是著名的本生燈(Bunsen burner)發明人—羅伯特·威廉·本生(Robert Wilhelm Bunsen)。本生於1811年出生,是19世紀科學界的重要人物,以其在化學領域的重大貢獻聞名,他的大部分學術生涯都在海德堡大學度過。
本生最著名的發明之一是 本生燈(Bunsen burner),這種氣體燃燒器徹底改變了實驗室的操作方式,使化學實驗更加安全、高效,至今仍是全球化學實驗室的標誌性設備。然而,他的影響遠不止於此。他與 古斯塔夫·基爾霍夫(Gustav Kirchhoff) 合作,開創了 光譜學(Spectroscopy) 的領域,使科學家能夠透過分析元素發射的光來了解其化學特性,甚至揭示遙遠星體的成分。
1860年和1861年間,本生與基爾霍夫共同發現了兩種新元素—銫(Cesium, Cs) 和 銣(Rubidium, Rb),這些發現對於化學和天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在海德堡大學,本生創建了德國第一個現代化學實驗室,這不僅提升了實驗化學的精確性與嚴謹性,也培養了許多後來成為知名科學家的學生。他對於精確測量與實證研究的重視,促進了現代科學方法的發展,奠定了後世科學研究的基礎。
本生在海德堡的教學與研究,不僅影響了他的學生,更對整個科學界產生了持久影響。他的工作啟發了無數研究人員,促進了科學知識的進步,成為學術合作與奉獻精神的象徵。
地圖:https://maps.app.goo.gl/YvgdetsrNtzfA9x86
學生監獄(Studentenkarzer)位於德國海德堡大學,是一個具有獨特歷史的場所,曾經用來懲罰違反校規的學生。學生監獄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780年代,並一直運作到1914年,設立的目的是為了處罰違反校規或擾亂公共秩序的學生。由於當時地方司法機構通常不會對此類行為進行處罰,學校便設立此處,以應對酗酒鬧事、街頭打架品性不端等違規行為。
學生在監獄中通常會被禁閉,根據違規的嚴重程度,禁閉時間從幾天到幾週不等。倘若行為嚴重,學生甚至可能被驅逐出校。儘管如此,學生仍需參加課堂和學校活動,這使得監獄的環境相對輕鬆。監獄的牆壁上滿是學生的塗鴉和藝術作品,這些作品反映了學生的創意和幽默感。許多學生在這裡度過的時間並不乏味,反而成為了他們表達自我的一個平台。
到了今日,學生監獄成為了一個十分特別吸引人的景點,門票費用約為 4 歐元,若是和大學博物館(Universitätsmuseum)的聯票是 6 歐元。因為裡面空間不大,所以現場買票時必須配合人數控管,等候入場時間才能入內參觀。
地址:Augustinergasse 2, 69117 Heidelberg
地圖:https://maps.app.goo.gl/VS2jQ1c7vMTr2UuX9
開放時間:週一~週六 10:30~16:00
官網:https://www.uni-heidelberg.de/de/einrichtungen/museen-und-sammlungen/studentenkarzer
從1712~1914年,這裡一直作為學生監獄,供學校管理違反校規的學生使用。由於當時城鎮的司法機構通常不會對學生進行處罰,因此學校對某些違反公共秩序的行為,例如半夜敲酒館門、醉酒行為或在街上打扮成豬隻並模仿叫聲,會將學生關進監獄,通常關押最長三個星期。如果犯的錯誤嚴重,例如發表反抗當局的言論,則會被送到城市監獄。
自19世紀中葉起,學生監獄進入其「黃金時期」,許多在海德堡大學就讀的學生都曾被關押於此,甚至被視為一種榮譽。監獄核心設有小院子、公共廚房,犯人需在狹小的房間內用餐和休息,每隔兩天才允許外出散步。監禁期間,學生可以互相串門、接待訪客,甚至從餐廳點餐,但外送員只能將食物放在門口。
整座監獄共有五間房間,每間配有鐵板床、稻草床墊、簡單的桌椅與小衛生間。學生們為了打發時間,經常在牆上塗鴉,並簽下自己的姓名、學校和畢業年份,還有不少肖像畫和幽默標語,這些如今都被妥善保護並展出。監獄的屋頂與門窗上則塗有燃燒油煙留下的黑色痕跡,牆壁上的顏色則是從外部滲入。
在當時,幾乎所有學生都是學生兄弟會的成員,他們會穿著不同風格的制服,腰間配有象徵榮譽的彩帶。這些兄弟會成員常因競爭與爭執被關押於此,但未經授權的打架也會導致入獄。儘管生活條件簡陋,監獄卻因其獨特文化與自由氛圍 而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有學生將監獄房間命名為 「Sanssouci」(取自普魯士皇宮,意為「無憂宮」)或稱其為 「豪華酒店」或「皇室舞廳」,並戲稱自己「只去帝王廳洗澡」。這些生動的名稱和幽默的塗鴉,使這座學生監獄至今成為遊客了解海德堡大學校園文化的重要景點。
海德堡大學博物館(Universitätsmuseum Heidelberg) 位於海德堡大學舊城校區的大學廣場的舊大學大樓(Alte Universität)之中,這座巴洛克式建築建於 1712年。博物館於1996年 成立,展示自 1386年 創校以來的歷史與學術成就,展現在教育、研究和文化領域的貢獻。
博物館分為三個主要展覽區,涵蓋了海德堡大學的六個世紀的歷史。展品包括原始文獻、複製品以及來自大學檔案館和巴伐利亞州立檔案館的資料,讓參觀者能夠深入了解大學的歷史和文化。大樓一樓設有舊禮堂(Alte Aula),至今仍用於學術儀式。此外,毗鄰的學生監獄就在旁邊,通常可以買聯票一起參觀此二處景點。
因為我很喜歡這個博物館,照片拍了不少,之後另外用一篇文章再做分享了。
地址:Augustinergasse 2, 69117 Heidelberg
地圖:https://maps.app.goo.gl/VS2jQ1c7vMTr2UuX9
開放時間:週一~週六 10:30~16:00
官網:https://www.uni-heidelberg.de/de/einrichtungen/museen-und-sammlungen/universitaetsmuseum
市集廣場(Heidelberger Marktplatz)是德國海德堡舊城的核心地帶,廣場上聚集許多遊客還有露天餐飲座位,是整個舊城區中最熱鬧的地點。市集廣場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紀,最早的文獻記載出現在1234年。這裡曾是當地農民和商人交易的場所,隨著時間的推移,成為海德堡社會生活的中心。
廣場的東側是市政廳(Rathaus),西邊則是著名的聖靈教堂(Heiliggeistkirche),這些建築不僅是海德堡的地標,也反映了該地區的歷史和文化。廣場中央矗立著赫拉克勒斯噴泉(Herkulesbrunnen),建於1706年~1709年,這座噴泉是廣場的一個重要象徵,展示了巴洛克風格的藝術魅力。
自中世紀以來,市集廣場一直是商業與社會活動的核心,早期主要作為農產品與手工藝品的交易場所。如今,這裡仍然定期舉辦市集、節慶和文化活動,特別是在聖誕節期間,廣場會變身為充滿節日氣氛的聖誕市集(Weihnachtsmarkt),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聖靈教堂(Heiliggeistkirche)是海德堡最具代表性的宗教建築之一,位於舊城區的市集廣場(Marktplatz),其高聳的哥德式尖塔成為城市的標誌。融合哥德式與巴洛克風格,歷經多次擴建與修復,見證了海德堡的歷史變遷。最初,聖靈教堂是普法爾茨選帝侯的宮廷教堂,也是海德堡最重要的宗教場所之一。教堂內曾收藏著普法爾茨圖書館(Bibliotheca Palatina)的大量古籍和手稿,但在三十年戰爭期間被瑞典軍隊帶往瑞典,目前部分收藏於梵蒂岡圖書館。
聖靈教堂在宗教改革期間扮演了關鍵角色,曾同時供天主教徒與新教徒使用,其多元的宗教歷史反映了海德堡文化的包容性。聖靈教堂與海德堡大學的歷史密切相關,教堂曾是大學的教堂,這使得它在學術界也具有重要地位。教堂高塔設有觀景平台,在開放時間內可以付費登高,欣賞整個海德堡市區的景象,可惜這次我們到訪未能入內參觀,只能從外觀欣賞這棟紅色砂岩的哥德式建築,感受其現宏偉而莊嚴的氣勢。
穀物廣場(Kornmarkt) 位於海德堡舊城區,鄰近市集廣場(Marktplatz),從廣場南邊有一條通往海德堡城堡(Schloss Heidelberg) 的小徑,名為城堡路(Burgweg),是登上城堡的重要路線。穀物廣場的歷史起源可以追溯到16世紀,這個廣場最初是作為農產品交易的場所,隨著時間的推移,成為了當地居民和遊客的聚集地。最早時,這裡被稱為「新市場」(Neuer Markt),後來「穀物廣場」(Kornmarkt) 的名稱逐漸普及並沿用至今。
廣場中央矗立著一座 1718年建立的聖母瑪利亞雕像,這座雕像是耶穌會為了鼓勵當地居民改信天主教而設立的。穀物廣場定期舉辦傳統市集,包括當地農產品、手工藝品和美食,到了冬天則會變身為聖誕市集的熱鬧場所。此外,這裡經常舉辦音樂會表演,以及各種節日慶典活動,無論是傳統市集、聖誕慶典還是音樂表演,穀物廣場都展現了海德堡獨特的歷史和文化魅力。
最後,短暫的一日海德堡之旅,還是有些遺珠之憾,例如老橋和哲學之道(Philosophenweg),期待以後有機會三度到訪了。